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恐龙化石的性别?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龙在亿万年前就已灭绝,只留下一堆化石遗骨供人类研究和遐想。可是在将这堆化石研究后准备修复还原时,人们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连人家的性别都还没搞清楚,究竟该将它还原成娇美的“小娘子”还是威武的“男子汉”呢?古生物学家们是如何辨别恐龙的性别呢?
  雌雄两性有差异
  在现存的各种动物包括人类中,我们看到,同种动物不同性别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恐龙的近亲鳄鱼和鸟类,雄性鳄鱼体型比雌性更大;雄孔雀长着巨大的艳丽尾羽,雌孔雀的尾羽普普通通;雄鹦鹉的羽毛五彩缤纷,雌鹦鹉则常是灰扑扑的。那么,在恐龙中有没有这样的性别差异呢?
  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在体型方面确实存在性别差异。比如有人发现,雄性肿头龙的头骨要比雌性的重,还有的学者发现雌性霸王龙的骨架比雄性霸王龙更大,他们都是通过体型不同来判断性别的。不过这个方法的劣势很明显,搜寻化石的工作本来就很难,骨架不齐是常事,很难判断出整体骨架的真实大小,再加上不同恐龙中雌雄体型大小变化也不一致,以这个标准来判断性别,显然不太靠谱。
  除了体型差异外,恐龙也被认为与鸟儿类似。雄性具有一些专为吸引异性的特殊结构,比如头冠、棘刺、骨板等,所以这些部位更大更长的应是雄性恐龙。曾有古生物学家就以是否具有更宽的头盾和更高耸的鼻子作为区分安氏原角龙的性别的标准。在恐龙的近亲——鳄鱼身上也发现了相似的情况。英国女王玛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比较分析了106个恒河鳄标本,发现雄性鳄鱼的鼻子上具有一个叫做“鼻窝”的结构,这个结构能让鼻子生长得更饱满高耸,而在雌性鳄鱼的骨骼上并没有发现鼻窝。这似乎能验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恐龙妈妈有特征
  比起在骨骼上寻找不确定的两性差异,直接寻找能一锤定音的特征显然更有说服力,比如腹中还揣着蛋的恐龙,那必定就是雌性了。2009年,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昂温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只达尔文翼龙的化石,它的腿骨中间还有一颗蛋。这颗蛋的蛋壳带有褶皱,钙化程度不高,就像是刚刚产下来的。这为确认翼龙的性别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研究者将它昵称为“T夫人”。
  当然,化石中有蛋的情况少之又少,寻找恐龙妈妈还需要其他的特征。在哺乳动物中,为了方便产出胎儿,雌性的胯骨会比雄性更宽,而即使是产蛋的雌性恐龙也不例外,它们的胯骨也普遍比雄性恐龙更宽。除了胯骨,恐龙妈妈还有一个为了生育而特化的结构,那就是髓质骨。
  髓质骨最早在鸟类骨骼中发现,指的是鸟类大腿骨腔中的一种富含钙质的组织。雌性鸟类准备生蛋时,在雌激素的刺激下,钙质就会充填在骨骼空腔中,形成髓质骨。髓质骨能为蛋壳的形成提供钙源,当生完最后一只蛋后,钙质就会被吸收回母体内,髓质骨也就消失了。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玛丽亚·施韦策曾在一具霸王龙化石的大腿骨骨腔内侧发现了与鸟儿的髓质骨非常相似的结构,他们据此判断,这是一头年轻的雌性恐龙,而且“她”在死亡时,很可能正在产卵。不过,尽管髓质骨可以作为雌性的有力特征,但它仅在繁殖期的雌性恐龙体内出现,在体内存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它作为一种软组织,在化石中也很难辨认,因此将它作为性别的判断依据,也是很困难的。
  雄性特征很明显
  大多数有胎盘类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中都存在一类特殊的骨头——阴茎骨。有了这根骨头,雄性在进行交配时的效率更高,从而保证精子能被顺利送达雌性体内。而这根形态多样的骨头则能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古生物学家轻松区分生物的性别。
  爬行动物中的雄性虽然没有阴茎骨,却另有一些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的骨骼特征。曾有研究者在鳄鱼化石上发现了雌雄两性的尾椎骨有明显区别,雄性鳄鱼的尾椎骨中向下延伸的第一个脉弧(尾椎下方的V形骨)要比雌鳄的更大一些,差不多是雌鳄的1.5倍大。这是因为雄鳄的生殖器——阴茎收缩肌就着生在这个脉弧上,而雌性鳄没有阴茎收缩肌,且较短的脉弧可能更有利于雌鳄产卵。研究者用这个区别去比较了霸王龙和秃顶龙的骨骼化石,也发现了第一脉弧随性别而变化的情况。
  恐龙也很有可能像大多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样,拥有一个用来排泄和交配的开口——泄殖腔。如果古生物学家在恐龙化石中发现这个结构,也可以据此判断恐龙的性別。在鸟类中,雄鸟的泄殖腔里的耻骨间距小,并有尖尖的突起;而雌鸟的耻骨间距更大,周边扁平没有突起。恐龙的泄殖腔想必也有相似特征。不过,拥有泄殖腔的恐龙化石也很少被发现,迄今仅有英国的古生物学家雅各布·文瑟尔在一只鹦鹉龙化石身上看到过这个结构。
  看来,想从一堆骨骼化石中分辨恐龙的性别,是一件非常考验古生物学家的运气和功底的事情。
其他文献
自从冥王星被降级以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不过,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的边缘,第九颗行星(暂时叫行星X)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如今,随着一颗叫“哥布林”的矮行星的发现,这种可能性似乎更大了。  这颗矮行星是2015年10月由美国夏威夷的斯巴鲁望远镜首次发现的,但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直到2018年才宣布这一消息。它的正式名称叫“2015 TG387”。“哥布林”直径约300千米
