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借助各种丰富多彰的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获得精神愉悦与享受,摆脱重形式轻成效的教学,将欣赏变为“心”赏,让学生在课堂中心随“乐”动,让学生穿“乐”在美妙的音乐中,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理解:
  一、教学中进行美的熏陶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乐美,引导学生多昕、多想,用心去感受体验。让学生通过对大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曲调美、意境美,使学生从中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受到美的熏陶,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达到以美怡心。
  大提琴独奏曲《天鹅》,这是法国作曲家圣一桑斯的一首器乐小品。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翻瓶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乐曲的开始部分由钢琴奏出轻柔、透明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清澈明亮的音响,不由人想起碧波荡漾、水光那棘的湖面。在这背景下,大提琴奏出了天鹅的主题,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仗队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通过哼唱主题旋律,感受曲调美;聆听钢琴和大提琴音响,感受配器美和音色美;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可以播放视频音画,耳听轻柔优美的音乐,眼看清纯唯美的画面,视听结合感受音乐形象美,并可以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彰,进行创造性欣赏,再让学生伴着《天鹅》优美的旋律朗诵易卡生诗歌《天鹅》,与文学有机整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最后可以拓展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科萨科夫的歌剧《萨丹王子的故事》中用音乐刻划的“天鹅”的形象,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全身心地参与到欣赏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感。看到学生出神的眼神儿、充满遐想的表情,或是愉悦的笑容就知道了,音乐在敲击着他们的心灵,天鹅的形象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教学中要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体验的动力之源。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音乐作品中与学生生活经验相似的地方,触类旁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愉快地学习,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地邀游。
  《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的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乐曲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衬托着快速灵巧的旋律,表现出办公室里人们紧张而愉快的工作情景,乐曲短小却诙谐有趣。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是这首乐曲的特殊音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以此为欣赏切入点,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对电脑都很喜欢,很熟悉,打字机或许从未见过。因此在新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这样问:“孩子们,你们对电脑熟悉吗?”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孩子们兴奋回答时,教师可以顺势说:“那你们知道吗?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打字的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一个老式打字机操作过程的动画视频,生动的视听内容可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升温。这时再提问:“这种老式的打字机发出了哪几种声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被激发。在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后,通过教师引导观察聆听,学生们会回答出:三种,打字声“dadada”、一行打好了的,提示“吁”的声音,推到远处,“嚓”的声音。这样创设的音乐情境。让音乐的不确定性带给学生第一份快乐。紧接着教师揭示课题“一位名叫安德森的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一起来欣赏吧。”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音乐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同学参与音乐欣赏体验,针对中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以设计在乐曲中加入四种打击乐器的伴奏,让全体学生参与式地欣赏音乐……特别是在听音乐演奏乐器时,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都掩饰不住内心的雀跃,流露出自然的满足感。
  三、教学中要投入情感
  欣赏音乐作品只有教师本身受到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上好欣赏课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这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她听了不下百遍,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时,都要听,直到觉得自己深入了作品,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已经深深印烙在脑海里,打动了自己。她说这时候的理解才是发自肺腑的,才可以进行这课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把音乐内涵与人物精神有机结合。因此在上这一堂课时,听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随着黄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一起深深沉浸在作品中,感受着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超越时空的。通过欣赏,在孩子心灵深处一定会悄然播下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听课者也一起领略了这首名曲的魅力……
  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感的激荡,循序渐进地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支持他们进行主动探究的内动力,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并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步深入的探究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能激发学生的
【摘 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数学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进行阅读,注重将理解、问题、操作、对比与阅读相结合,养成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阅读“数学书”。  【关键词】 数学阅读;生活经验;教师;学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会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与研究性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综述了伴行放化疗(concomitant radiochemotherapy,CRCT)治疗Ⅲ期非癌(NSCLC)的研究现状。不能手术的Ⅲa、Ⅲb期NSC:C病人治疗后,主要死亡原因为局部控制困难和远处转移。改变放疗和化疗的结合方式及提高放疗剂量是治疗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