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农村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10月14日中午,涟源市斗笠山镇建设学 校阅览室传来琅琅书声。这节午餐后40分钟的午读课,已经成为该教学点7名孩子每天最 期待的时分。
  作为涟源市地理位置最偏远的教学点之一,斗笠山镇建设学校的办学条 件曾十分落后。校长谢繁荣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村里学生就近“入好学”的教育需 求,2019年以来,涟源市教育局先后投入31万元,翻新教学楼、新建功能室、改旱厕 为水厕,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成为 广泛的共识。”涟源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阳克之掷地有声。近年来,涟源市加快 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补充小规模学校教师,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让城乡 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夯实基础,学生就近入学美丽校园
  10月14日下午5:00,涟源市枫坪镇中心学校操场上热闹非凡,学校傩面狮子舞训练队伍的30余名队员穿上戏服、拿上各式面具开始了每天的排练。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同学的点赞与喝彩。
  走进枫坪镇中心学校校园,标准化、现代化的办学条件让人眼前一亮:绿草茵茵的运动场、设备齐全的教室、温馨如家的宿舍……这所农村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与城区学校无异。
  “学校由当地两所中学合并而成。以前学生厌学、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属于教学质量等方面‘垫底’的薄弱学校。”枫坪镇中心学校校长梁达文告诉记者。近年来,征地56.8亩,投入4800余万元,新建了新校区,努力补上发展短板,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填平教育“洼地”。
  为改善师生“少活力、缺激情”的现状,枫坪镇中心学校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熏陶,高度重视养成教育等,同时,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以及书法、足球特色课程进课表。自2018年9月办学以来,该校教育质量飞速提升,教育改革有声有色,校园艺体活动丰富多彩。
  楓坪镇中心学校的系列变化正是该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生动例证。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今年9月,该市出台《涟源市2021-2025年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方案》,计划投入资金13520万元,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项目建设学校178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补充乡村学校师资队伍
  在涟源市,乡村学校改变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也在悄然变化。
  2017年异址新建的斗笠山镇金铃学校,凭借焕然一新的办学条件和名列前茅的教学质量,逐渐成为乡村学校的“排头兵”。走进该校,记者惊讶地发现,不仅学生穿着崭新的校服,老师们也统一着工作装。
  校长胡琼自豪地说,斗笠山镇金铃学校11名专任教师大多为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教学上精力充沛、生活中富有爱心,常年义务辅导学生学习,帮助乡村孩子抓实养成教育。
  为改善教师的住宿和办公环境,今年7月,斗笠山镇金铃学校成功申请修建一栋教师周转房。“不少教师早晨6:00就要赶来学校,工作到晚上8:00才能到家。教师周转房的建设为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让我们安心工作。”教师杨小舟对此赞不绝口。
  师资配备均衡是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均衡的关键,涟源市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确保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大体均衡。目前,基本配齐了中小学校紧缺学科师资,为农村学校充实了新生力量。
  合作办学,共享名校名师优质资源
  “按学号依次上台演讲,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分享最近的生活趣事。”10月15日上午,涟源市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原石马山镇青烟中学)八年级语文课上,来自湖南省地质中学的语文老师李靓正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以前学校办学理念相对落后,老师观念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负责人介绍。为此,今年6月,成为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开展合作办学。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初,长郡教育集团派出1名教学副校长和7名学科带头人,前来该校从事学校管理和一线教学。合作办学的开展,让较多的学生回流,本学期学校人数新增了110余名。
  “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缺乏活力;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欠佳……”长郡教育集团支教老师们一进入学校,很快分析起学校面临的难点、痛点。
