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对全面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拙见和看法。
【关键词】 营造氛围 创新观念 评价方法
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拙见和看法,以作借鉴。
1 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尊重、鼓励、信任他们。解放他们的思想,放开他们的手脚,提倡探索,鼓励创新,真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眼、手、嘴、脑、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要真正地“沉”入课堂,“溶”于学生之中,营造一个宽松、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鼓励他们进步,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解放自己,轻装上阵,放飞思想,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 创新教学观念,不断反思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动的今天,农村的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依然不是,相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
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接触、观察、认识与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创造呢?生活中处处有美,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积累经验,把生活绘入画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解读课本。
因此,美术教师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3 就地取材、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多媒体的运用、材质的变化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乡土手工可以选择本地材料来源较多,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品为教材进行教学。如山区学校,可以进行竹工、木工的制作;海滨的学校,则可以用贝壳制成工艺品;湖滩地带可用柳条、芦柴边筐或制作草编小用具;在农村可用麦杆制成草帽、扇子等,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农村的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都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具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
4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的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美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业是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用僵硬的分数去衡量一幅画或一件工艺作品是不恰当的。容易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我认为,美术课业,考核宜采用等级评价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如根据一定的作业评价标准,在作业上批注优、良、合格和待提高等方式,再加以简洁的说明优点或缺点的评语,这样的评价既有大的等级区间,又有切合实际的批改说明,便于学生全面接受反馈的评价信息,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批评、训斥、讽刺、体罚、恐吓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郁闷、毫无生气。只有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给学生作业作出评价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评价。我们要探索设计更新颖更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它充满着快乐,充满着发现,充满着探究,充满着惊喜,还有我的意外……以往美术课堂上得到表扬的学生,都是画画好的,然而如今的美术课堂,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赞扬和鼓励。你课前收集了资料,会得到鼓励,课堂上与人合作愉快,就会得到认可;我的奇思妙想讲绐大家听,就会得到掌声……如今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每个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然而,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美育是一门既遗憾又创造美感和奇迹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识,在实践中创造美。
【关键词】 营造氛围 创新观念 评价方法
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拙见和看法,以作借鉴。
1 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尊重、鼓励、信任他们。解放他们的思想,放开他们的手脚,提倡探索,鼓励创新,真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眼、手、嘴、脑、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要真正地“沉”入课堂,“溶”于学生之中,营造一个宽松、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鼓励他们进步,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在课堂中放下包袱,解放自己,轻装上阵,放飞思想,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 创新教学观念,不断反思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动的今天,农村的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依然不是,相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
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接触、观察、认识与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创造呢?生活中处处有美,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积累经验,把生活绘入画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解读课本。
因此,美术教师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3 就地取材、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多媒体的运用、材质的变化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乡土手工可以选择本地材料来源较多,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品为教材进行教学。如山区学校,可以进行竹工、木工的制作;海滨的学校,则可以用贝壳制成工艺品;湖滩地带可用柳条、芦柴边筐或制作草编小用具;在农村可用麦杆制成草帽、扇子等,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农村的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都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具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
4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的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美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业是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用僵硬的分数去衡量一幅画或一件工艺作品是不恰当的。容易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我认为,美术课业,考核宜采用等级评价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如根据一定的作业评价标准,在作业上批注优、良、合格和待提高等方式,再加以简洁的说明优点或缺点的评语,这样的评价既有大的等级区间,又有切合实际的批改说明,便于学生全面接受反馈的评价信息,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批评、训斥、讽刺、体罚、恐吓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郁闷、毫无生气。只有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给学生作业作出评价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评价。我们要探索设计更新颖更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它充满着快乐,充满着发现,充满着探究,充满着惊喜,还有我的意外……以往美术课堂上得到表扬的学生,都是画画好的,然而如今的美术课堂,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赞扬和鼓励。你课前收集了资料,会得到鼓励,课堂上与人合作愉快,就会得到认可;我的奇思妙想讲绐大家听,就会得到掌声……如今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每个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然而,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美育是一门既遗憾又创造美感和奇迹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识,在实践中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