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合作平台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动关系,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辽宁应抓住与东北亚合作的机遇,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
  [关键词]辽宁;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065-0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旅游是当今世界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纷纷调整自己的旅游产业政策,与周边国家进行区域合作。在所有的经济合作中,由于旅游业具有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情感产业、和平产业的特点,旅游合作是比较简易、便于操作的,具有经济合作的先导作用。在国际上,欧洲、北美、东南亚地区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的跨地区、跨国界的旅游合作,而东北亚的旅游合作还处在初始阶段。倾力打造辽宁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合作这个市场,应尽快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尽快将其做大做强。建立合作的机制和制度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合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在东北亚地区,不会很快出现巩固的制度化合作组织。这是因为,在体制以及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东北亚地区,对于巩固的制度化合作,制约因素更多。
  区域旅游跨国交流的平台应当首先定位于城市的层面。从东北亚旅游合作长远的前景看,旅游企业理所当然地要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主力。但是如前所述,严格意义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尚未建立,各国旅游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跨国经营障碍较多,寻求国际合作的突破往往力不从心。而各国对东北亚经济圈的兴趣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重大决策的背景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在企业层次与国家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之外,更加重视城市层次的合作交流。各国城市一级的市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重要。国际旅游合作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首先在这一层次的交流中,初步得到解决。比如,推动旅游市场的开放,鼓励双向旅游,消除影响旅游者流动的障碍,简化入出境旅行的手续。这样才能推动东北亚旅游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发展。
  一、辽宁省区域国际经贸旅游状况
  辽宁旅游具有丰富的资源,一系列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多姿多彩,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旅游行业在旅游主管部门的带领下,积极进取、成绩斐然,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名列全国第7位,成为全国旅游重要发展省份。
  辽宁正在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阔步前行,旅游在辽宁省也正在从朝阳产业向支柱产业方向发展。辽宁省旅游系统近年来不断探索新路,扎实推进,取得了一连串丰硕成果。这包括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拳头”产品,建设精品体系。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省旅游局推出了代表辽宁形象、具有辽宁特色的“一环三线”精品旅游线路,并在境内外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使“一环三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代表着辽宁旅游业的“软实力”。沈阳世博园、植物园和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率先晋升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沈阳福陵等10家旅游景区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区,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达到50家,居全国前列,并先后推出了大连关向应纪念馆、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一批红色经典旅游项目,以大连滨海为代表的蓝色旅游项目,以沈阳棋盘山、大连安波、辽阳弓长岭等为代表的银色冰雪和温泉旅游项目,辽东和辽西地区特有的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辽宁中部和西部的金色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以上“五色旅游”让辽宁省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正逐步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相结合的多样型产品发展。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已取得实质进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五点”是指: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含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82.9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219.86平方公里。“一线”是指: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8%、东北三省的7%;人口1769.9万人,占全省的41.8%、东北三省的16.2%;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1.6%、东北三省的24%。
  二、辽宁省发展区域国际经贸旅游现实性和必要性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亚太平洋地区。广义的陆地总面积为1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陆地总面积的40%以上,总人口超过16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东北亚不仅与黄海、渤海、东海相邻,同时在陆地上与东欧、太平洋沿岸国家相连,辽宁正处于东北亚重中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增长极。它们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也进入了全球价值链。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分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比较而言,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在衰退的阴影中徘徊,在全国的地位大幅度下降。
  东北地区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善、自然资源丰富、各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经济区域,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引人关注的现象。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北区域经济的逐步下滑,导致“南北差距”日益凸现,使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呈现出“东西差距”与“南北差距”并存的日益复杂化的倾向。地区差距过大既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更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上看,振兴东北战略作为阻止东北进一步衰退,重振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并非仅局限于东北地区,对于缓解地区发展差距而言,将会日益体现出全局性的效果。   目前,东北亚是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东北亚区域的GDP之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中日韩三国的GDP之和占亚洲GDP总量的73%。虽然曾经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东北亚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形势也正在发生新变化,各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均有意愿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区域形势,以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
  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两大潮流合力造就了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三大主力板块:欧洲、北美与东北亚经济板块。其中,前两个板块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欧盟?穴EU?雪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穴NAFTA?雪两大贸易集团的成功:欧盟现已建成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美国的主导下向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就拿该区域内的中日韩三国来说,尽管它们的GDP之和已占亚洲GDP总量的70%以上,但区域内贸易额比重只占其对外贸易额的20%,而欧盟的区域内贸易额是占5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6.5%,差距明显。因此,建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发挥地区地缘战略及经济互补优势,形成实力强大的东北亚经济圈已成为东北亚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在形成面向东北地区的扇形辐射。在东北中部,正在建设的哈大电气化铁路,与哈大高速公路、铁路和东北原油管道互为支撑,使大连和东北乃至东北亚联为一体。在东北东部,正在建设的东北东部铁路,使东北东部10个腹地城市与大连、丹东两大出海口融为一体。在东北西部,正在建设巴新铁路,使东北西部地区和内蒙古东部拥有了最近的出海通道。世界经济正在由西欧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东北亚经济圈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东北亚各国产业梯次明显、互补性强、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区。
