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3:中美的对抗与机遇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bo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实行有其历史必然性,然而,历史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美双方在激烈对抗的背后也有过接触甚至互认的机遇。
  关键词:中美关系;对抗;机遇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36-02
  
  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此前三十余年,双方敌视、对抗 ,有外交争斗,更有兵刃相见。不可否认,新中国建立伊始,中美建交的主导权在美国一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仇视共产主义的政策,注定了中美的建交问题,取决于美国,而非中国。对于建交问题,双方决策层都有所考虑,中国共产党方面基于巩固新生政权,争取外援的考虑,以及美苏对于新中国截然相反的态度,在立国初始,便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的实践是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对苏联进行的国事访问,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边倒”政策的制定,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时代条件,对此政策的评议,说法不一,过往的观点普遍认为,“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建国伊始,外交上的必然选择,不行“一边倒”之策,则友邦不再成为友邦,而敌国则依然为敌国,新中国在外交上将陷于完全孤立,不利于争取外援。因此,巩固新生政权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内部因素,而美苏对于新中国截然相反的态度则是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外部因素。此类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实行有其历史必然性。然而,数十载过去了,当我们反观这段历史,沿着这一脉络去寻找历史的原貌,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像我们通常所了解的那样,在时空的缝隙间,历史原来还有另一面。
  1949年,随着国共内战形势日趋明朗,共产党席卷中国之势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美国曾经考虑过承认新中国,放弃败亡的国民党政权。就此事,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易帜后,特意留下,并未随同国民党政府南下广州(苏联大使还跟到了广州),而是奉华府之命,继续逗留南京,与中国共产党接触,进行了多次有关承认中共新政权的谈判。然而由于中共领导人态度明确,一边倒投向苏联,加之期间发生过多起反美事件,因此,谈判并没有结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美国国务院立即召集远东问题专家进行会议,与会者包括政府要员、学者、企业界人士,马歇尔、费正清等人都出席了。会上,大多数人主张放弃国民党政权,承认新政权,只是在方式上和时间上有所不同。12月8日,在美国支持下,联合国通过决议,重申尊重中国领土完整。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除承认1949年12月8日联大有关中国问题的原则决议外,又再次重申“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并明确表示美国及其盟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之事实。杜鲁门同时宣布,美国无意采取武力干预中国目前之情势,并将避免采取可能导致介入中国内战的政策。当时,美国国内反共浪潮很高,但杜鲁门主张围堵共产势力扩张,即乔治•凯南的“围堵政策”,而不愿与中共直接开战。1950年1月12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美国的基本立场”的演说,他表示,国民政府不是被军事击败,而是被人们抛弃。
  至此,美国对华政策基调已定,即在等待承认中国新政权的过程中,让位于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自己来承担败亡的命运。
  此时的台湾国民党政权正值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时,美国已经抛弃他,而毛泽东又与斯大林于1950年2 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为军事同盟,形式呈一边倒之势。1950年4 月,大量解放军部队集结东南沿海,准备渡海作战,美国中央情报局更是估计蒋介石政权撑不过1950年上半年,但不久后,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尤其是中美关系。金日成的军事冒险,给了美国人以口实,杜鲁门随即宣布军事介入朝鲜半岛,并派遣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共部队对台湾的进攻,同时也阻止国民党军反共大陆,这就是“台海中立化”政策,但并非“台湾中立化”政策。麦克阿瑟甚至建议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东北,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基础,并借用国民党军参战等。然而,杜鲁门、艾奇逊等则不愿将战争扩大至中国,认为这样将有可能导致美苏之间的核战争,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故而坚持把朝战限制在半岛之内,英国等盟国也反对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尤其反对国民党军参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将军也认为,如将朝战扩大至中国,将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为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贯彻朝鲜战争本土化目标,杜鲁门于1951年4月免去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对中国新政权的承认的准备,关键在于,美国要看中国对朝战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对于是否参加朝战,起初意见并不一致。1950年10月4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会议就是否出兵朝鲜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林彪就持反对意见,认为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举,与美国作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就连毛泽东本人也对此事思量再三,颇费心血。毛泽东后来对金日成提起这件事,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对于出兵问题,中国更多地是从自身的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并无意助朝鲜统一半岛,当然,如果出现这种结果,中国当然愿意看到,中国出兵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持半岛现状,保住朝鲜这块战略安全缓冲地带。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部队秘密进入朝鲜,26日开始展开攻势……
  朝战爆发前,美国已经着手研究承认中国新政权问题,并开始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问题。但朝战爆发后,中国直接出兵朝鲜,中美成为敌国,美国的对华政策几乎完全倒置过来。在联合国,美国抛出了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议案,并获得了通过。美国也据此全力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坐收渔利,在美国的支持下,依然保有联合国席位,并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民党在大厦将倾之时,抓住了朝战这根救命稻草,奇迹般地获得重生,可以说朝战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台湾国民党当局。蒋介石自1927年在国民党内部实施反共清党以来,就以坚定的反共立场闻名于世。朝战爆发后美国右翼及舆论界更是把蒋塑造为“反共先知”和“反共英雄”,蒋介石夫妇此时声望飙升,国民党政府的国际地位趋于有利。
