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日渐深化,农村金融风险的日益聚集,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但却缺乏相匹配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激化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现状出发,通过阐述当前的风险应对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几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风险;风险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056-01
1 当前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1.1 农村风险管理机制现状简析
鉴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性,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依然停留在零散的制度或者项目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对涉农贷款进行一定额度的贴息补偿,开展农业保险三个方面。首先,为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我国从2003年开始,对农信社实施返还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的相关配套措施,并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支持农信社的改革。其次,我国政府出台政策,对商业银行、农信社等的一些特定贷款进行贴息补偿,并制定对应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条例和办法来进行规范。再次,我国正在逐渐加大对农业保险发展的投入,引导农业保险在农村金融的风险转移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内控机制存不够完善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进行风险自我管理。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控制度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内控制度不够合理。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的建立杂乱无章,缺乏立法监管,内控章程的制定随意性大,执行效率也比较低下,执行力度不够。二是内控优化机制亟待建立。在农村金融风险内控机制中,内控优化机制还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盲点,当前绝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重点在于业务的发展,在内控管理的考核上,目标过于简单笼统,很难形成激励作用。
1.2.2 缺乏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要健康良性的发展,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必不可少。政府要采取特殊的扶持补贴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予以合理的补偿,但纵观我国政府目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涉农的贷款及农业保险等金融业务得不到相应的贴息补偿,加上对应的农业保险和担保制度也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就不可避免扩大。
1.2.3 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
农业保险作为处理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之一,在我国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的。一方面表现在保险机构数量过少上。目前农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较为普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全国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大地财产保险公司3个,专业农业保险机构也仅有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产品稀少且趋同。我国农业保险险种最多时的6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0种;三是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小。2008年我国总的保费收入达到9784.1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只有110.7亿元,占全年总保费收入的1.13%,农业保费保险密度仅为123元,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2.1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农村金融机构自我风险管理的强有力保障。第一,要规范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一方面要从立法程序做起,保证规范制度的建设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增强内控制度的的法律严肃性、严密性与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风险评价体系,对内控执行效果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第第二,推进内控优化机制的建设。一是明确各岗位的内控职责,将对内控管理的考核纳入员工业绩效评价中,以加强员工旅行内控职责的责任心,使得内控管理逐渐成为员工自发的行为。二要制定激励措施,对积极履行内控制度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2 优化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机构面对农村经济的弱质性、高风险性,只有在政府的保护下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一是切实强化执行财政贴息的补偿制度,更加普及对涉农信贷业务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二是中央、地方及农村金融机构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解决涉及政策性方面、自然灾害而形成的贷款风险补偿问题。对政策性因素形成的金融风险,在合理幅度内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风险分担比例,通过政策性贷款担保基金分担化解涉农不良贷款;三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分担农村金融风险的核心地位,鉴于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状况更为了解,在可控范围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下放更多权利,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处置金融风险资产,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2.3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财务安排,而且还起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的现状,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且出台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催生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成立,丰富现有的农业保险险种,当然,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也必不可少,有效激发农户的参保意识。同时,针对我国以往农业保险经营中没有提供再保险的缺陷,应建立有效的再保险机制以分散农业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晓波.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J].金融与保险,2008,(10)
[2] 吕志强.“三农”信贷呼唤风险补偿机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9-24(B4)
[3] 梅兴保.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 冯静生.论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J].农村金融研究,2009,(12)
[5] 贾健,徐展峰,李海平.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6)
[6] 郭河彬.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化解[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4)
[7] 施明进、刘少云.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的探讨[J].上海金融,2006,(11)
[8] 刘晓波.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5)
[9] 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10] 温涛.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11] 王新华、王海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及政策建议[J].上海金融,2008,(4)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风险;风险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056-01
1 当前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1.1 农村风险管理机制现状简析
鉴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性,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依然停留在零散的制度或者项目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对涉农贷款进行一定额度的贴息补偿,开展农业保险三个方面。首先,为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我国从2003年开始,对农信社实施返还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的相关配套措施,并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支持农信社的改革。其次,我国政府出台政策,对商业银行、农信社等的一些特定贷款进行贴息补偿,并制定对应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条例和办法来进行规范。再次,我国正在逐渐加大对农业保险发展的投入,引导农业保险在农村金融的风险转移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内控机制存不够完善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进行风险自我管理。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控制度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内控制度不够合理。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的建立杂乱无章,缺乏立法监管,内控章程的制定随意性大,执行效率也比较低下,执行力度不够。二是内控优化机制亟待建立。在农村金融风险内控机制中,内控优化机制还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盲点,当前绝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重点在于业务的发展,在内控管理的考核上,目标过于简单笼统,很难形成激励作用。
1.2.2 缺乏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要健康良性的发展,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必不可少。政府要采取特殊的扶持补贴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予以合理的补偿,但纵观我国政府目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涉农的贷款及农业保险等金融业务得不到相应的贴息补偿,加上对应的农业保险和担保制度也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就不可避免扩大。
1.2.3 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
农业保险作为处理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之一,在我国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的。一方面表现在保险机构数量过少上。目前农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较为普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全国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大地财产保险公司3个,专业农业保险机构也仅有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产品稀少且趋同。我国农业保险险种最多时的6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0种;三是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小。2008年我国总的保费收入达到9784.1亿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只有110.7亿元,占全年总保费收入的1.13%,农业保费保险密度仅为123元,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2.1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农村金融机构自我风险管理的强有力保障。第一,要规范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一方面要从立法程序做起,保证规范制度的建设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增强内控制度的的法律严肃性、严密性与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风险评价体系,对内控执行效果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利于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第第二,推进内控优化机制的建设。一是明确各岗位的内控职责,将对内控管理的考核纳入员工业绩效评价中,以加强员工旅行内控职责的责任心,使得内控管理逐渐成为员工自发的行为。二要制定激励措施,对积极履行内控制度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增强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使内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2 优化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机构面对农村经济的弱质性、高风险性,只有在政府的保护下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一是切实强化执行财政贴息的补偿制度,更加普及对涉农信贷业务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二是中央、地方及农村金融机构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以解决涉及政策性方面、自然灾害而形成的贷款风险补偿问题。对政策性因素形成的金融风险,在合理幅度内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风险分担比例,通过政策性贷款担保基金分担化解涉农不良贷款;三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分担农村金融风险的核心地位,鉴于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状况更为了解,在可控范围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下放更多权利,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处置金融风险资产,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2.3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财务安排,而且还起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鉴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低下的现状,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且出台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催生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成立,丰富现有的农业保险险种,当然,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也必不可少,有效激发农户的参保意识。同时,针对我国以往农业保险经营中没有提供再保险的缺陷,应建立有效的再保险机制以分散农业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晓波.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J].金融与保险,2008,(10)
[2] 吕志强.“三农”信贷呼唤风险补偿机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9-24(B4)
[3] 梅兴保.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 冯静生.论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J].农村金融研究,2009,(12)
[5] 贾健,徐展峰,李海平.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6)
[6] 郭河彬.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化解[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4)
[7] 施明进、刘少云.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的探讨[J].上海金融,2006,(11)
[8] 刘晓波.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5)
[9] 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10] 温涛.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11] 王新华、王海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及政策建议[J].上海金融,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