  三、制约性因素
  今天,东北亚的势态从外表看是平稳的,但是内部则是高度紧张的。作为东北亚中心国家的韩、中、日,一方面比过去任何时候要更好地维持经济协作关系,另一方面又要争夺该地区现实的主导权,其中心问题是台湾的归属问题、日韩领土纷争和朝鲜的核问题等,而韩中历史问题也引发了紧张。朝鲜的导弹发射在日本被利用为各种好材料,而且通过独岛纷争对外牵制追求南北和平体系的参与权,日本对内参拜靖国神社,并为变成“普通国家”积累政治资本。中国与美国一样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即两国利用朝鲜核问题和台湾问题,维持相互利害关系。美国事实上通过朝鲜半岛和台湾的紧张局势,形成对中国的牵制。
  东北亚的长期分裂与积深的历史宿怨,地缘政治结构的复杂与多变,冲突问题的多维与层叠,战略力量结构的极大失衡,国家间互信度极低,地区内可资利用的国际制度性资源极其匮乏,战略博弈的诸多“零和”特征等等,都决定了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任重道远,也预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与安全共同体的建立,绝对是一个极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本地区走向严重非安全化,甚至走向地区冲突或国际战争,也绝对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地区核心国家中韩朝日等国所极为担忧的。建立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与安全共同体,确是地区各国的共识。
  东北亚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因素以及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对峙和纷争,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因素;大国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根本因素;领土争端也是影响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进展的重要因素;以上情况或悬而不决,或变幻不定,形成了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政治障碍。
  大国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局势多变的又一重要因素。东北亚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及地缘政治特性,是目前世界上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这里汇集了中、美、日、韩、俄等大国间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前,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军事和能源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的政治大国、人口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则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正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此外,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把东北亚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利益地区。中、美、日、俄、韩五国关系因各自国家利益,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其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东北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虽然大国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有所缓和,但大国关系的复杂性将继续影响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大国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步履维艰。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陆地领土、岛屿归属和海洋划界争端,如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独竹岛之争”、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等。此外该地区还包含着中国大陆和台湾、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统一问题。领土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敏感的问题,尽管有关国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但众多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东北亚地区和平的隐患。
  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呈梯度水平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次的是日本,它是区域内唯一的、地道的发达国家;韩国处于中间层次,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朝、俄、蒙四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该区域合作是以带有依附和不平等性质的垂直分工为主,日本、韩国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合作主要是基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上。以资本和技术为中心的生产要素的转移短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由化,这就使得国际间的平等竞争和互利合作难以体现。具体表现为: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韩国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中国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受损失的必定是处于分工底层的发展中国家。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使经济合作很难进行。
  四、框架性思路
  我们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用先进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和确立辽宁未来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思路。归纳起来有“六个观念”:   1.跳出辽宁看辽宁。把辽宁放到全省、全国以及东北亚地区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从东北亚经济圈和沿海地带“S”轴线上由南向北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三省四个经济区域着眼,寻求辽宁的站立,谋划打造与装备制造业城市板块、资源型城市板块并列的第三大经济板块——即以对俄经贸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板块。
  2.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内强化市、县(市)、区之间的合作,对外加强与发达地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以此凸显辽宁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服务功能。
  3.按功能分区加快整体发展。着眼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强化和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明晰区域内各经济功能分区,力求通过空间的导向、约束作用和利益上的分享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4.在全省对俄对韩“双升级”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亲缘优势以及口岸和通道优势,以对俄经贸为基础,大力发展对韩、对日贸易,在全省对外开放升级中当排头、争一流,提升辽宁国际化水平。
  5.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立足于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统一。
  6.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品牌。大力彰显生态、绿色、山水、典雅的城市特色。全面展现山水园林名城和旅游名城风貌,构建区域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北名城。
  转变观念是前提,找准定位是关键。我们在上述发展观念的指引下,建立了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五大功能定位”:一是依托对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经贸合作与资源优势,打造现代加工业基地,二是依托区位与通道优势,打造东北亚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三是依托地域特色风貌与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和休闲度假胜地,四是依托不断增加的集聚辐射作用与服务带动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金融会展城市,五是依托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事业的配套发展,打造辽宁省最适宜人居和创业城市。
  在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考虑各区域的发展要素和未来发展走势,确立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全省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功能比较健全,定位为全国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东北亚区域性商贸和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适宜人居、创业城市之一;南部板块是全省重点旅游区和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带之一,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定位为全国和东北亚区域性避暑休闲度假胜地、沈阳森林公园和冰雪旅游基地;西部生态屏障,金属矿资源相对富集;北部农业总量规模较大,定位为沈阳重工业制造中心。
