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科学课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分别从创新的基础、学生创新的条件、创新的自由三个层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01-001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作出决定,通过亲身探究,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这样学生的创造灵感才能被激发,创造活动才成为可能。
一、了解科学探究,给学生创新的基础
在科学探究方面,在《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探究学习即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二、在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如《反冲》一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长而多节的气球,问:“有没有简便的办法使它动起来?”学生说:吹足气再松手,于是我照办但没松手,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我将气球的变化,根据观察很自然地想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一喷气它就运动?为什么气球朝黑板喷气却往后运动?为什么边运动边有响声?……我当时非常惊奇,这些问题提得太好了。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空间,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活动制造条件,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科学探究方面,在《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孩子多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也就是要求学生敢说、敢做、敢想,勇于探究,乐于创新,让他们无拘无束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证,给学生创新的自由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在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如《斜面》一课,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充分时间自行展示小组实验。汇报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只用一块木块通过改变木块倾斜的角度分别用测力计测出垃圾并记录,比较数据发现了斜面倾斜角度越大越不省力;有的小组实验时测出当斜面坡度为90度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有的小组通过摆木块发现坡度越大,小木块下滑的速度就越快。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究,思维才能受到锻炼。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我们要给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学生探索操作的活动中,教师应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和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这样便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01-001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作出决定,通过亲身探究,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这样学生的创造灵感才能被激发,创造活动才成为可能。
一、了解科学探究,给学生创新的基础
在科学探究方面,在《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探究学习即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二、在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如《反冲》一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长而多节的气球,问:“有没有简便的办法使它动起来?”学生说:吹足气再松手,于是我照办但没松手,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我将气球的变化,根据观察很自然地想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一喷气它就运动?为什么气球朝黑板喷气却往后运动?为什么边运动边有响声?……我当时非常惊奇,这些问题提得太好了。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空间,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活动制造条件,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科学探究方面,在《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孩子多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也就是要求学生敢说、敢做、敢想,勇于探究,乐于创新,让他们无拘无束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证,给学生创新的自由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在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如《斜面》一课,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去思考,设计出探究的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再给予充分时间自行展示小组实验。汇报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有的小组只用一块木块通过改变木块倾斜的角度分别用测力计测出垃圾并记录,比较数据发现了斜面倾斜角度越大越不省力;有的小组实验时测出当斜面坡度为90度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有的小组通过摆木块发现坡度越大,小木块下滑的速度就越快。无疑这些探索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得到的结论是多样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不必苛求得出的结论是否标准,而在于学生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究,思维才能受到锻炼。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我们要给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学生探索操作的活动中,教师应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和情绪,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这样便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