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明确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改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务区;引导对策
一、 前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大学生的人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着积极的观念,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就业,并理性的选择用人单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盲目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错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明确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大学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1.社会地位
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都进行了积极关注,而公务员优越的社会地位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方观念发生了偏差,许多大学生跟风报考公务员,导致公务员岗位的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主要是想增加自身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机会,但有些大学生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和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是否与公务员岗位相契合,并缺乏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常识,即便报考公务员岗位后也很难被录用,加大了就业难度。
2.物质利益
当今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大学时期的花费与毕业的生后成本,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将工资待遇放在首位。因此许多大学生会选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却很少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
3.自我中心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时,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工作情况能够得到个人发展,而认为大学生应当为国家服务的比例则占极少。在选择和比较用人单位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薪金待遇,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使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很难与他人产生合作交流,融入工作范围的集体环境。
4.求稳怕变
大学生轻视择业、重视就业的这一现象,能够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怕变的就业误区。许多学生即使不就业,也不想去自己不满意的单位。大学生的就业考虑范围较广,包含了专业对口、个人发展、工资待遇、工资负担、工作强度、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这种求稳怕变的就业观念,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这种就业心态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
三、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就业心理方面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因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就业过程中则填出主动性较弱的缺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观念会使得大学生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而将他人的就业去向当成了自身就业的参考物,根据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对自身的择业要求进行定位,缺少了对自身的合理分析及判断,在就业过程中为满足攀比心理,盲目追求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并不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2.职业规划方面
当今大学生仍然缺少个人的职业规划,思想观念层次并没有充分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简单认为顺利毕业就业才是符合现实,却忽视了自身职业目标的定位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在就业观念树立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暴露出职业目标不清晰、缺乏职业发展路径思考等问题,因此当大学生面临到高强度的就业压力时,往往会呈现出盲目、从众等情况,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为强烈,很难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位目标,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3.价值取向方面
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实践部分,并对以后的未来规划打下基础,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起到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更为密切,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过度重视实际收益和物质待遇,具有较为强烈的功力心理,价值取向受到物质利益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心理倾向作用,过度重视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并不利于大学生工作岗位的长远发展。
四、 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对策
1.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体现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也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具备良好就业观念的前提是应当具备优秀的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将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锻炼自己,并对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在人际交往和生活方面积累阅历,多方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从实际出发,从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改正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2.明确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与社会岗位的结合,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和分析,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能力、兴趣和经历定位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职业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3.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设你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作出贴合自身实际能力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竞争,并改正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引导大学生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个人的发展空间和能力培养。
4.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师是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就业过程需求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但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经常出现失约、迟到或跳槽等现象,工作能力与素质能力不相符合,导致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负面印象。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还应当加强诚信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从而消除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亚轩;, 郑琳娜.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误区及相关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2013, (04): 133-134
[2] 李芸. 试论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其调整 [J]. 新闻世界 , 2010, (08): 309-3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务区;引导对策
一、 前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大学生的人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着积极的观念,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就业,并理性的选择用人单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盲目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错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明确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大学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1.社会地位
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都进行了积极关注,而公务员优越的社会地位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方观念发生了偏差,许多大学生跟风报考公务员,导致公务员岗位的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主要是想增加自身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机会,但有些大学生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和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是否与公务员岗位相契合,并缺乏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常识,即便报考公务员岗位后也很难被录用,加大了就业难度。
2.物质利益
当今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大学时期的花费与毕业的生后成本,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将工资待遇放在首位。因此许多大学生会选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却很少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
3.自我中心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时,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工作情况能够得到个人发展,而认为大学生应当为国家服务的比例则占极少。在选择和比较用人单位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薪金待遇,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使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很难与他人产生合作交流,融入工作范围的集体环境。
4.求稳怕变
大学生轻视择业、重视就业的这一现象,能够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怕变的就业误区。许多学生即使不就业,也不想去自己不满意的单位。大学生的就业考虑范围较广,包含了专业对口、个人发展、工资待遇、工资负担、工作强度、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这种求稳怕变的就业观念,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这种就业心态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
三、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就业心理方面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因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就业过程中则填出主动性较弱的缺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观念会使得大学生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而将他人的就业去向当成了自身就业的参考物,根据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对自身的择业要求进行定位,缺少了对自身的合理分析及判断,在就业过程中为满足攀比心理,盲目追求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并不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2.职业规划方面
当今大学生仍然缺少个人的职业规划,思想观念层次并没有充分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简单认为顺利毕业就业才是符合现实,却忽视了自身职业目标的定位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在就业观念树立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暴露出职业目标不清晰、缺乏职业发展路径思考等问题,因此当大学生面临到高强度的就业压力时,往往会呈现出盲目、从众等情况,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为强烈,很难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位目标,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3.价值取向方面
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实践部分,并对以后的未来规划打下基础,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起到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更为密切,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过度重视实际收益和物质待遇,具有较为强烈的功力心理,价值取向受到物质利益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心理倾向作用,过度重视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并不利于大学生工作岗位的长远发展。
四、 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对策
1.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体现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也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具备良好就业观念的前提是应当具备优秀的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将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锻炼自己,并对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在人际交往和生活方面积累阅历,多方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从实际出发,从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改正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2.明确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与社会岗位的结合,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和分析,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能力、兴趣和经历定位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职业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3.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设你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作出贴合自身实际能力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竞争,并改正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引导大学生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个人的发展空间和能力培养。
4.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师是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就业过程需求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但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经常出现失约、迟到或跳槽等现象,工作能力与素质能力不相符合,导致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负面印象。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还应当加强诚信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从而消除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亚轩;, 郑琳娜.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误区及相关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 2013, (04): 133-134
[2] 李芸. 试论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其调整 [J]. 新闻世界 , 2010, (08): 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