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选择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既要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编辑和使用语料库中的语料不乏借鉴之处。
  关键词 汉英词典 平行语料库 词目译义 求证
  
  汉英词典的核心工作是译义;译义的基础是词典编者拥有大量的语言材料。钱厚生先生指出:“真正贴切的对应词大多存在于好的翻译材料之中,值得大力搜寻。双语词典编者应当广泛收集翻译材料。从中找出被释词语的实际对应词,建成双语语料库,供编写时调用。”[1]从国外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的经验来看,钱厚生先生这里所说的双语语料库就是国外学者所谈及的平行语料库,即以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形式出现的文本及其译文在段落层次左右对齐,在句子乃至短语层面尽量相对应的电子语料库。[2]然而,客观地讲,词典编者要将大量的原文文本与译语文本输入计算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于具体的翻译过程是翻译者主观裁决的过程,而非一个直接的文字转换过程,词典编者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汉英文本输入计算机,也未必能收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如何改进平行语料库的设计方案,更好地使用名家的翻译材料,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表达几点个人的见解,以抛砖引玉。
  一、翻译材料的收集与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始于词典编者对双语语言材料的选择。词典编者常常通过细读和对比的方法,来比较研究两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以决定什么是“好”的翻译材料,什么又是“坏”的翻译材料,然后将“好”的译文输入计算机,作为编写汉英词典的基本素材。根据“原著中心论”[3],“好”的译语材料在与原文相对比时,必须做到“忠实”、“通顺”。因此漏译和误译是“好”的翻译材料中不该出现的现象。然而翻译毕竟不是在“真空”之中进行的。所谓“好”,也只是相对于“坏”而言的。“勇于自信的翻译家也许认为读了他的译本就无需再读原作,但是一般人能够欣赏货真价实的原作以后,常常薄情地抛开了翻译家辛勤制造的代用品。”[4]尽管“漏译和误译”不应该是“好”的译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间或有这种情况的译文,只要不拙劣晦涩,也未离间读者和原著之间的关系,它未必就不是好的翻译材料。钱钟书先生在谈及林纾的翻译时说到,林译里“漏译、误译随处可见”,是一种“讹”的翻译,但他同时又说,“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自己就是读了他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5]实际上,大多数翻译材料的质量都处于“好”与“坏”之间,百分之百地完全忠实于原文的译文是不存在的。殊不知,作为一项学术活动的翻译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准则。
  汉英词典编纂最重要的工作,是为汉语词目提供英语对应词。因此,编者在广泛收集翻译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汉语词语的准确英语对应词,然后将其连同原语词一起输入计算机,以利检索,是语料库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词典编者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语料收集工作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词典编纂如同其他学术活动一样,也讲究要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抛开前人的劳动成果,一切自行重起炉灶,从头做起的想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但是,由于双语词典编纂活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改进词典的编纂方法,针对众多汉英词典中一些词目译义互相借用、大同小异的普遍现象,词典编者必须要有目的地阅读、爬梳名家的翻译材料来搜寻那些“更好”的对应词,或者是搜寻那些“好”的却被其他词典编者遗漏的对应词,建成双语语料库,供编写时调用。如在胡适的翻译材料中[6],笔者就搜集到如下汉语词及其英语对应词,读者不妨把它们与现行汉英词典中相应汉语词目的对应词作一比较:
  无师自通having acquired knowledge or skills without being taught and without knowing
  触类旁通correlate observations
  炫耀be vainglorious(of)
  人尽其才everyone is able to exert his/her utmost capability
  万恶淫为首adultery is the first of all sins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learn without satiety and teach without being wearied
  天生我材必有用some use might yet be made of this material born in me
   语料库建设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意味着词典编者无需将大段的译文及其原文输入计算机,而只需将可能用到的语料输入计算机,也就是说,语料中的双语对齐单位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组或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语料库中语料的实用效率。譬如,在搜集语料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在下面一段对齐材料中,有许多汉语词语及其对应词都很实用,但考虑到“佛舍利”、“佛骨”及其英语对应词有一定的使用频率,而众多汉英词典并未将它们收录到词典中这个事实,我们只将这两个汉语词目及其对应词收入到语料库中,而有意舍弃其他。当然,词典编者也可以将自由组合词组“放下手中的事情”及其对应词语收入语料库,以作为例证使用,补充词目译义的不足。
  在唐朝,一些来自印度的奇怪的和尚带来一片人骨,称之为佛舍利,他因此受到虔诚的信任,满朝官员百姓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排着整肃的行列恭迎佛骨。Under the T'ang dynasty,some strange monk from India would bring a piece of human bone and call it a sacred relic of the Buddha;and he would be so devoutly believed that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whole population would suspend all business and march in solemn procession to greet the Buddha relic
  其次,语料库建设应有一定规模。为此,词典编者必须扩大翻译材料的搜寻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平行语料库中语料的“代表性”问题。目前我国的翻译实践活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各种各样较高质量的翻译材料很多。除了名家名译应是语料收集的重要源泉之外,一些相关学术期刊中的有关栏目,也都可以成为搜寻对应词的宝贵来源。既要广种,还要薄收,鱼和熊掌要兼收并蓄。
  
