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学前教育成为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本文将从全国学前教育现状、“入园难”问题来分析研究、从恩施州现阶段学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等方面来探寻原因,探索破除困境、发展学前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一、前言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及民众逐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情况,使得我国的幼儿园数量和就读人数形成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了教育的效益及质量。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极大的意义。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势头总体良好,2009年,幼儿园总数接近14万所,2658万人在园儿童,比上年分别增加3.4%和7.3%。但是现阶段学前教育成为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据统计,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只有50.9%和7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
三、我国的学前教育存在的不足
1.城市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出现“入园难”的问题,尤其是在进入秋季入园招生报名时段,这个问题的表现就更为突出,现“入园难”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北京市朝阳区的某家私立幼儿园为例,经院长介绍,该院可容纳一百八十名孩子,但是名额早已经报满,现在学校进行的工作只是给前来报名的学生家长做登记排号。在登记册上,往后几年的报名情况都已经出现并人数较多。现在很多省市普遍都出现“入园难”的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供需关系。在大部分的民众心中,公立的幼儿园质量相对高,信誉好,所以其的需求较大,但是在目前的情况,公立幼儿园的供给量相对较少,而民办的幼儿园根据市场运作的情况,其各项的收费都较高,在普通民众中需求较少。虽然在苏州、上海等大城市公立幼儿园所占的份额很大达到百分之六十,但是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和地区公立幼儿园的份额不足。
2.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规模相对于城市要小很多,而且教学设备和教育设施也极为缺乏。在很多农村幼儿期的儿童活动场地小,甚至某些幼儿园没有可活动的场地,仅是一间小房间,里边只是有几张桌椅而已。
(2)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高。经调查发现,农村的入园率与城市相比普遍较低,甚至在某些较落后的地区会出现零入园率的情况,该地区只是用仅有一年学制的学前班来代替学前教育,但是这部分的学生招收范围只是在五到六岁的儿童,而对于年龄更小的三到四岁的儿童就不能得到学前教育的机会。
(3)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极不规范。目前有些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成立,其领导和管理归属于小学,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管理。使得整个教学模式出现“小学化”倾向,让孩子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四、现阶段学前教育的缺陷综合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寻
1.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的保教,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探索发展学前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关键在明确政府的职责。到2020年,实现“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战略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切实投入,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2.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政府职责。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0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世界各国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平均水平大约为3.8%,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十多个省份的幼教经费只占1%。在以往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中,很少涉及学前教育,从财政投入报告到教育部及各省的财政报表中,也很少出现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数字,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包括危房改造工程等都没有将幼儿园纳入其中。在投入不足的同时,政府职责也很不明确,该管的不管,该问的不问,管理存在严重缺位。在本世纪初进行的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由于事业单位缩编、国有企业改制,原来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托儿所被当作“包袱”甩了出来,有的转给了其它机构,有的被社会力量收购,有的干脆关门停办。在保教、管理、收费等方面,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一些幼儿园办园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办园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计量经济学家赫克曼等学者前几年发表的一项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也以学前教育阶段为最高。事实证明,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意义决不仅仅是“一本万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政府应当是学前教育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在学前教育上愿意花钱,舍得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3.政策扶持推动民间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民间发挥力量,对民间兴办托幼机构予以优惠和扶持,如园所房舍规划、税收减免等,同时联合人口计生、卫生防疫、妇女儿童等部门,掌握社区内流动人口学前子女的情况,向民间的托幼机构提供信息指导和咨询,引导社区内的幼教机构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供给的发展格局。最终,推动弹性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评价指标,合理而有效地推动和规范非正规幼教事业的发展。
4.法律手段保障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入托难”,还必须有法律保障。一些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法制化管理十分重视,近几十年相继出台了学前教育法或相应的教育法规,如美国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学习机会法》,英国的《儿童保育法》、瑞典的《学前教育法》,日本的《儿童福利法》等等,从法律层面保证了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做法和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一、前言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及民众逐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情况,使得我国的幼儿园数量和就读人数形成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了教育的效益及质量。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极大的意义。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势头总体良好,2009年,幼儿园总数接近14万所,2658万人在园儿童,比上年分别增加3.4%和7.3%。但是现阶段学前教育成为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据统计,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分别只有50.9%和7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全国城镇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
三、我国的学前教育存在的不足
1.城市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出现“入园难”的问题,尤其是在进入秋季入园招生报名时段,这个问题的表现就更为突出,现“入园难”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北京市朝阳区的某家私立幼儿园为例,经院长介绍,该院可容纳一百八十名孩子,但是名额早已经报满,现在学校进行的工作只是给前来报名的学生家长做登记排号。在登记册上,往后几年的报名情况都已经出现并人数较多。现在很多省市普遍都出现“入园难”的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供需关系。在大部分的民众心中,公立的幼儿园质量相对高,信誉好,所以其的需求较大,但是在目前的情况,公立幼儿园的供给量相对较少,而民办的幼儿园根据市场运作的情况,其各项的收费都较高,在普通民众中需求较少。虽然在苏州、上海等大城市公立幼儿园所占的份额很大达到百分之六十,但是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和地区公立幼儿园的份额不足。
2.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规模相对于城市要小很多,而且教学设备和教育设施也极为缺乏。在很多农村幼儿期的儿童活动场地小,甚至某些幼儿园没有可活动的场地,仅是一间小房间,里边只是有几张桌椅而已。
(2)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高。经调查发现,农村的入园率与城市相比普遍较低,甚至在某些较落后的地区会出现零入园率的情况,该地区只是用仅有一年学制的学前班来代替学前教育,但是这部分的学生招收范围只是在五到六岁的儿童,而对于年龄更小的三到四岁的儿童就不能得到学前教育的机会。
(3)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极不规范。目前有些幼儿园附设于小学成立,其领导和管理归属于小学,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管理。使得整个教学模式出现“小学化”倾向,让孩子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四、现阶段学前教育的缺陷综合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寻
1.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的保教,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探索发展学前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关键在明确政府的职责。到2020年,实现“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战略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切实投入,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2.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政府职责。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0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世界各国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平均水平大约为3.8%,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还有十多个省份的幼教经费只占1%。在以往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中,很少涉及学前教育,从财政投入报告到教育部及各省的财政报表中,也很少出现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数字,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包括危房改造工程等都没有将幼儿园纳入其中。在投入不足的同时,政府职责也很不明确,该管的不管,该问的不问,管理存在严重缺位。在本世纪初进行的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由于事业单位缩编、国有企业改制,原来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托儿所被当作“包袱”甩了出来,有的转给了其它机构,有的被社会力量收购,有的干脆关门停办。在保教、管理、收费等方面,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一些幼儿园办园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办园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计量经济学家赫克曼等学者前几年发表的一项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也以学前教育阶段为最高。事实证明,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意义决不仅仅是“一本万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政府应当是学前教育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在学前教育上愿意花钱,舍得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3.政策扶持推动民间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民间发挥力量,对民间兴办托幼机构予以优惠和扶持,如园所房舍规划、税收减免等,同时联合人口计生、卫生防疫、妇女儿童等部门,掌握社区内流动人口学前子女的情况,向民间的托幼机构提供信息指导和咨询,引导社区内的幼教机构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供给的发展格局。最终,推动弹性的非正规学前教育评价指标,合理而有效地推动和规范非正规幼教事业的发展。
4.法律手段保障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入托难”,还必须有法律保障。一些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法制化管理十分重视,近几十年相继出台了学前教育法或相应的教育法规,如美国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学习机会法》,英国的《儿童保育法》、瑞典的《学前教育法》,日本的《儿童福利法》等等,从法律层面保证了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做法和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