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或是忘却文本的“概念课”,以至于迷失了语文的自我。枯燥乏味、草草过场成了这类课教学的通病。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与学的低谷,在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让“文本语言”与说明文教学紧密结合,使说明文教学充满情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文本语言;说明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80-01
在小学语文课中,说明文行文遣字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感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猜疑悬念。如何改变这种“单调”、“枯燥”的现状?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趣味盎然,充满语文味?如何使说明文,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的有效载体?笔者试例举几种紧抓说明文语言的形式,以飨读者。
1.细品慢剑,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美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见,引领学生品评、分析、鉴赏文本语言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理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而说明文这种文体本身就决定它的语言特色为准确、平实、简明。这更意味着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有责任时时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引领学生细品慢嚼。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片段:
师:除了变成“云”,我们还能变成什么?(指名读)
生:还能变成雨、雹子、雪。
师:现在我们就变成了“雨”,“雨点儿们”,我们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板书:落)。
师:那我们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是变成小硬球打下来的。
师:那你是打下来的,你可真有力气,为什么会“打下来”?
生:因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来。
师:那你打下来一定很有劲,你觉得你应该这样读?
生:应该很有力,很重的读出来。
师:那你试一试?(生读)
师:还有谁变成了“雹子”打下来?(指生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边做动作边读)。
师:瞧!大家多有劲,打在人们头上一定很疼。
师: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
生:不能。雨不会打下来。
生:我觉得不能,因为“雪”很轻,慢慢的,所以“飘”应该读:轻而慢;“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应该读得重,很有力;“雨”比起来不轻不重,所以“落”。
师:是啊!我们为了能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大家有信心读好这一段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给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说明文教学也同样,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只有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真正感受说明文语言准确的魅力。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下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读得重而促;读“雪”“飘下来”要读得轻而长;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将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美根植于学生的心理,并不断滋长。
2.情理交融,感受说明文语言的情感美
情感是语文的底色。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说明文也不例外。哪怕叙述再客观冷静,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说明文教学,教师应当着力挖掘文本语言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情感。所以,请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愤恨了?同情了?……以下的词语供你选择(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优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生:(用心读课文)
师: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生:我感到很自豪,课文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我国是麋鹿的故乡。
生:我在读“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这一段师感到很悲愤交加,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八国联军怎能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偷盗,他们的行为简直是无耻!
生: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生:我很悲伤……
生:我很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里。”可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上述教学片段,以情感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科学课的嫌疑,有效地防止了说明文教学陷入科学课的泥潭,使说明文教学变得情趣盎然、情理交融。文本中有关麋鹿传奇经历的知识点也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
文本语言是文本的生命。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直面文本的语言,静心地触摸文句,反复揣摩字词背后所隐藏着的韵味、神思、情义,品味文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说明文的语言,由于其简洁单调,平铺直叙,质朴平实而往往被我们教师所忽视。然而,说明文教学,同样不能遗忘文本語言,应紧紧抓住语言这条缰绳,细品慢嚼,情理交融等,让说明文教学真正趣味盎然、语味浓浓,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幼芬《说明文教学也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第7期第24页.
[2]程琳《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中国免费课件教育资源库网.
[3]陆静洁《让说明文教学“情理交融”》.华庄中心小学网.
关键词:文本语言;说明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80-01
在小学语文课中,说明文行文遣字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感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扣人心弦的猜疑悬念。如何改变这种“单调”、“枯燥”的现状?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趣味盎然,充满语文味?如何使说明文,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的有效载体?笔者试例举几种紧抓说明文语言的形式,以飨读者。
1.细品慢剑,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美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见,引领学生品评、分析、鉴赏文本语言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理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而说明文这种文体本身就决定它的语言特色为准确、平实、简明。这更意味着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有责任时时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引领学生细品慢嚼。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片段:
师:除了变成“云”,我们还能变成什么?(指名读)
生:还能变成雨、雹子、雪。
师:现在我们就变成了“雨”,“雨点儿们”,我们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师:原来我们变成了“雨”是落下来的(板书:落)。
师:那我们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我是变成小硬球打下来的。
师:那你是打下来的,你可真有力气,为什么会“打下来”?
生:因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来。
师:那你打下来一定很有劲,你觉得你应该这样读?
生:应该很有力,很重的读出来。
师:那你试一试?(生读)
师:还有谁变成了“雹子”打下来?(指生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边做动作边读)。
师:瞧!大家多有劲,打在人们头上一定很疼。
师: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
生:不能。雨不会打下来。
生:我觉得不能,因为“雪”很轻,慢慢的,所以“飘”应该读:轻而慢;“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应该读得重,很有力;“雨”比起来不轻不重,所以“落”。
师:是啊!我们为了能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大家有信心读好这一段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给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说明文教学也同样,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只有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真正感受说明文语言准确的魅力。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下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读得重而促;读“雪”“飘下来”要读得轻而长;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从而让学生明白,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将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美根植于学生的心理,并不断滋长。
2.情理交融,感受说明文语言的情感美
情感是语文的底色。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说明文也不例外。哪怕叙述再客观冷静,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说明文教学,教师应当着力挖掘文本语言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蒋军晶老师执教《麋鹿》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情感。所以,请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愤恨了?同情了?……以下的词语供你选择(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优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生:(用心读课文)
师: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生:我感到很自豪,课文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我国是麋鹿的故乡。
生:我在读“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这一段师感到很悲愤交加,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八国联军怎能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偷盗,他们的行为简直是无耻!
生: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生:我很悲伤……
生:我很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里。”可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上述教学片段,以情感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科学课的嫌疑,有效地防止了说明文教学陷入科学课的泥潭,使说明文教学变得情趣盎然、情理交融。文本中有关麋鹿传奇经历的知识点也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
文本语言是文本的生命。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直面文本的语言,静心地触摸文句,反复揣摩字词背后所隐藏着的韵味、神思、情义,品味文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说明文的语言,由于其简洁单调,平铺直叙,质朴平实而往往被我们教师所忽视。然而,说明文教学,同样不能遗忘文本語言,应紧紧抓住语言这条缰绳,细品慢嚼,情理交融等,让说明文教学真正趣味盎然、语味浓浓,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幼芬《说明文教学也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第7期第24页.
[2]程琳《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中国免费课件教育资源库网.
[3]陆静洁《让说明文教学“情理交融”》.华庄中心小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