  中国对于朝战的直接介入,促使美国不再考虑与新中国的建交问题,也不再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而是转而全力助蒋反共。1950年美国经济援助台湾为5500万美元,1951年超过9000万,1952、1953年均在8000万以上。1951年5月,美国军事顾问团在台湾成立,负责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1951年美国对台军援为7100万美元,1952年增至27500万美元。1953年对台湾当局而言,是幸运的一年,是年,强硬反共的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艾就任后,大批美械运抵台湾,同年十一月,以反共起家的尼克松访台,蒋介石称赞其为世界反共事业接班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蒋关系持续升温不断发展,最终更是促成了1954年12月2日《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定,很明显,这一条约直接针对中共……
  大国间的博弈,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国家利益,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从国共与美国的关系变迁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理出这样一条脉络:1949年中国内战大局已定,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决定抛弃国民党,并与中共接触,而共产党人出于对美国的惯性思考,对于美方的态度变化并没有及时洞察,而是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力倒向苏联一边。朝鲜战争爆发初期,中美之间仍有互认机会,美国拒绝国民党军参战,更反对把战事扩大至中国境内,坚持朝战限于半岛之内等立场,加之中美在朝鲜兵刃相见后,美军并无攻击中国境内任何一地区,都足以说明,美国没有直接入侵中国的打算。至于美军陈兵台海,隔绝两岸,则更多地是出于大国博弈的考虑,台湾只是美国人手中的棋子,然而中国对于朝战的军事介入,则直接断绝了中美建交的可能性,以及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道路。鉴于中国的直接参战,美国的对华政策徒然转变,不仅不再考虑承认问题,反而拉回原已打算放弃的国民党政权,结为军事同盟,共同反共,而苏联于战前给于中国的承诺,从事后看无异于空头支票,中国在保护了一个友好邻邦的同时,却又失去了更大的一片国际空间,从辩证的角度看,得不偿失。
  今天,朝鲜半岛问题依然高悬空中,函待解决,然而今日之中美关系不同于以往,中俄关系也不同于往时,中朝关系的裂痕也已为世人所知,加之朝鲜核爆成功,使半岛局势更趋复杂,半岛一旦有事,各方将作反应,朝鲜半岛问题何时尘埃落定,我们唯有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夏立平:《21世纪初的中美关系——非对称性相互依存》,载《当代亚太》 ,2005年第12期。
  [2]徐良:《冲突与合作》,载《江西师范大学》 ,2002年 。
  [3]戴维•蓝普顿:《同床异梦:处理1989至2000之中美外交》,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铁牛镇水的做法,是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发生缺乏客观的认识,企图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遏制自然灾害的发生、维护自身的利益的一种行为。它的出现是受到上古时期以来所流传的牛神崇拜,尤其是牛作为水神崇拜的影响,后来的五行相克理论,则给这一现象提供了易于人们接受的理论基础,从而使“铁牛镇水”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于是,在重要的桥梁、关津处便有了以铁牛来压制水怪的做法。  关键词:铁牛
摘要:民主执政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民主执政的理念。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样不能离开政治协商的完善和发展。那么,在民主执政的视野下,研究如何完善和发展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民主执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  文
文章运用西方著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从人们对传说、作者、民族心理的误读和回归等方面来阐释《长恨歌》这首被广为传颂的诗篇。说明竞争与模仿形成了文学史
工学结合教学离不开教学载体,“前店后院”工学结合载体,可以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比较理想教学平台;自办与专业对接的实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企业经营和教学需
本文立足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剖析,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备的特征出发解释了它在和谐社会中应具有的新涵义: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并阐述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
随着合伙在经济生活中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立法者认识到合伙地位的重要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一直缺乏对合伙的准确定位,这已成为制约合伙制度发展甚至市场经济发展的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正是经济进步之下的利益觉醒与群体分化,才最直接地将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的任务明晰出来,那就是整合社会力量,协调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秩序。笔者试从执政党需要代表的不再是社会的某一部分,而是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论述执政党的必然要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67-0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处于一个推动实施时期,文章围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的特点,分析该类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价值意义,总结反思通识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探寻与高职院校实际相符
分析了分类规则挖掘方法中决策树的原理,提出了ID3算法的改进算法,并将优化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中。
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既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具有商业性、娱乐性、可复制性等基本特征,但由于社会制度及功能的差异,又使中国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服务型的、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具有自身独特气质和魅力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大众文化;特色  文章编号:978-7-80736-77-0(2011)02-103-02    中国大众文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