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科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任务的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任务是贯彻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指导学生学法的学习要求。部分教师安排活动任务时常出现科学性问题。对此,应要求教师掌握任务设计策略,通过明确目标指向、完善实施流程、优化组织方式等手段,提升活动任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任务;科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A-0073-03
  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可能性存在矛盾Ⅲ。这表明,设计一个具有学法指导功能的好任务并非易事。部分教师能决定自身怎样“教”,却不擅长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可以从其教学呈现的活动任务所暴露出的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要求偏多、活动方式传统等诸多问题得以察觉。究其原因是这部分教师未能掌握此类任务的设计策略,从而导致活动内容出现科学性问题。对此,教师不仅要能明确任务的目标指向,还要能完善任务的实施流程,以及优化任务的组织方式,以此提升活动任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明晰活动任务的目标指向
  教师只有对每个活动任务需要学习什么内容,组织安排哪些活动,每个要求的提出应让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任务中的各项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
  教师应认识到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可能性与可能性的大小”时呈现了这样的活动任务:“口袋里放进1个红球与1个黄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用手搅一搅,再任意拿出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球放回袋中,并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下一位同学搅一搅后,再摸……一共要摸10次。”从上述活动内容中可以发现,教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动手摸球,即重复作出“搅”“拿出”“看”“放回”等动作,之后在表格内记录摸球结果。由于活动内容中并未涉及“摸球”之外的其他活动要求,学生只需按照活动要求展开摸球并记下摸球结果,即可视为完成任务。这不由得使人对“动手摸球”这一活动产生问题思考:一是仅安排学生“动手”行不行?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认知”和“实践”两个系列。“动手”应属于实践的范畴。学生不仅要“实践”,还需展开诸如分析、综合、归纳等认知活动。从这一点上看,任务中只提出了“动手”的要求还不够。二是,“摸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摸球只是为了掌握摸球动作并记录下摸球结果,那么,活动指向的是“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的技能目标。这与教学试图达成“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确定事件,明确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知识目标不相一致。上述问题表明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清楚,致使活动形式单一化。
  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一一落实的过程。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教师应能使活动任务指向“情感”“体验”“认知”等目标要求,这能帮助解决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其一,激发学习情感。教师设计活动任务时应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情感,确保个体能产生主动完成任务的心向。如上述“动手摸球”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着急动手,而是引导他们说说对于“摸球”要求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并猜一猜会从口袋里摸出哪种颜色的球。这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还能引发个体积极验证猜想的认知动力,进而使活动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需求。其二,获得操作体验。要求学生操作不仅为了“做”,还为了“学”,最终实现“做中学”。对此,教师可以在任务中提出诸如“写一写”“画一画”“摸一摸”等活动要求,以使他们获得切身的感官体验,进而产生深刻的认知体会。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可以要求设置“撕一撕”“拼一拼”“量一量”的“拼内角”活动任务,使学生明确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其三,形成认知思考。认知的核心是“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能安排“想一想”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数学事物和操作现象展开深入的思考。如:教学“可能性与可能性的大小”,當学生摸完球后,教师可以提出“想一想:每次摸到的球和你想要的结果一样吗?这是为什么?”的思考问题,促使学生观察操作现象,明确随机事件存在的可能性。
  二、完善活动任务的实施流程
  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和活动效率联系在一起,而活动的可操作性是制约活动效率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安排的学生学习活动要能具备严谨的活动逻辑,精心的活动规划和清晰的活动路径,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教师应认识到活动要求的提出并非越多越好,这会使活动路径复杂化,进而增加学生的操作难度。有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时设置了“计算‘25 9’,计算过程是:25 5=30,30 4=34。摆一摆:用小棒摆出计算过程;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过程;写一写:在算式上表示出计算思考过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9分成5和4 7议一议:与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的“图示表征”活动任务。观察上述任务能得知,教师安排了“摆小棒”、“拨珠”和“写思考过程”三个连续性的操作活动,试图引导学生使用直观图示表征“25 9”计算过程,进而通过思考发现“计算时要想办法凑出整十数”的计算规律。然而,这样的“图示表征”活动需要用到不同的学具或材料展开三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存在要求多、活动多、使用材料工具多的“三多”情况,学生实施起来费时、费力。同时,学生通过操作不仅要能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直观图示,还要能展开直观图示的对比辨析,如此才能发现它们都存在“凑整十数”的算法规律。达成这些活动目标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究其原因是,过多的活动要求造就烦琐的实施流程,致使学生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有可操作性不等于设计得越复杂越好,这是因为教学应是一个简约的活动过程。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纲要信号法”来分析活动要素、抓住活动要点和整合活动路径,以此完善活动任务的实施流程。首先,分析路径要素。教师要认真解读活动内容,以要素提纲的形式理出学生的活动路径,以形成对活动任务的整体认识。例如:教师应能对上述的“图示表征”活动任务展开要素分析,提炼出“摆一拨一写一思一议”这样一条学生活动路径,帮助分析具体活动要求。其次,抓住活动要点。教师要能把握活动的重难点,这是学生能否形成认知突破的关键。如:上述“图示表征”活动中的“写一写”的要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写”针对着“摆”和“拨”,是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模像直观。学生实施操作时要能在算式上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分与合”的过程,最终建立“25 9”的计算模型。最后,整合活动路径。教师应能考虑活动效率这一因素,使活动流程简约化。值得注意的是,简约化并非简单化,而是按照任务目标对繁琐的实施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整合出多条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路径,以此发挥“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实现目标”的活动作用。   三、优化活动任务的组织方式
