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校体育活动风险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威胁已日渐凸显,如何减少甚至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对体育课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 安全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1.引言
高校公共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更使得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必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那么如何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保障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风险因素,并从风险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为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风险因素
2.1学校管理因素
2.1.1对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视不够。
高校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从不安排后勤人员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安排体育教师集中学习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知识。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和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没有建立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很少开设有针对性的体育安全培训课程。
2.1.2场地器材陈旧,使用不当。
场地器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还相对缺乏,器材设施陈旧,并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
2.1.3医疗保障系统能力不强。
各高校目前均设置了医疗保健室,条件较好的学校设有校医院。对于在公共体育课上出现的轻微外伤,学校的医护人员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对于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意外伤害事故,却常常因为医疗器械准备不足或医护人员紧急处理能力不强而丧失了第一时间急救的契机。
2.1.4缺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学校的管理者对体育课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容易产生慌乱,学校的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无法紧密配合,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处理办法,无法把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2体育教师因素
2.2.1教学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合理。
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合理是造成学生突发性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往往是想到哪讲到哪,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随机性较强,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教师课前对场地安排不够合理,造成学生上课拥挤和混乱的现象,极易造成伤害事故;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和造成应力性骨折。
2.2.2教师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前没有与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习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了解不足。往往身体存在突发性疾病史的学生发病后,教师才了解情况,导致了严重的教学事故。另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亟待加强。部分教师在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或教学比赛的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对学生错误动作视而不见,对危险因素的预见性不足,导致了学生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2.2.3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不强。
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后,教师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从未接受过关于运动损伤急救方面的训练,发生突发事故时,教师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
2.3学生因素
2.3.1课堂准备活动不充分。
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做准备,预防伤害事故。如学生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认真,在课堂中后期运动强度逐渐提高时,极易出现急性运动损伤。
2.3.2学生课堂纪律意识淡薄,缺乏安全风险意识。
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大,在体育课上精神与身体都相对放松。加之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松散、组织观念淡薄。学生之间互开玩笑、互相打闹、不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讲解、不服从教师指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
2.3.3学生体质差。
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但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差,身体抗压能力差,在课堂上完成相应技术动作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2.4天气因素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足够的室内场馆满足体育教学,室外体育场承担了绝大部分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东西部四季的温差各有不同。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和夏季最高气温相差60℃以上,冬季运动场结冰,学生在室外活动时极易出现运动损伤。而在东南地区,夏季阴雨连绵,室外湿滑的场地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可以说,天气因素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
3.建议
3.1完善学校公共體育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系统。
3.2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3.3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
3.4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体质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谢东,邹丹,苏祝捷.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115-117.
[2]张艳辉,伍雪辉.高校公共体育课伤害事故成因及安全保障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88-90.
[3]郑柏香,白风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6):90-92.
[4]黄恩洪,李圣傅.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70-73.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532334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运动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0010911。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 安全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1.引言
高校公共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更使得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必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那么如何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保障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风险因素,并从风险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为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风险因素
2.1学校管理因素
2.1.1对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视不够。
高校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从不安排后勤人员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安排体育教师集中学习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知识。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和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没有建立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很少开设有针对性的体育安全培训课程。
2.1.2场地器材陈旧,使用不当。
场地器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还相对缺乏,器材设施陈旧,并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
2.1.3医疗保障系统能力不强。
各高校目前均设置了医疗保健室,条件较好的学校设有校医院。对于在公共体育课上出现的轻微外伤,学校的医护人员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对于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意外伤害事故,却常常因为医疗器械准备不足或医护人员紧急处理能力不强而丧失了第一时间急救的契机。
2.1.4缺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学校的管理者对体育课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容易产生慌乱,学校的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无法紧密配合,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处理办法,无法把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2体育教师因素
2.2.1教学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合理。
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合理是造成学生突发性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往往是想到哪讲到哪,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随机性较强,这大大增加了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教师课前对场地安排不够合理,造成学生上课拥挤和混乱的现象,极易造成伤害事故;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和造成应力性骨折。
2.2.2教师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前没有与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习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了解不足。往往身体存在突发性疾病史的学生发病后,教师才了解情况,导致了严重的教学事故。另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亟待加强。部分教师在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或教学比赛的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对学生错误动作视而不见,对危险因素的预见性不足,导致了学生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2.2.3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不强。
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后,教师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从未接受过关于运动损伤急救方面的训练,发生突发事故时,教师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
2.3学生因素
2.3.1课堂准备活动不充分。
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做准备,预防伤害事故。如学生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认真,在课堂中后期运动强度逐渐提高时,极易出现急性运动损伤。
2.3.2学生课堂纪律意识淡薄,缺乏安全风险意识。
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大,在体育课上精神与身体都相对放松。加之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松散、组织观念淡薄。学生之间互开玩笑、互相打闹、不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讲解、不服从教师指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
2.3.3学生体质差。
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但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差,身体抗压能力差,在课堂上完成相应技术动作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2.4天气因素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足够的室内场馆满足体育教学,室外体育场承担了绝大部分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东西部四季的温差各有不同。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和夏季最高气温相差60℃以上,冬季运动场结冰,学生在室外活动时极易出现运动损伤。而在东南地区,夏季阴雨连绵,室外湿滑的场地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可以说,天气因素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
3.建议
3.1完善学校公共體育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系统。
3.2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3.3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
3.4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体质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谢东,邹丹,苏祝捷.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115-117.
[2]张艳辉,伍雪辉.高校公共体育课伤害事故成因及安全保障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6):88-90.
[3]郑柏香,白风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6):90-92.
[4]黄恩洪,李圣傅.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70-73.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532334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运动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00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