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学习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下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因素的问题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
  在这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索问题的情景中,为探索活动提供动力,明确方向,并通过提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手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
  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
  三、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
  1、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提示、说明和思考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向导。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独立探究,讨论交流。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独立探究后再议论一番,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一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有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实践应用,注重评价。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要注重评价。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反馈、强化、激励和导向作用。而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更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加强指导,提高探究能力。
   小学生受知识的经验及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探究能力的独立发挥,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指导的关键还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符号化、分类、集合对应、数形整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谓和态度倾向。它顺应了课改综合化的走势,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围,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凸显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直观;效果;优势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和城市初级中学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在升学率对学校和教师还都很重要的今天,怎样对待“差生”的转化已成为不少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但是教育的公平性又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差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正体现在这一点。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
期刊
摘要:数学情境是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而数学情境的有效性与问题的设置密切相关。只有合理的、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优化数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的发展性。  关键词数学情境问题设计有效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
地膜甜菜创高产孙彦彬(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地膜栽培甜菜正在我区农村中应用。1992年乌兰乌苏乡张卫东种植的12.5亩地膜甜菜,创亩产5930kg的高产纪录,具体措施如下:1、施足底肥,蓄足底墒。地膜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尤其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筑工程,在近些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因此,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
摘要: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定理的开始,初中数学数学作业成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探究策略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
摘要:数学教材是获得数学知识最直接、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工具,它提供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体现了数学的各种思维和研究方法。因此,孩子必须像读语文课文一样熟读数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培养低年级孩子数学阅读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读教材上的图,教师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愿读图,会读图,读懂图。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参与的态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是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性    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