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住搬家折腾的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睿(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他两岁开始,做生意的父母便带他四处漂泊,前后换了四座城市,转学过两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今年年初,父母终于稳定下来,在这座城市买房定居。然而,陈睿却变得越来越自闭,并出现了学习障碍,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语文老师发现陈睿抄写笔记时动作慢,错字多,书写特别潦草;朗读课文时经常念错字,甚至漏行。数学老师发现他上课漫不经心,对班里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其他老师也反映,陈睿时常无聊地把玩文具,写作业时在作业本上随意写答案。
  班主任以为陈睿学习态度有问题,便在课间找他谈话,同时叮嘱家长留意陈睿在家的学习情形。然而,陈睿的学习成绩仍一路下滑。父母无奈,与班主任沟通后,带他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我接待了他们——
  根源——频繁搬家
  我对陈睿略有了解,因为我不止一次地对他们班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还曾带他们到学校图书室搞过心理测试。得知他的状况,我不由得将他目前的问题与他近几年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调查过搬家对儿童的心理影响。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140万个孩子的数据资料,查看每个孩子从出生到14岁时的迁移情况,又追踪他们从15岁到40岁的健康情况。负责该项研究的韦伯博士说:“频繁搬家,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引起心理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很多孩子因为搬家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甚至出现自杀或犯罪行为。”
  陈睿的父母一听频繁搬家竟然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既惊讶又疑惑。陈爸爸说:“我们温州,很多人都是走南闯北地四处打拼。我们小的时候也随父母频繁搬家、转学,现在也都好好的呀!为什么陈睿的反应会如此之大?”我告诉他们:“心理学家认为,12至14岁的孩子,心理上对搬家最为敏感。这段时间,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重构。频繁搬家会让孩子对建立亲密关系产生恐惧,导致他不愿交朋友,甚至失去上进心。因为他在潜意识里会告诉自己,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就意味着离别与痛苦。同样,他不愿认真学习,因为他认为不知哪天又要换一座城市生活,又要转到一所新学校,所以他就没有努力学习考高分进名校的内在冲动。”
  接着我给陈睿父母举例说:“一次我带同学们去图书馆看书,请大家选择一本书阅读后写读书心得。大多数同学在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后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其中。可陈睿不断地挑挑拣拣,走走看看,最后拿了一个色彩丰富的绘本,躲在角落里翻阅,似乎怕被同学们看见嘲笑他。我就问他:‘你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吗?’他回答说:‘没有啊。我不会挑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我追问原因,他才说:‘反正图书室的书又不会永远属于你。’这就说明,在他内心深处,缺乏稳定感与安全感,他认为什么事情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动,无法把握。”
  陈睿的父母恍然大悟。陈母说:“怪不得这孩子心事重重,经常表现得很悲观,很多问题都爱朝消极、负面的方向考虑!”因为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儿子出了问题,陈先生和妻子都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儿子。
  对策——真诚道歉
  陈睿父母都不善言辞,亲子沟通的方式也比较含蓄。所以,我建议他们将对儿子的歉疚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随后,由陈爸爸执笔,写了一封给陈睿的道歉信,我看后指导陈爸爸进行了三次修改,增加了很多细节,以勾起陈睿的回忆,让他看到父母的诚意,并敞开心扉接受父母的道歉。
  信写好后,我将陈睿和他父母一起请进办公室。当父母要读信给陈睿听时,陈睿比较抵触。我耐心劝慰他,父母也真诚地向他表达了想与他沟通的愿望,他才渐渐接受,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他觉得,自己压抑多年的痛苦被父母理解了,苦闷一下子纾解了大半。
  道歉信的内容如下:
  親爱的孩子:
  你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跟着我们辗转奔波于香港和广州,你没有表现出不适应。虽然地方和环境都变了,但妈妈的陪伴还在,还有香甜的母乳,有温柔甜蜜的睡前故事和歌声。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和爱,在你小小的世界里,其实在哪里都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错误地以为,在你小小的世界里,父母在哪儿,你的归宿就在哪儿。在你4岁的时候,我们举家从深圳搬到苏州。那时候你哭得特别伤心,因为我们原来住的楼下有个小院子,是政府为保留古建筑而特别改造成的一个公共社区。虽然只是小小一方空间,却有你童年最珍贵的记忆。在那里,我们带你玩耍学步;在那里,你看过竖琴演出,看过工艺展、漫画展……还吃过美食展览的点心;你最爱楼下大厅里花花绿绿的宣传单,你有几个小伙伴每天都来玩。搬家后你郁郁寡欢,很长一段时间闹着要回去。那段时间我们恰好生意不顺利,经常呵斥你,没有好好安慰你。我们是多么无知,以为4岁的孩子不会念旧,不会有分离的痛苦。