  二、语料库中语料的使用方法
  
  精确的语义分析无疑是汉英词典词目译义的核心工作。一般的翻译与汉英词典的译义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学术活动。一般翻译的目的在于沟通[7],而汉英词典译义的目的则在于精确阐释词的用法,故准确性是汉英词典词目译义工作的灵魂。因此,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上的汉英词典词目译义工作,主要应在于“编”而不是“抄”。为此,词典编者必须对语料库中原语词目和对应词的外延进行反复对比分析,选择最佳匹配。除此之外,词典编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把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应用到词目译义的分析上。譬如,国内一本知名的词典将“触类旁通”译为grasp a typical example and you will master the whole category[8],翻译成汉语就是“掌握了范畴内典型成员的属性,你就会了解范畴内所有成员的属性”,我国诸多汉英词典对此也都有收录。可是根据“范畴化的典型理论”[9],同一范畴的成员之间,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显然,对“触类旁通”的上引翻译就不够准确。再譬如,诸多词典为“无师自通”这个成语提供了(be)selftaught这个对应词。但是,“无师自通”虽和(be)selftaught具有相同的“核心义素”,即“没有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而自能通晓”,但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也很明显。语义场理论告诉我们,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语义场;这个概念由上义词表示,语义场则由下义词表示[10]。如果把“获取知识或技能”作为一个上义概念,我们就会发现,在它支配下,selftaught和另一个英语词schooled构成一个语义场。《英汉大词典》将selftaught翻译为“自学的”,而schooled则是指“在学校接受教育或培训的(educated at schools)”。selftaught的语义与schooled的语义相对。而汉语中的“无师自通”,则意思要宽泛得多,它除了指“不用接受学校教育而获取知识或技能”外,也可指“受环境的影响而无意识地获取知识”,因此,selftaught和“无师自通”的区别性特征就在于:前者强调“没有经过学校教育而靠自己学习获取知识”,后者则更强调“受环境的影响而无意识地获取知识”。
  抱着虚心的态度去求证甚至怀疑名家对某一词目的翻译,做到“于不疑处有疑”,“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是我们利用名家翻译材料的最基本方法。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词典编纂历来讲究语料的收集,汉英词典的编纂更应如此。因为我们怀疑的是名家的翻译,所以我们要把脚跟站稳,做到有证据才能怀疑,更要有证据才可以解决“疑点”。这里的证据便是大量双语语料,而非单一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解决词目译义过程中“望文生训”的现象(即不顾词目译义的客观性、社会性,而是主观随意地把一些英语词语翻译成汉语,再以这些汉语词目立目)。为此,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汉语中许多文化词语,尤其是那些专名,它们在译语中早已有约定俗成的译名。要为它们提供译名,词典编者只能是在翻译材料中找,而非是回译。譬如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它在中国八大城市设有分行,其中在广州和香港的两个分行的译名为“万国宝通银行”,而在其他六个城市的分行的译名则为“花旗银行”,都不是按字面翻译过来的“纽约国家城市银行”。其二,词典编者要努力为读者提供实用的英语对应词。在对语料的观察中,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些英语词与某些汉语词语虽然在指称意义上等值,但翻译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总是体现出个人的主观意志。譬如,英语中的concession与汉语中的“租界”,在指称意义上等值,可是在具体的翻译中,大多数翻译家都将“租界”译成foreign concessions或foreign settlement等,很少有哪个中国翻译家愿意将“租界”这个“国中之国”直接译为concession的。这表明,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而是受到思想、文化、观念甚至是意识形态限制的一种活动,它涉及原语和译语至少两个文化系统的交涉。[11]翻译者要在不同文化系统的融合和冲击中作出抉择。因此,词典编者在为他们提供对应词时,必须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努力为读者提供准确且实用的英语对应词。
  衡量一部汉英词典词目译义质量优劣的标准,首先是看词典编者是否收集了大量的双语语言材料,建成一定规模的双语语料库。但是要提高语料库的使用效率,词典编者还必须做到在语料的收集过程中具有精确的目的性;而“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编辑和使用语料库中的语料不乏借鉴之处。同时,词典编者还要为读者提供实用的英语对应词。
  