  发展观念、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已经明确,最终靠什么引领和带动辽宁发展?选择何种途径去实现?我们将推进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经济带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全面提升对外经贸的龙头地位作为辽宁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战略重点。我们确定以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强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作为辽宁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保障措施。辽宁省情决定了工业是立市之基,发展之源,抓发展重点要抓工业。我们将通过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调优结构、发展集群,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对财政及就业的贡献率。外贸和旅游是辽宁的两大突出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国内企业联合发展对俄对韩贸易和旅游跨区域合作,发展面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国际贸易和旅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科教兴市是加快辽宁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将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提供坚实保障。
  五、对面临重大问题的思考
  打造辽宁省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推进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快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并重。体制不活,创新不足,是很多欠发达城市的“通病”极大地制约着地方发展。辽宁要加快发展,也必须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摆在首位,虽对一些传统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其“惯性”依然存在,表现为:政府机构设置仍然过多,部门林立、职权交叉重叠,造成抓工作相互推诿、制约甚至“打横”;许多机构重复,人员臃肿、效率低下,使脆弱的财政不堪重负,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体制机制落后直接相关,必须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2.加快发展与转变思维观念并重。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取决于观念。与南方发达地区比,东北人习惯安于现状,醒的早、起的晚,想的多,做的少,学术界称之为“东北现象”,这与市场经济很不协调。还有,在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敢创新和突破。要想更快的发展和振兴,必须先引进和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全民开阔视野、洗脑换脑,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激活全民创业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蕴藏的发展潜能不断地释放出来。
  3.加快发展与加大投入并重。投入不足,也是欠发达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资金链条逐步断裂,而以市场化为主的多元投资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深层次分析,主要是由于自我谋划意识不强,向上争取政策和招商引资难以确立合适的对接点,往往是机遇擦肩而过。目前,融资渠道主要有五个方面:公司融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近两年,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所改善,但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沉重的包袱,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保持持续、较高的投资增幅,确保与其他老工业基地城市同步振兴。
  4.加快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体化程度,只有一体化程度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才强。不少地区发展基础都比较好,但各县(市)在发展过程中各打各的牌,各走各的路,区域资源得不到整合优化,严重影响了一体化发展和制约了区域整体势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了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仍有必要继续完善措施,进一步打破行政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制约,在更紧密的联系方式和“双赢”、“多赢”的原则下,促进大小区域以及各类组织携手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乃至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5.加快发展与推进城市化并重。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势必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辽宁全省城镇化率虽然比较高,但由于工业化水平低,主导产业发展缓慢,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实际的城镇化水平并不很高。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仅是资金的大规模投入,更重要的是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手段,将高品位规划与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结合起来,将引进新型业态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城市开发改造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就医、就学条件与营造和谐社区、和谐乡村的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这四个结合,则能保障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6.加快发展与扩大开放并重。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是东北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沈阳、大连、营口、锦州是辽宁对外经贸的重要通道,对外贸易额占全省近七成。虽然外贸进出口总额较大,但引进域外资金和利用外资水平同南方的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显然,辽宁省就目前这种状况,与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名城的定位很不相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宣传推介辽宁省各个城市,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全方位推进跨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广泛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增进区域间的交融。
  7.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辽宁与国内很多地区一样,粗放式发展,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有许多纰漏。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意识。一手狠抓发展、一手狠抓环保,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建设好,营造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人与共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环保意识融入每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开展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能源而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那些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对改变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有利的产品。加强对国际环境公约、标准和法规的研究和宣传,建立信息跟踪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国际环境方面的最新动态。大力提倡群众性非政府机构把国家环保法规、政策转化为全民的环保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环保素质和生态安全意识。
  8.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尽管发达国家设置过高的环境标准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是违反《环境与发展里约宣言》关于“环境标准、管理目标和优先领域应当反映他们适用的环境与发展内容”的原则,但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环境标准较高,我国必须面对这些现实的要求。应对手段最好是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逐步修订各种产品的标准,包括产品的环境标准、企业环境管理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等,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在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由于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影响了我国产品的正常出口。鉴于此,我国应在现有的绿色食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推行国际惯用标准,努力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获得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认可。
