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师的持续发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的的庄子就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固然如此,其职业生涯更是如此。但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很多教师往往已经缺少了初登讲台时的热情,这份热情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更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倦怠。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保持初登讲台时的热情并获得自身专业长久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热爱语文,热爱学生。
  这是一句口号似的话语,但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因为无论对老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唯有热爱,方能长久。
  教语文者,如果不喜欢语文,那么对自己、对语文、对学生,都是一种折磨。语文是美的,既可浅吟低唱,又能檀板高歌;要么响遏行云,要么珠落玉盘;既有感性的诗意,又有理性的思辩。语文是可亲的,如绵延几十里的白洋淀的乡亲;语文是可爱的,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邻家少女;语文又是可敬的,如“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热血志士。如此的语文,怎能不热爱?热爱了,怎能不持久?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于教师来说,这三乐均可实现,尤其是第三乐。撇开生硬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谈,只看个人的价值实现,讲台下那如青葱的小树般的学生,还能不让人欣喜?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拔节的声音,看到生长的姿态;置身其中,自己也仿佛年轻了。
  二、坚持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前几年的教学,一直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仿佛只要早年的知识储备丰富了,便可以高枕无忧了,我有水,学生尽可拿来主义。其实不然,生活日新月异,“即生活”的语文更该如此,如果教师怀抱一桶水固步自封,那便是一桶死水,波澜不惊,很难与朝气的学生相碰撞、相沟通的。
  那么,就让我们把一桶水变成长流水吧!
  学生需要学习,我也要坚持学习。这种学习是多种形式的,学校组织的各种研修、培训,自是应当全力参与,借助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另外,不能因为自己从教十余年,便自恃有经验、不进取了,应该多多听课,每个老师的课堂都有可取之处,如果能博采众家之长,根据需要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那么自己一成不变的课堂肯定会精彩许多的。
  除了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师还要有意无意的读一些“闲书”。内容杂一些,甚至可看一下学生很喜欢的网络小说。读书的场所也不必拘于一格,可客厅,可卧室,可厕所;姿势不必很雅,可坐、可躺、可卧;态度不必十分严谨,可细细浏览,可粗略阅读。一句话,关键是读。古人强调“三日不读书,便语言乏味,面目可憎”,诚然!回想自己的生活,除了课本和教参,可有几本既能赏心悦目又能陶冶性情的闲书?
  三、关注生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语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不仅仅是那一本薄薄的教材和几本大大小小的参考书。语文在铅字中,语文在招牌中,语文甚至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教师把学生拘泥于一室之中,灌输自己的“一桶水”,时间一长,学生定会如缺少阳光的小苗般黄而蔫。而教师自己如果不关注生活本身,只活在自己的斗室之中,那无异于是闭门造车了,长时间将会与社会脱节,与学生脱节。如到那时,就不仅仅是“代沟”,而是相差千沟万壑了。
  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要知道;甚至学生的喜好与偶像,教师也必须要知道。知道了,了解了,沟通就会顺畅了。如果学生跟你说起李民浩、丁一宇,你茫然无措,一头雾水,便不仅仅是被学生嘲笑“老土”,而是学生从此拒绝与你沟通紧闭心扉的问题了。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真空状态”,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其价值是巨大的,其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发展上,更是体现在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上。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即使不乘长风破万里浪,也应驾一叶扁舟,撷取其中的朵朵浪花,来充盈自己的“水源”!
其他文献
小说是一种“集大成”式的文体,它既有诗歌的浓烈情感,又有散文的散而不乱,更不乏戏剧的矛盾冲突,而它自身的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更使其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 不应该仅仅是对教参内容的传输。一篇小说的解读是否有终点?如何选用适当的设计才能实现小说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些问题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
期刊
在河南省2013年度中学(初中组)语文优质课大赛中,一位老师执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荣获一等奖。整节课以朗读教学为核心,紧扣“狂”字,让学生体味苏轼的豪情壮志。然而细细品味,却感觉这节课的朗读教学缺少一点诗味。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1、老师导入后板书课题,让学生从板书中找出信息?2、朗读指导。要求学生重点注意三个环节:读通字句,读懂大意,读透感情。3、合作探究,疏通大意。4、让学生找出这首
期刊
淄博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临淄二中举行。经过了笔试、说课,共有来自全市各县区的20名优秀教师参加了比赛。我前前后后一共听了十二节课,感觉收获很多。尤其是几个“亮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亮点一:板块式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上变得更潇洒自如  如果说平时的课是一道家常菜,那本次比赛课就是一道精美的大餐,色香味俱佳。板块式教学就是一道主料,保留了语文课的原汁原味的同时,更让语文课变得与众不同。匡燕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平时教学中只是抓基础,做了改,改了做,练了讲,讲了练,天天累得精疲力竭,干得心力交瘁,一考试,学生傻眼,教师愣眼!效率如此低下,始料不及。阅读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知识的欠缺,语言的贫乏,思想的狭隘,目光的短浅,脑子的空洞,境界的低下。我越来越深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元性评价,恰当运用评价语言,把爱心、耐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要管理好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及任课老师评价都应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优化管理。  一、真诚的微笑,魅力无穷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穿着更重要,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常给人以温暖。”然而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很遗憾的是有很少的班主任注意到它,在同学生的交往中,他们随时板起面
期刊
帮助潜能生(以前叫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我也多次探索实践过。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首先老师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对潜能生寄予高期望,要对他们放低标准。这倒不是我们看不起他们,而是如果寄予高期望,我们就没有那么耐心。这一点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肯定是有感受的。我们只管用耐心去教,采取措施去做,但不去追求他们达到没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样我们的心态就平和一些,学生对我们也没那么畏惧
期刊
仔细回味一下,在教育名家的课堂上,几乎没有复杂的教学程序,更没有纷繁的教学辅助设备,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可是学生的学习却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争论激烈。名家在课堂上炉火纯青,潇洒自如,和学生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了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教育名家的课堂中呈现的正是“大道至简”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  1、重视朗读教学,尊重对文章的阅读初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充满艺术性与创造性的鲜活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具备严谨、流畅、自然的教学环节,更要师生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精彩而丰富的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园地。如何有效引领,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呢?  一、对可预设的生成的引领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然流露的、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或即发的因素,也有因为理解的角度不同、认知起点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对问题、文本的看法
期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新课标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要求:作文要联系生活,作文要个性化,学生作文水平要达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  面对这种现状,作为语文老师应如何突破呢?  一、让学生返朴归真,储存激情。  语文教师只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不在思想上禁锢学生,无论对错,要蹲下来和他们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