  最近一次搬家,你已经有点麻木。说实话,在近几年中,我们带着你换了四座城市。我们也想过,如果让你待在老家做留守儿童,是不是会更利于你的成长。然而,我们始终坚持将你带在身边。虽然我们现在买房了、稳定了,但对你的伤害却无法弥补……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生活能再来一次,我们一定会努力减少搬家对你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会在搬家前好好跟你谈一谈,鼓励你拜访过去的小伙伴。我们会在搬家之前带你一起去看看新家,让你熟悉新环境。我们会在你孤独痛苦的时候不再埋头看手机,对你的情绪给予足够的关注。
  请你接受爸爸妈妈真诚的道歉,让我们重新建造一份安全感给你。
  随后,我给陈睿父母布置了一些作业,主要围绕营造家庭温馨、稳定气氛,进一步发展亲密的亲子关系。比如:每天至少与陈睿聊天15分钟;一家人吃饭时,都不许看手机;如果出差,向陈睿说明出差的理由,并每天视频聊天等。
  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陈睿父母计划带他去深圳,走访以前的邻居,让陈睿看看过去的小伙伴。这个过程能够帮助陈睿告别过去,并自愿接受当下的生活。
  纠编——解开心结   在过去几年中,陈睿自我封闭所导致的不良习惯,像一个泥潭,让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最突出的一点,是对形似字辨识能力不足,很容易弄混,如官、宫、客、容等字,他感觉“长”得都一样。因此,他读课文的速度缓慢、不流畅,容易念错字、漏字、跳行,甚至出现断句错误,如“十九日早上,各路人马都来了。花车、锣鼓队、舞龙舞狮等阵头,以及从各地涌来的善男信女,排成的队伍长达好几公里”,他会读成“十九日上,各路人马……来了。花车、鼓队、舞……舞狮……车头,……从各地……来……长……好几公田”。
  类似的语文阅读问题,许多孩子都在三四年级时遇到过。然而陈睿因为频繁转学等原因,没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纠正而累积下来,尤其是长篇叙述文字,或包含很多历史、地理知识的文章,他更是畏之如虎。自信心不足,加上缺乏学习兴趣,他上课的时候自然漫不经心,不是思想开小差,就是发呆冥想,需要老师不断口头提醒。而且,越是阅读能力不足,他就越感到自卑,就越不敢当众朗读。
  针对上述问题,我与陈睿的父母、班主任以及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讨论,制订了以下对策:
  首先,家长购买有声书、视听光盘以及陈睿喜欢的绘本,与陈睿一起阅读。家长参与陈睿每天的语文预习与复习,不再采取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以游戏闯关、竞赛、分组讨论或表演的方式让陈睿自觉地张口朗读。同时,家长从语文老师那里拷贝课件PPT,让陈睿在家预习,并借助多媒体增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减少陈睿在课堂上因为字词辨识困难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我建议陈睿的家长,将帮助陈睿学语文变成建立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在学习新课文前,家长挑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事件来讨论,从而增加陈睿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之前,先跟陈睿一起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在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之前,与他分享养宠物的经验等。
  其次,当陈睿出现懒惰倦怠情绪时,帮助他运用多感官学习方式,比如在视觉方面,利用图像联想、手繪插图、将文章重点制成图表等方式;在听觉方面,指导他利用自问自答方式,录制他朗读课文的音频上传网络,甚至参加《朗读者》节目海选等;在触觉方面,利用夸张的动作、手势来“表述”词语的意思,或以黏土、纸板等器材,捏塑、拼组成文字,让陈睿借助触觉加强记忆。
  再次,扬长避短,提升学习信心。陈睿虽然在有些科目上有学习障碍,但他数学基础好,口算心算能力强。我建议扬长避短,一方面努力为他在语文方面补短板,另一方面创造机会让他学习最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数学、象棋等。
  陈睿在象棋方面的才能很快展露出来,他非常喜欢跟爸爸下棋。父子俩默默对弈,其实也是驱散他内心孤独的最佳方式。
  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陈睿的各科成绩有了进步。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帮助,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他的自信心。过去那种自暴自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没兴趣的状态随之改变。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仍然需要家长耐心的包容、帮助与陪伴。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就能够重新建立对家庭和生活的安全感,扫清学习障碍,找回阳光快乐的自己。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临走孩子突然说要到楼下新开的发廊理发。朋友劝孩子:“你的头发这么短,不用理发。”孩子不干,哼哼唧唧地非要去理发。  我十分纳闷,孩子的头发不长,挺精神的,为啥非要去理发呢?朋友解释说:“我们来的时候,楼下发廊正在搞宣传,里面的姐姐递给了孩子一张宣传单,说今天理发可以优惠,孩子就答应了。我想让孩子快点上楼,就随口说等回去时再来理发。我以为上楼后孩子会忘记此事,没想到他还一直记着呢