  9.增强企业产品的绿色竞争力。绿色壁垒越筑越高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趋势。目前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绿色饲料等的开发和推广上,我国还比较薄弱,要打破绿色壁垒,从根本上看,还是要增强我国企业产品的绿色竞争力。积极开发替代产品或降低污染程度,建立起绿色产品体系;突破绿色壁垒形成的交易成本的阻碍,在国际贸易中,实现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的市场最大化。据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兴基介绍,全球有机产品市场正在以年20%~30%的速度增长。几年内将达1000亿美元。如果我们能在其中占到1%~2%的话,就可以每年增加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在国外,市场上普及的一般都是比国内无公害蔬菜品质更优的源于自然、营养、安全、质优的环保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据报道,日本有92%的消费者对有机蔬菜感兴趣,日本人对蔬菜的要求是安全、价格、外观。
  10.完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我国1993年起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制定了管理办法,并公布了我国环境标志图形,即“十环”标志。1995年5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刚刚起步,产品种类少,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种类,加快认证速度。但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志制度是各自独立的,缺乏互认性。因此,我们在完善环境标志的同时,应研究国外环境标志的技术规定和评价标准,研究在我国开展和实施环境标志的原则、程序、步骤和范围,完善环境标志颁发与管理机构的设置。
  11.充分发挥经济带的辐射作用,整合东北区域经济。注意构建和完善城市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带之一,还是全国最大的重化工产业带。整合东北区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四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区域增长中心的扩散推进,带动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整合东北区域经济,形成发展的合力。二是构建沿海经济带。由于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在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东北特别是辽宁已成为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东北与京津互动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这种互动的前提是东北内部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以次区域经济圈为先导,层层推进,进一步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次区域:环渤海经济区、图们江地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和中、蒙、俄沿边经济合作地带。通过这些次区域开发,将有力地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倾力打造辽宁省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合作平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缓解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低迷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在于通过推动东北振兴,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实现全面的持续发展。东北亚五国已成为中国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动关系,同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东北地区应抓住与东北亚合作的机遇,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宋桂祝
其他文献
[摘 要]2010年初,皇姑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122个(城乡)社区范围内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为实现沈阳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政方针,皇姑区在三年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践行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提升了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有了归宿感。从方方面面积累了人气和能量,用实际行动惠及了民生,提高了社会管理
期刊
[摘 要]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指引下,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主要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法制推进阶段、职能整合、完善提高四个阶段,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其取得的经验,即市政府高度重视是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狠抓政府职能转变是服务中心建设的生命线,创新和理顺体制机制是服务中心建设的长效保证,加速政务与技术融合是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仍然面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哈耶克的秩序和规则,从制度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并对双方就制度的定义、分类、演化变迁的理论进行了理论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从制度形成和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将制度在四个空间内进行分类,并对四类制度以及它们的演化变迁进行分析,以期结合双方的优点对制度进行反思和分析。  [关键词]哈耶克;自发秩序;制度主义;制度形成演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途径是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地处辽西北地区的阜新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十年转型发展,正逐步走上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道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以接续替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阜新实现转型示范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强力推进项目和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期刊
[摘 要]目前辽宁就业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实施积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加大财政在就业保障中的力度,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就业;财政政策;补贴  [中图分类号]F812.45;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4-0074-03    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处于200
期刊
[摘 要]2010年4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经济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列出了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后发优势,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的策略,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发展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本文借用何传启等学者研究设计的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模型和方法,以辽宁省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解读个体城市鞍山的现代化相对水平,利用该地区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得出的结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区现代化;现代化评价体系;鞍山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8-0
期刊
[摘 要]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必由之路与不二法门。浙江省长兴县在城乡社区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引人瞩目。本文以长兴县为案例,作粗浅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和谐共建会;社会管理;创新;长兴    浙江省长兴县“和谐共建会”于2008年10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的问题,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作为新加坡长期执政的政党,是世界上公认的勤政高效、奖罚分明的政党,在治懒治庸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思想教育、用人导向、考核制度、群众监督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