期刊
果蝇  果蝇,常常出现在生物学家的实验桌上,要看清楚它,需要动用高倍放大镜。恒星,终年运行在遥远广阔的宇宙中,要看清楚它,需要动用天文望远镜。这两者似乎扯不上关系,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埃默里·巴托斯却热衷于探索它们。欣赏果蝇舞姿  在餐桌上摆上一个切开的苹果或橙子,不到半天,你将收获一群不请自来的客人——果蝇。它们围绕着水果翩翩起舞,大快朵颐。你不耐烦地挥挥手,它们四散开去,但很快又聚拢
期刊
螳螂虾“手”上装备了一个厉害的拳击武器,当它挥动拳头时,产生的威力相当于用0.22英寸口径手枪射出的一颗子弹。现在我们知道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了:并不是它有特别发达的肌肉——它没有肱二头肌,而是它的手臂拥有天然的弹力,能让它以23米/秒的速度挥动拳头状的附肢。  产生如此强大弹力的关键是附肢上的一个马鞍形结构。其工作原理有点类似弓和箭。肌肉拉动马鞍形结构,使它像弓一样弯曲,释放时,能量就转移到了附
期刊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其中一种强迫症是患者在接触了他们认为不洁的物品之后,心里会产生强烈的恶心感,需要通过不停洗手来缓解。最近,科学家发现,患者仅仅观看他人洗手也能缓解症状,这为治疗强迫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类脑细胞叫“镜像神经元”。由镜像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叫“镜像神经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系统里储存了许多特定的行为模式,一些动作我们想都不用
期刊
我们在地球、太阳系甚至宇宙中所看到的一切,它们全部都由相同的东西组成——原子。电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并连接,形成单个原子,原子接着形成或简单、或复杂的分子,分子然后产生今天整个宇宙的宏观结构(同时还产生了生命)。  宇宙太热创造不出原子  今天的宇宙结构,确实令我们感到震撼。但是从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中,经过了几十万年,都没有一个原子出现。为了创造它们,宇宙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并且经过了复杂
期刊
巨大的盐库  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了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但不要小看这区区的3.5%,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鈉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那将会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
期刊
这是一本直击人们心灵,叩问思想深处的书,这是一本讲述深邃的哲理却令人晓畅明白的书。老子《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赵先生的书,对此给予了很好的诠释。生活的积淀,知识的积累,厚积而薄发。大道至简,悟者天成。展卷品读,你会感到作者的知识汹涌而来,湖水一样深邃,大海一样澎湃。的确,他在写作《理性的思辨——1973年写于长白山的哲学笔记》书稿之后,还写作出版了解析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
期刊
根据天文学家对彗星形成过程的了解,彗星上氮元素的含量应该会比较多,但他们实际探测到的氮,只有理论预测的1/10。其余的氮到哪里去了呢?来自“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一项发现或许能揭示这个谜。而这个谜一揭开,又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另两个谜。  2014-2016年间,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飞船绕着67P彗星飞行时,向该彗星发射了一束光,然后收集反射光进行光谱分析。分析显示,彗星表面的一些化
期刊
翻开一本灭绝动物图集,你能看到许多长相奇特的动物:身怀巨钳的红色奇虾、长着螺旋状牙齿的蓝色旋齿鲨、两对翅膀的亮黑色小盗龙等。在感叹它们的神奇外貌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真的长这样吗?科学家们怎么知道的呢?  从化石中寻找色彩  奇虾的大钳子、旋齿鲨的螺旋齿和小盗龙的两对翅膀虽然很不可思议,不过这确实是有事实依据的,毕竟这些结构都栩栩如生地保存在化石中。但是,化石都是灰扑扑的,科学家们怎么从中看出
期刊
火星上到底有什么?未来,人类能不能移民火星呢?我们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早日得到答案,2020年,美国宇航局将发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如果成功着陆火星,这将是火星地表上第四辆美国探测车。  探测车是人类探索火星的先锋,但是光靠它们是不够的,以目前正探索火星的美国“好奇号”为例,它一天只能行驶20米,光靠这几辆车,何时才能走遍火星呢?对此,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办法。  “纳米纸飞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