  附注
  
  [1]钱厚生语义分析与双语词典∥黄建华,章宜华亚洲辞书论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37
  [2]李安兴语料库与汉英词典条目释义质量的提高辞书研究,2003(5):29
  [3][KG2]Toury GTranslated Literature:System,Norms,Performance:Towards a TTOriented Approach to Literary TranslationPoetics Today,1981,2(4):9
其他文献
中国辞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颁奖大会于2006年5月13—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承办。来自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祖国各地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静首先致欢迎辞,高度称赞中国辞书学会对中国辞书事业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学会会长江蓝生致开幕辞,她总结了中国辞书学会换届以来两年半所做的工作,如完善各专业
期刊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编纂、李圃(李玲璞)任主编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古文字诂林》(下简称《诂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全部出齐(全套12册)。这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2001—2005)”规划中的重点图书项目,受到海内外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为了总结古文字工具书编纂的经验,促进数字化手段在古文字资料集成中的运用,推动辞书编纂事业的发展,  2005年11月11—1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
期刊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哲社条目有5000余条,涉及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近20个门类。本次修订与上次不同的是:1请了一批各学科专家审读,一些条目呈送中央有关机关审批;2以宪法等各种法律文件为依据。这样,哲社条目的整体质量就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P3]修订的要点在于保持坚定的政治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宜于读者的通俗性。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哲社条目 修订 增删改    《现代
期刊
摘 要 文章对《现汉》标注词类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现汉》标注词类所采用的词类系统和各类词的语法特点;第二部分讨论词与非词的区分,指出《现汉》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标注词类的,并对如何区分词与非词作了具体的说明;第三部分讨论疑难问题,就几个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和这样处理的理由。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词类 词类标注 语法
期刊
摘 要 《明清吴语词典》全面展示了明清吴语词汇的面貌,资料丰富,收词齐全;考释精当,义项完备;体例合理,便于使用。既是一部高质量的断代方言词典,又可看作是一部有特色的近代汉语词典。  关键词 《明清吴语词典》 特色成就  2005年1月,由石汝杰和宫田一郎两位先生主编、十几位吴语研究专家参编的苏州大学和日本北陆大学合作研究项目最终成果《明清吴语词典》,终于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词典全方位地
期刊
从本期起,《辞书研究》恢复为双月刊,并以原国际刊号ISSN1000—6125和新的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97/G2出版。  由于某种原因,本刊自2001年起曾改用书号出版,让人感动的是,在《辞书研究》以书号出版的这几年中,不少老朋友、老作者仍一如既征地给刊物投寄高质量的,稿子,也有不少新作者、新朋友陆续加入本刊的作者团队,保证了本刊的稿源,帮助本刊学术研究水准,从而成为“CSSCI来源集刊”
期刊
摘 要 图像作为百科全书的组成部分,在各类知识主题阐释中与文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编纂中,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的知识含量和文献价值,仅将其视为文字阐释的附属。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学科知识的构成与百科全书的本体特征出发,就图像的种类、图像文献价值的多义性、图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图题的稳定性意义与图注内容的随机性变化,以及图像与文字阐释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百科
期刊
摘 要 《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第四版)学科分类日臻完善,指标调整合情合理,观点阐释一分为二,内容组合珠联璧合,体现了工具书编纂后出转精的特点。该书在核心期刊的著录等方面也还存在某些不足。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 核心期刊 研究评述  期刊的编辑、出版,期刊的收藏、保管,期刊信息的整合、开发,期刊信息资源的传播、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期刊的生产、管理与利用,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调整收词、修订释义、加强规范三个方面阐述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修订的思路与实践。调整收词,既要增新,也要删旧,从中体现辞书的时代性;修订释义,既要符合语文词典修订的一般原则,又要注意科技条目自身的特殊性;加强规范,既要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也要遵从国家的科技术语规范。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条目 修订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科技条目的修订
期刊
bǎndèng  ①(bench for substitutes[of amatch])原是指球场边上的坐具。因替补队员上场机会少,常坐在板凳上,故而“坐板凳”用来表示“是/成为替补队员”。如《人民日报》1991年4月28日:“27日上午,男子团体B组中国队对德国队的比赛,战表一亮,双方不谋而合。中国队一直坐板凳的于沈潼和王涛出场,德国队也启用没露过面的弗兰茨和沃斯克,跟着名将费兹奈尔迎战。”《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