问: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和,分居已3年。分居期间,我独自抚养女儿,丈夫没有支付过抚养费。现在,我和丈夫正协议离婚,但对他支付抚养费的起始时间有争议:丈夫认为应该从离婚之日算起,我认为应该从分居之日算起。请问,分居期间,难道父亲对女儿没有抚养义务吗?  陈辛梅(广东汕头)  律师意见:从合理性来看,虽然夫妻是共同共有人关系,但分居之后,双方各自负担生活支出,未与子女共同生活又未支付抚养费的一方实际上没有
我女儿白雪刚上初中时,我们之间有一次谈话是关于主、副科的。  那天在饭桌上,白雪说:“我们总共开设了九门功课,我计划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三门主科上,如果还有余力再攻副科。”  我一听,这观点可要不得。  长期以来,业内流行把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分为“主科”与“副科”。有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老师,也经常给学生强调:“你们只要把主科学好就OK,副科不用下太多功夫,考试前突击突击就行了……”但是,我
有些孩子表面开朗,内心脆弱,而这类孩子正是家长和学校要特别警惕的。  这天凌晨,高三学生高炜晟打开自家大门,引入雇来的凶手,将父亲、姐姐杀害。本来母亲也在被杀名单上,只因临时有事不在家而躲过一劫。案件侦破后,大家一片哗然,尤其是熟悉高的老师和同学都表示难以相信。因为在他们眼中,高性格开朗,为人友善,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残忍的雇凶杀亲的事呢?  血案经过  先让我们还原一下案件的经过。案件虽说是前几年的
我儿子今年10岁,性格外向,上学后学习成绩一二年级还好,到了三年级之后越来越不好。为让他把学习赶上去,我平时都会看着他写作业,然后给他检查。上周六,他写错了作业,我罚他重写10遍。他反复要求不要多写。想到他学习正在退步,必须迎头赶上,我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行”。不料,他情绪激动地抬手自己打自己的脸,还边打边说:“为什么要写错?为什么要写错?”我看到后很害怕,但当时碍于家长的权威,我没有理他。这样过了
问:我儿子非常喜欢看电视,我怕看久了对眼睛不好,不让他看,但他照看不误。请问,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劝阻,总想看电视呢?  赵婷婷  答:很多家庭都有“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却总看”的情况,似乎父母的命令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过一陣子孩子就会“重操旧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大人不够重视的缘故。有时候为了带孩子省心点,索性就把孩子“交给电视”或者交给“手机”“平板电脑”带。大家似乎都存在一种侥
问:5年前,我和丈夫因感情不和而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约定,孩子随我一起生活,15万元的存款归我所有,他不需要给付抚养费。离婚后,我因做生意亏损,一个人抚养孩子渐渐感觉吃力。现在,我想让前夫承担一部分孩子的抚养费用。请问,离婚时,我放弃了丈夫应承担的抚养费,现在孩子还能否向亲生父亲主张抚养费用?  柳红珺(江苏苏州)  律师意见: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牙坏了到底是治疗好还是拔除好?很多人为此纠结。  要弄清这个问题,要先弄明白牙齿的常见病——龋病。龋病发病广泛,表现为牙齿表面缺损,颜色变黑,形成小洞。龋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一旦患上,病变就不会停止,小洞会发展成大洞,最终会引起牙神经疼痛。所以,一旦发现龋齿一定要及时处理。  牙齿的外部结构十分坚硬,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其内部十分柔弱,里面的牙髓组织中有大量的血管
[摘 要]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在领衔名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送教下乡、专题研讨、沙龙研究、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学习交流;示范引领;同课异构;联谊研讨;专家引领  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已然过去,福清市名师工作室在福清市教育局、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与支持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相互配合
很多家长看到女儿在幼儿园里的出色表现,往往喜不自禁,自豪地说:“我5岁的女儿已经能背好几百首古诗了,真不可思议!”“我女儿才4岁,已经能讲很多故事,简直成了故事大王,太让人吃惊了!”的确,在这一阶段,由于出色的语言和记忆天赋,女孩的表现确实比男孩要优秀,但正因为如此,女孩的父母更容易犯教育上的错误。  幼儿园的算术课上,老师问:“我这里有3颗红色的星星,大家想想看,要加上多少颗蓝色的星星才能变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