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要综述了用作生物農药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昆虫杆状病毒、昆虫真菌、新型病害生防制剂—H3印in和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生物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加快新一代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3)05—00U3—0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对甘蓝蚜虫的毒杀效果优于其他3种杀虫剂;用浸渍法处理蚜茧蜂蛹,除40%毒死蜱对其影响较大以外,其他4种杀虫剂处理的蚜茧蜂蛹羽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
期刊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杜果炭疽病菌和杜果蒂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咪鲜胺·异菌脲对炭疽菌的毒力最高,EC50和EC75分别为0.12μg/mL和0.27μg/mL、其次为咪鲜胺。而与杜果炭疽病菌相比,4种杀菌剂对杧果蒂腐病菌生长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异菌脲对蒂腐病菌的毒力较高,EC50和EC75分别为0.35μg/mL和0.82μg/mL。采后病害防治试验表明,267μg/mL咪
期刊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北京平谷区3个桃园的125株桃褐腐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异菌脲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发现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ECs。主要分布在1.0Xl0-5~0.2μg/mL,戊唑醇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006~0.022μg/mL之间。异菌脲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15~0.55μg/mL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桃褐腐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
期刊
摘要 用吡唑解草酯浇灌小麦,试验结果表明,5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抗6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108.18p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67倍;10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敏18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80.97pm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86倍。吡唑解草酯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细胞色素P450均有诱导作用,抗 6号小麦更容易被诱导,这与两
期刊
摘要 根据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扩增引物,以近等基因系和本组的多重PCR检测材料为试材,扩增cf-9基因1~2867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560bp,1 000bp,1 080bp的特异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TaqI,HindⅢ,HinfⅠ,EcorⅠ酶切,限制性内切酶Taq工酶切特异引物SCARl扩增的560特异片段具有酶切多态性,抗病品种酶切出4
期刊
摘要 研究了豆饼粉、泥碳土、木屑、KCl和尿素按不同配比制成的4种配方的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在室内的保存、田间防效和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8.0%豆饼粉、46.0%泥炭土、40.0%木屑、5.0% KCl、1.0%尿素制成的生防菌制剂ANIT—3号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室内保存效果最好,经90d后保存率仍高达83.33%;生防菌制剂ANIT—3号在田间
期刊
摘要 根据菊科植物P450基因CYP75B5(GenEMBL AF313489)和CYP75B6(GenEMBL AF313488)核酸序列同源区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紫茎泽兰植株中获得一大小为378bp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由该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CYP75B5和CYP75B6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 79.5%和85.6%的同源性,与CY
期刊
摘要 对123个柑橘衰退病毒柚分离株进行p25/Hinfl RFLP分析明确:样品中,单一P25/Hinfl RFLP组群样品占样品总量的82.9%,说明我国田间受侵染柚类中柑橘衰退病毒株系相对较为单一;RFLP组群6的样品占样品总量的79.7%,说明目前柚类生产上的优势流行株属于P25/Hinfl RFLP组群6,初步认定为强毒株系;柑橘衰退病毒株柚分离株S102、S104、S106、S108
期刊
摘要 从自然死亡的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一株对玉米螟高毒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编号为HB-3。该菌株产生菱形和方形两种晶体蛋白。纯化晶体及孢晶混合物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LC5。分别为5.82μg/mL和5.94μg/mL,对尖音库蚊也有一定毒力,LC50分别为16.59μg/mL和17.50/μg/mL。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B-3与已知的蜡螟亚种(Bacillus
期刊
摘要 2002~2003年对甘肃省421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有28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小种消长变化总趋势与以往基本相同,仍以Hybnd46及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不同的是流行小种类型发生变化。水源14类型已成为第1位流行小种,出现频率为23.1%~27.9%。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群; 致病基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