  “结合学校实际,融合长郡教育集团的理念及做法,参照其规章制度,详细制定了本校的相关考核评价标准……”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通过“对症下药”,支教老师们将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各项活动落实落地。如今,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各项活动有序开展,文明之花绽放校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其他文献
国庆假期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在家里看书,突然听到妈妈喊我晒谷。  妈妈双手抓住袋子的上部,我托着袋子的下部,咬着牙将5袋谷子搬出来,倒在地坪里。我拿着耙子先把堆在一起的稻谷扫到左边,又扫到右边,谷子随着扫出去的气流,飞了起来,灰尘也飞起来了。一时间,我喷嚏不止。不一会儿,灰尘纷纷落下,弄得我满头满身都是灰。弟弟哈哈大笑,说:“你真像个‘大灰人’。”大家都笑了,看他们笑了,我也笑了。  经过大约半
期刊
我的家乡在以爱国诗人屈原命名的管理区,我在这里生长学习工作了三十个春秋,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有我童年的槐花情结。  我的老家俗称槐花缎,西傍湘江,北临洞庭湖,村落依坵岗坡地傍水而建,房屋都在槐花林荫翠竹的掩映之中。家家门前屋后都有槐花树,那高大的树干上的枝叶,浓得像化不开的团团绿色云雾。春天的早晨叶片迎着金色的阳光,摇落一串晶莹的露珠,夏天绿叶裹着一串串雪白的花儿释放出淡淡的幽香,和着那袅袅炊
期刊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在外玩耍嬉闹的学生纷纷跑进教室,端坐在座位上,静候老师的到来。  时隔多年,学生时代课间铃声敲响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清脆悦耳又带着点金属声的铃声,似乎一直在耳边回响。那时的乡村,从小学到初中的铃声都是如此地相似。  上课时先打预备铃:叮,叮叮;叮,叮叮;响了四五下之后,停顿大约半分钟后,是连续的响铃声:叮铃铃,叮铃铃,越来越急促,犹如战鼓在擂,催促着同
期刊
金秋时节,乃百花凋谢的季节,而菊花绽放。那是一种平凡生命的绚烂,更是一种洒脱张扬的美丽。  初识菊花,还是童年时代,跟奶奶生活在乡下,秋天里,路边草从中、山中冒出并不十分显眼的一朵朵小花。我好奇地問奶奶:“这是什么花?”奶奶告诉我:“这是野菊花。”奶奶喜欢采摘新鲜的野菊花,将其晒干,制作菊花枕。乡间的夜晚是安静的,我枕着奶奶制作的菊花枕,总是睡得很香。至今,漫山遍野的野菊花,金黄灿烂,随风起伏的风
期刊
湯青/摄
期刊
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与学生斗智斗勇,我都能取胜。可是面对小米,我却无技可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低年级主要培养习惯,只要小米有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每次家长打电话跟我交流,我都这样安慰他们,其实也是安慰我自己。  这天讲课,兴味正浓,小米把手高高举起,说:“老师,我捡到一个硬币,是一毛钱!”教室里立刻唏嘘一片,有几位学生干脆说:“一毛钱也上交,这个不能加旗!”小米急了,小脸涨红,眼里噙着
期刊
从城区出发,汽车在蜿蜒的乡道上行驶近40分钟,才来到娄底市娄星区金溪中学。当天,正逢重阳节,该校的老教师相约来到学校。“改造了教学楼、新建了高标准的学生食堂和田径运动场……”副校长洪鹤根向老教师们介绍近年来学校的 变化和成绩。  在娄星区,发生变化的学校有很多。近年来,该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乡 村教育,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为书写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家门口的好
期刊
革命老区双峰县,县城内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 该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为振兴乡村经济搭台唱戏,提供智力支撑,全力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 业发展。  双峰县教育系统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自上而下助力乡村振兴,兴起 的“研学热”,让青少年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接受红色文化熏染。双峰县教育局积极主动 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出台系列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政策文件,助推乡村旅游业发
期刊
10月19日,新化县芙蓉学校里热闹非凡:操场上,孩子们在新建的塑胶 跑道上玩耍;崭新的教学楼里,传来了悦耳的读书声;实验室内,老师正有序地指导学生们 进行科学实验……这正是新化县加强学校建设,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印证。  近年来,从教学楼的扩建到操场的翻新,从宿舍的整修到教师周转房的 完工,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化县下了大功夫。  乡村中,最靓丽的风景是学校  新化是山区穷县,县本级
期刊
“学校环境很漂亮,有乒乓球乐园、动植物之家,在这里上学很有意思 。”10月13日上午,刚结束一轮乒乓球比赛,冷水江市大坪学校五年级学生谢茂伦兴奋地夸赞起自己热爱的校园。  在大坪村,以前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师资弱、生源少,一度撤并。 “当时,学生上学需赶往5公里以外的铎山镇中心学校,很多家长也将孩子转学到临近县市,十分不便。”校长邹伯益 介绍,2019年9月,投入1000多万元的新学校建成后,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