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出苗不全原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查找制约春玉米出苗不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春玉米;出苗;不全;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海拔406.9~1268m。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达2616h,平均气温12.2℃,降水量547mm,无霜期204d,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近年来,随着粮食内部结构的调整,玉米已成为澄城县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出苗不全却制约了玉米生产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春玉米出苗不全原因综合分析,总结形成了以抗旱保全苗为核心的增产技术,已在渭北旱塬得到大面积应用。
  1 影响玉米出苗不全的原因
  1.1 墒情过差
  澄城县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常是春旱或冬春连旱,加之春季风大多沙尘,往往土壤墒情较差,春播玉米难以下种。一般土壤墒情低于12%时,玉米出苗就会受阻。
  1.2 播种过早
  “春雨贵如油,得墒不等时”,部分群众早春遇雨,急于趁墒下种。但澄城县常有倒春寒发生,一般4月20日以前地温难以持续稳定通过12℃。下种过早,气温低而不稳,容易引起烂种,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2011年4月12日前后下种田块就出现类似问题。
  1.3 整地质量不高
  大部分农户因劳力少,生产中多采取粗放式耕作,冬季不进行深翻沤根,来年春播种前旋耕1~2次,玉米秸秆尤其是根系不能腐烂转化,播种时易造成堵耧、浮籽,影响播种质量。
  1.4 土壤板结
  澄城县主要为塿土,玉米播种后遇雨易形成板结,幼芽出土困难,出苗时间过长,造成缺苗断垄、苗情参差不齐现象,尤其是地膜玉米膜上种植出苗受其影响最为严重,也是限制旱作区地膜玉米推广的主要因素。
  1.5 播种深浅不一
  播种深浅不一主要是由于农机手业务不熟练造成。播种过浅,春季风多风大,表层土壤易失墒干旱,使玉米种子吸水不足而不能出苗;播种过深,虽然土层墒情较好,种子可以充分吸水萌动,但因土层较深,种子胚轴需不断伸长才能顶出地面,消耗养分较多而使幼苗细弱,出苗较迟,也易发生烂种现象。
  1.6 种子质量不达标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部分农户因受价格制约选用隔年种或劣质种,其发芽率低,加之近年多采用单粒播种,更易发生缺苗断垄问题。还有农户选用不包衣种子,播种在连茬多年的玉米地块,多被地下害虫咬食种胚、胚芽及幼苗根系,大大降低了出苗率。
  2 对策与措施
  玉米属单株单穗型作物,缺一株苗就会少收100~150g。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种植理念,是玉米夺取丰产的关键。为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选种、整地、播种上寻突破,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播全苗,力争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2.1 精选优质良种
  一般在选种时,选用春夏兼用耐密型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能好的国(省)审优良品种:陕单609、郑单958。选用精包装种子,以适宜单粒播的需求,提高出苗率。选用包衣种子,防止地下害虫危害。
  2.2 精细整地
  玉米田块应采取3a 2深松耕作制度,松耕深度为30cm,其目的是打破犁地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抗旱与抗倒伏能力。一般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并结合墒情深翻耱平,储雨雪保墒,加速秸秆腐烂转化。来年春季播种前再进行旋耕,整平耙细,做到上虚下实,提高播种质量。
  2.3 地膜覆蓋膜侧栽培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作用,一般地膜种植较露地玉米早出苗2~3d。膜侧栽培具有集无效雨为有效雨的作用,改善墒情,利于出苗。有效避免膜上种植出苗期遇雨易板结造成的掏苗放苗的繁重工序,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出苗率。
  2.4 适期足墒播种
  玉米一般在5~10cm地温稳定在12℃时方可进行播种。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气候特殊,常因干旱而无法适期下种。根据当地气候,年有效积温多(3820℃)、光照充足(4~9月日照时间数为1351h)、雨季集中(7~9月降雨多)等特点,通过播期、品种等类型试验,探索总结出了一播全苗技术(拉长播期,足墒播种)。确定当地播期为4月20日~5月20日,在此期间遇雨(0~20cm土壤墒情为14.0%以上)可抢时抢墒进行播种,实现一播全苗。
  2.5 严把播种深度
  玉米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不超过6cm。具体情况视墒情而定。若0~10cm土壤墒情为14%以上,播种深度为应为4cm;若0~10cm土壤墒情小于12%,采取豁干播湿,播深不超过6cm,以保证出苗。加强农机手业务培训,一般播种时要求农机手采用3档匀速播种,避免速度过快出现浮籽,造成出苗不匀。
  2.6 人工辅助出苗
  对播后遇雨形成板结的田块,要采取人工措施进行辅助出苗。可采用小齿耙轻耙或漏锄轻敲破板及人工剥土放苗2种方式,以保出苗率。
  作者简介:杨桂兰(1971-),女,陕西澄城人,澄城县农技中心,澄城县玉米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淡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适应性较强,分布较广,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淡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全面论述,从其生物学特性,整地、移栽、栽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淡竹;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056  淡竹,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近年来,在造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可一年栽植,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多项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得出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结论,一定程度上落实了当今正在实施的土地承包关系。本文根据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土地实践经验,结合阿城区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对阿城区土地流转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
摘要:研究了在开启3种养殖机械(叶轮式增氧机、涌浪机和耕水机)后的不同时间,对池塘水体溶解氧(DO)和温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根据水层交换特点和养殖需要,对各种养殖机械的配置使用进行优化,提出合理的应用模式;同时研究优化后的养殖机械应用技术对池塘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采用“叶轮式增氧机 涌浪机”的配置技术,既兼顾了养殖生产(夜间)应急增氧的需求,又能在白天达到良好的水层交换效果,同时能够改善
摘 要:本文从自然生态景观出发,以310国道新线新安县段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道路绿化应遵循景观生态的原则,在丘陵地区道路绿化的设计时,将现有自然景观与绿化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来展现丘陵区山、水、田、林、路的独特风貌,为丘陵地区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丘陵地区;道路绿化;规则设计;自然;生态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
摘 要:中草药对防治猪呼吸道疾病有重要作用,中草药本身不具有危害性,在进入猪体内后,不仅能对猪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还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本文围绕抗菌消炎、抗病毒、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驱虫4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中草药在防治猪呼吸道疾病方面的作用,从而加强对猪呼吸道疾病的控制。  关键词:猪呼吸道;抗菌消炎;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
摘 要:清镇市为西南地区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农业县市之一,对其近10a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选取清镇市2006—2015年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距平分析、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清镇市2006—2015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镇市近10a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呈“升-降-升-降”反W型模式;年均降水走势
摘 要:结合山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网,对2014年1~12月山东省境内雷电活动信息进行统计,并对山东省闪电密度、雷暴日的空间分布、雷电频度、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雷电;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62  1 2014年1~12月雷暴天气过程回顾 
摘 要:喷灌机智能监控系统由环境监测传感设备、数据传输处理网络以及终端智能控制平台组成。本文阐述了喷灌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该系统以控制芯片为核心,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传递到数据传输处理网络,数据传输处理网络会将相关数据整合分析,将有效的数据发送给客户端,这样相应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调取数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并通过终端智能控制平台采取
摘 要:农民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其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网络规模、节点结构、节点间关系持续性、节点间关系紧密程度等角度,研究传统时期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合作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农民;非正式合作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48  引 言  本文的传统时期,是指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还不深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前的
摘 要:本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分蘖情况、生长势、穗粒结构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增加水稻有效分蘖,优化穗粒结构,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每公顷产量达到7342.6kg,比对照高120.70%,比常规施肥处理高8.95%。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