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路径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作为党智慧的结晶,只有坚持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才能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社会、文化、经济的齐头并进。为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及成就作出研究,提出进一步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文化、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1]。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长久以来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是指导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新的发展形态下,强调文化创新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实现稳步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
  (一)理论层面充实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内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分析,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为代表的文化思想探索中,中国积累丰富了文化建设经验,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习近平同志为主导的党组织以辩证的思维作出具体研究,并以继承和发扬为主要前提,提出众多文化建设的新思想,不但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为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社会不断变革中,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层面形成對文化的影响,并认为文化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效应,是社会中个体发展的动能。他们认为文化的发展目标就是既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又要将文化作用于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依据这种理论内容,党中央在基层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理论。毛泽东提出文化发展要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则表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条腿”走路的建议。发展到新时代,江泽民强调要精神和物质全部富有,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思想品质,并以文化来促进时代的变革,利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上升到战略高度,一定程度上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内容。
  (二)整体上强化我国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践行,为国民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发展提供具体标准,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在物质不断的发展中,强大的精神力量给予人们更多的支撑,成为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这种发展的内在动能,已经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资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在社会生产中,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化建设以创新为根本,并利用各种便利将文化作用于生产,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生产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文化建设中中国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二、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新路径
  (一)以“文化强国”为总体目标,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证明一个国家发展昌盛,推动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2]。将“文化强国”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创新型思想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有利于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提供重要依据。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可通过多途径传承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当代文化艺术,利用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提高素质,强化保证,凝聚核心力量;将文化弘扬至海内外,提高文化建设思想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4],以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来实现。首先,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特征。因此,必须要大力开展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与弘扬。其次,提高素质,强化保障,可着眼于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为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可通过着眼国家发展和人民改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提出新要求,精准定位文化发展方向,开拓文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5]。
  (二)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原则,即“二为双百”,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特征,即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华文化自觉等和谐思想,把握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后再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规律,掌握时代不断发展的特征,把握人民利益满足需要,着眼于强化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步,成为创新型文化体系。首先,积极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推进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明晰政府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承担的职责重任,进一步规范文化行业组织。有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市场环境,有效促进文化发展进步。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人民群众潜藏的文化创造潜能,为文化建设思想创新指明方向的同时,调动全民族、全社会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积极性与良好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创造活力。此外,还要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所以,在创新文化建设思想过程中,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建成文化强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大力提倡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完善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方面的法律,便于系统地掌握文化体制改革与思想创新的规律性。最后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不断拓宽网络文化交流平台,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全面推向世界舞台。   (三)以“文化产业”为创新机遇,为创新文化建设思想提供重要指引
  首先,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党与国家协同组织力量,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有利于现实发展的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把握新兴媒体崛起潮流。借助多元化媒体宣传途径,以多种方式弘扬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的优势、核心价值与意义,提高广大社会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群众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進一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其次,可通过加快发展国内文化产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文化产品转变为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强化文化意识形态属性[6]。比如,可通过大力发展我国传媒、游戏、出版等优势产业,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和强化国内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将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为我国文化产业铸就起一道坚固的科技之墙。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着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形成新时代下富有活力、文化灿烂、社会稳定的发展现状。然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各类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击,对中国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党和国家明确当前发展的局势,了解文化变革的重要意义,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旸.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D].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傅菊辉,杨晓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述要[J].理论学刊,2012(1):11-14.
  [3]魏泳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6):11-38+39.
  [4]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5]周瑞辉.文化产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
  [6]范玉凤.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8.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一直以来都被党奉为生命线与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不息、欣欣向荣的重要保障。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三个时期,党始终不忘与群众血脉相连,始终秉承着群众路线,并不断将党的正确主张传播至群众中。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党鲜明的政治特色和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从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渊源、历史演进、面临的时代挑战,以及永葆“赶考精神”解析了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摘 要:学校共青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高度一致性特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对校园文化建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又为学校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共青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均随着当代高校学生特点的变化有了新时代特征。本文主要分析学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共青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研究具体的参与策略,以期为学校共青团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探讨灾后心理援助的伦理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通过对新冠疫情期间心理援助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伦理议题是援助工作者和援助对象权利不对等的矛盾、心理援助形式多样性与专业性的矛盾、心理援助信息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的矛盾、心理援助工作者的胜任力和持续学习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如加强伦理培训与监管、提高心理援助者工作胜任力、加强灾后长期心理援助工作。
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一是能够给留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教育还存在标准化测验的需求,所以导致PBL教学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探讨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如何把PBL教学与传统教学并行起来,从而更好地提升汉语教学效果.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了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创新,开启科技发展的新征程。其中,设备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保证。而在建筑设备当中,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通过对BIM技术的简述及其运用价值的总结,分别从设计、虚拟建设、施工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建筑设备中BIM技术的具体实
摘 要:崇文抑武政策对北宋的外交产生了双重影响:对辽金夏三国,由于军队问题,战争多败,北宋通过赠送岁币、边境开放榷场的方式实行求和的外交政策;由于海外国家不对北宋直接产生威胁,尚文的北宋王朝从心理上更愿意以一种大国心态,通过民间贸易、朝贡贸易、文化传播的方式,对海外国家实行开放交流的政策。崇文抑武政策是北宋外交政策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北宋;崇文抑武;外交  中图分类号:K244
党和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章节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伦理相融合作为思政元素切入点,并应用对教材和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等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进行无缝融合对接,从而达到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社工人才的目的.
摘 要: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使传统文化总体特色及地方特色得到体现,并将其优势得以施展,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等方面的强化。基于两者价值契合、目标一致、内容相通等共性,通过推动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优化课程实践外部环境、努力弘扬中华精髓文化氛围、寻求高校思政课堂与中华精髓文化统一性与共通性、校内各部门间达到协同育人效果,可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人文精神集中体现的重要场所,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展视野、提高认知能力。以人文本理念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图书馆在创新发展当中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为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并提出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高校图书馆资源布局等
摘 要:在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攻坚战中,始终要发扬“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引领。“国家利益至上”的首要原则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但不等同于全体全员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将局部个人利益的让渡归咎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在论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平衡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合理利益补偿”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重大卫生风险;“国家利益至上”;慎思  中图分类号:D63;R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