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作为党智慧的结晶,只有坚持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才能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社会、文化、经济的齐头并进。为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及成就作出研究,提出进一步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文化、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1]。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长久以来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是指导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新的发展形态下,强调文化创新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实现稳步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
(一)理论层面充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内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分析,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为代表的文化思想探索中,中国积累丰富了文化建设经验,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习近平同志为主导的党组织以辩证的思维作出具体研究,并以继承和发扬为主要前提,提出众多文化建设的新思想,不但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为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社会不断变革中,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层面形成對文化的影响,并认为文化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效应,是社会中个体发展的动能。他们认为文化的发展目标就是既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又要将文化作用于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依据这种理论内容,党中央在基层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理论。毛泽东提出文化发展要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则表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条腿”走路的建议。发展到新时代,江泽民强调要精神和物质全部富有,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思想品质,并以文化来促进时代的变革,利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上升到战略高度,一定程度上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内容。
(二)整体上强化我国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践行,为国民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发展提供具体标准,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在物质不断的发展中,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人们更多的支撑,成为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这种发展的内在动能,已经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资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在社会生产中,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化建设以创新为根本,并利用各种便利将文化作用于生产,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生产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文化建设中中国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二、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路径
(一)以“文化强国”为总体目标,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证明一个国家发展昌盛,推动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2]。将“文化强国”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创新型思想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有利于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提供重要依据。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可通过多途径传承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当代文化艺术,利用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提高素质,强化保证,凝聚核心力量;将文化弘扬至海内外,提高文化建设思想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4],以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来实现。首先,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特征。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与弘扬。其次,提高素质,强化保障,可着眼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为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可通过着眼国家发展和人民改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提出新要求,精准定位文化发展方向,开拓文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5]。
(二)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原则,即“二为双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特征,即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自觉等和谐思想,把握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再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掌握时代不断发展的特征,把握人民利益满足需要,着眼于强化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步,成为创新型文化体系。首先,积极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推进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明晰政府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承担的职责重任,进一步规范文化行业组织。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市场环境,有效促进文化发展进步。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人民群众潜藏的文化创造潜能,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指明方向的同时,调动全民族、全社会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积极性与良好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造活力。此外,还要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在创新文化建设思想过程中,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建成文化强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大力提倡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方面的法律,便于系统地掌握文化体制改革与思想创新的规律性。最后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不断拓宽网络文化交流平台,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全面推向世界舞台。 (三)以“文化产业”为创新机遇,为创新文化建设思想提供重要指引
首先,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党与国家协同组织力量,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有利于现实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把握新兴媒体崛起潮流。借助多元化媒体宣传途径,以多种方式弘扬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的优势、核心价值与意义,提高广大社会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群众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進一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其次,可通过加快发展国内文化产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文化产品转变为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强化文化意识形态属性[6]。比如,可通过大力发展我国传媒、游戏、出版等优势产业,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和强化国内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将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为我国文化产业铸就起一道坚固的科技之墙。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着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形成新时代下富有活力、文化灿烂、社会稳定的发展现状。然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各类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击,对中国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党和国家明确当前发展的局势,了解文化变革的重要意义,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旸.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D].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傅菊辉,杨晓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述要[J].理论学刊,2012(1):11-14.
[3]魏泳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1-38+39.
[4]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5]周瑞辉.文化产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
[6]范玉凤.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董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长久以来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是指导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新的发展形态下,强调文化创新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实现稳步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
(一)理论层面充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内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分析,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为代表的文化思想探索中,中国积累丰富了文化建设经验,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习近平同志为主导的党组织以辩证的思维作出具体研究,并以继承和发扬为主要前提,提出众多文化建设的新思想,不但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为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社会不断变革中,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层面形成對文化的影响,并认为文化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效应,是社会中个体发展的动能。他们认为文化的发展目标就是既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又要将文化作用于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依据这种理论内容,党中央在基层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理论。毛泽东提出文化发展要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则表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条腿”走路的建议。发展到新时代,江泽民强调要精神和物质全部富有,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思想品质,并以文化来促进时代的变革,利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上升到战略高度,一定程度上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内容。
(二)整体上强化我国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践行,为国民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发展提供具体标准,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在物质不断的发展中,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人们更多的支撑,成为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这种发展的内在动能,已经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资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在社会生产中,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化建设以创新为根本,并利用各种便利将文化作用于生产,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生产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文化建设中中国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二、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路径
(一)以“文化强国”为总体目标,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证明一个国家发展昌盛,推动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2]。将“文化强国”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创新型思想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有利于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提供重要依据。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可通过多途径传承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当代文化艺术,利用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提高素质,强化保证,凝聚核心力量;将文化弘扬至海内外,提高文化建设思想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4],以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来实现。首先,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特征。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与弘扬。其次,提高素质,强化保障,可着眼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为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可通过着眼国家发展和人民改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提出新要求,精准定位文化发展方向,开拓文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5]。
(二)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原则,即“二为双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特征,即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自觉等和谐思想,把握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再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掌握时代不断发展的特征,把握人民利益满足需要,着眼于强化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步,成为创新型文化体系。首先,积极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推进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明晰政府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承担的职责重任,进一步规范文化行业组织。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市场环境,有效促进文化发展进步。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人民群众潜藏的文化创造潜能,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指明方向的同时,调动全民族、全社会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积极性与良好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造活力。此外,还要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在创新文化建设思想过程中,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建成文化强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大力提倡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方面的法律,便于系统地掌握文化体制改革与思想创新的规律性。最后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不断拓宽网络文化交流平台,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全面推向世界舞台。 (三)以“文化产业”为创新机遇,为创新文化建设思想提供重要指引
首先,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党与国家协同组织力量,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有利于现实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把握新兴媒体崛起潮流。借助多元化媒体宣传途径,以多种方式弘扬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的优势、核心价值与意义,提高广大社会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群众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進一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其次,可通过加快发展国内文化产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文化产品转变为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强化文化意识形态属性[6]。比如,可通过大力发展我国传媒、游戏、出版等优势产业,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和强化国内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将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为我国文化产业铸就起一道坚固的科技之墙。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着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形成新时代下富有活力、文化灿烂、社会稳定的发展现状。然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各类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击,对中国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党和国家明确当前发展的局势,了解文化变革的重要意义,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旸.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D].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傅菊辉,杨晓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述要[J].理论学刊,2012(1):11-14.
[3]魏泳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1-38+39.
[4]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5]周瑞辉.文化产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
[6]范玉凤.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