  教师仅强调教授,而无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将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活动任务主要由学生执行并完成,学生主动地参与和积极地行动才使得他们能掌握所学的内容,进而在个体能力素养上获得发展与提升。
  教师应避免活动任务中出现“带着学生完成任务”的想法和做法,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认识线段”时设计了“一根毛线放在桌上是弯曲的。做一做:看老师演示如何将弯曲的毛线拉直的,请大家照样子做一做;想一想: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拉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议一议:在小组里交流拉毛线时有什么要注意的,拉完后有什么发现”的“拉毛线”活动任务。从上述任务中能看出,教师试图通过“拉毛线”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确“要捏住毛线两端往外拉”的注意点以及获得“毛线变直了”的认知发现,这为后期抽象出线段的概念作了认知准备。然而,教师组织活动时介入了“示范”和“暗示”的行为,这会给学生的认知学习带来干扰。一方面,会干扰学生认知生成。教师先示范如何拉毛线,再要求学生照样子做。这样操作虽能起到统一方法的作用,却也人为地阻碍了课堂中出现有学生只拉毛线一端的情况,进而影响后续错例教学的安排,以及引导学生察觉操作的注意点、认知到“捏住毛线两端往外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会干扰学生认知发现。教师提出的“将弯曲的毛线拉直”这句话中已暗示毛线的最终形态是“直”的,那么,教师后续再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发现”的思考问题就显得多余。多余,并非思考问题多余,而是教师的言语暗示有些多余。因为学生通过留心观察毛线的形态变化应能对比发现“直”的特点。上述问题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传统,习惯于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翻。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筛除法”对任务中的师生活动行为加以“分类”“筛除”和“调整”,以此优化活动任务的组织方式。第一步是分类,教师应对任务中的师生行为进行分类,按组织的进化形式分成“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行为方式。如:上述“拉毛线”活动中“做一做”的要求采用的是他组织方式。学生因被要求按教师的操作方法拉毛线,在此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第二步是筛除,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应能增加学生自组织的机会,减少他组织的比率。如:针对上述“拉毛线”活动,教师可以不作示范操作,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尝试做一做。这是考虑到“拉毛线”是个“简单活”,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操作活动的自组织,以此激发与维持个体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三步,调整优化。排除掉任务中的他组织方式,教师还要对保留下的自组织方式及其相关活动加以调整和完善,以提升活动任务的科学性。如:上述的“拉毛线”活动,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拉毛线,还应将活动内容中的“直”字调整为“紧”字,以此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活动,自主发现“毛线由曲变直”;进行思考活动,明确“要捏住两端往外拉”的注意点。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认为,设计教学是一项有目的、占据整个身心的行动。这就要求教师能按照“系统而不零碎、具體而不空泛、灵活而不死板”的基本要求,使活动任务的对象、形式和内容等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展现活动的目的性,又不失认知趣味性和学法指导性。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智慧管理通过智慧决策、智慧沟通、智慧控制、智慧执行,实现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创新性、灵动性。实践表明,价值管理、自主管理、项目管理、智能管理、细节管理等是智慧管理的有效方式,能够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智慧管理:价值管理;自主管理;项目管理;智能管理;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作为中小学最基层的教学与研究组织,学科组对于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品质优化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学科组建设存在应急性替代长期性、事务性替代业务性、独断性替代合作性等误区。优化学科组建设,要鼓励带头,更要强化带领;要把握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要关注组织,更要尊重个体;要提升专业,更要优化生活。  关键词:学科组建设;中小学;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8 
<正>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货物履次遭到欧 美海关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理由而给予的扣留, 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帮助 我国进出口企业了解欧美海关知识产
<正>MB39A134是一款用于对锂离子电池充电的DC/DC转换器IC,适用于下变频,并使用脉宽调制(PWM)独立控制充电电压和电流。MB39A134具有独立于DC/DC转换器控制器的AC适配器检测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式。面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发现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理念认同度及实践意愿度高,但教学准备不充分。通过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 Ligand,PD-L1)的Spreaman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下,学生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技术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信息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步是新课的引入,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有计划、有规律的设计新课引入。介绍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引入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
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前人已经获得的经验和规律的特殊认知过程,而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的黄金时间是中小学阶段,因此,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