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和引伸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要“以纲据本,立足课本”,已成共识,纵观近几年的各省、地、市的中考题,这些考题大都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但又不是照搬原有教材,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课本例、习题的各种潜能,适当地编拟一些习题,一方面能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以课本一道习题为例,适当地进行变式、引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期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今年贵刊第2期上刊登了一篇文章[1],阅后,很有启发.翻阅有关资料,这个问题的一般情形,早在1979年由柯召教授撰写的一书中就提出来了,但是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被证明的命题:“在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可以把它归纳为函数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抽象出函数关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建立函数的解析式.本文就函数在经济决
认识和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与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初中数学课的第一印象不好,势必影响到
乍一看,“文题”似乎不合情理.事实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出现运算错误时,教师讲清错误之处,让其将错的部分改正过来,并严厉要求“今后不要再错”,学生明白了算理,也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大纲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试用修订版中又加上了重要的两条,那就是实验和猜想,本文就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规的题型.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时常常是就题论题,或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根据现代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远比教给学生的知识来
在平面几何证明中,添加辅助线是为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缩小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距离.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结论统一在一个三角形中,然后由三角形的性质巧妙的等量
1引进概念的途径--联系现实原型,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有关的实物、模型、图示等rn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是算术数,所以在初一进行正负数的概念教学时,首先要突破学生已有的老概
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简称“三动”).课堂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在“三动”教学法中它对于活跃课堂
初三复习作为知识传授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求学生对已往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对整个中学数学有一个完整、清晰、正确的了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个质的飞跃,从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