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班级文化是班级环境的重要因素。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的着力点,构建切实、有效、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线班主任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班级文化;环境;制度;活动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会锻炼各种能力,形成各种品质。这些都和班级的环境有关。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著的。不同学生因为这种环境出现不同的状况。班级文化是班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点。这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目标必须渗透在德育日常工作中。要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难度,把班主任从琐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就要优化班级学生群体心理。那么,如何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园呢?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具体可行的文化建设目标作为班级的行动指向
班训可以凝聚全班同学的思想和奋斗方向,不仅起到励志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它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和长期努力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组织全班共同拟定以班训为核心,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是班级建设文化的重要着力点。通过集思广益产生的班训为班级成员指明努力方向,凝聚力量。班训呈现在班级显著位置,时时警醒全班同学,使他们不至于逾越班规,并从奋发向上的词汇中获得精神力量。例如我校有的班级文化为“Jing文化”,确定了“敬、净、静、竞、精”的班训;有的班主任结合“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合作中学会互助”的班级文化特色,确定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班训。
二、在建筑等硬件环境上想方设法,促进教育目标实现
班级硬件指墙壁、教室环境等,利用黑板报等宣传方式使包括墙壁在内的硬件发挥作用,使班级文化呈现直观可感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成员。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成为隐性课堂,教育和教学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的舞台,从而体现一个班级的主旨。干净、整洁舒适的教室环境,彰显着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班主任要让班级环境也成为班级文化的教育场。首先,将体现班级文化的班名、班训等张贴上墙,让班级精神、班级核心价值观“时时入眼”。另外,黑板报和支部园地也是对班级学生教育宣传的阵地,支部园地可以放置学生的活动照片、心愿树、作品展示、荣誉榜等,这些都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增强团结竞争意识。
三、抓好制度建设,使制度成为班级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是班级教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抓好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营造民主、严明的班级制度环境,首先是“立法”。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班主任适时鼓励和引导,最终进行民主表决,确认通过班级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学生的认可,班级制度才能自觉执行,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其次是设立评比激励机制,实施考核奖惩制度。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班级考核,抓好卫生、学习、纪律等各方面。奖惩制度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赏罚分明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整个文化境界的保證。当然,班级制度建设还是要以人为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四、实践班级活动,使团结和谐成为班级文化的特色
班级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意义重大。在班级活动中,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并获得锻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获得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成长。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彼此影响,并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审视他人的同时学习他人,审视自己的同时反思自己。而团结精神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培养,这样的班级就会因班级活动变得和谐。
班主任为建设班级文化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营造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例如组织一对一师徒结对活动、小组竞赛活动、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能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转移和消除不良心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产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关心集体,更友爱同学,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连起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使班级更团结,更上进!班主任要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将之内化为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情感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的建设方案在班级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只要用心发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抓手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努力实践。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还能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积极进取,最终建设成勤奋上进、充满活力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田恒平主编.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关键词:班级文化;环境;制度;活动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会锻炼各种能力,形成各种品质。这些都和班级的环境有关。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著的。不同学生因为这种环境出现不同的状况。班级文化是班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点。这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目标必须渗透在德育日常工作中。要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难度,把班主任从琐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就要优化班级学生群体心理。那么,如何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园呢?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具体可行的文化建设目标作为班级的行动指向
班训可以凝聚全班同学的思想和奋斗方向,不仅起到励志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它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和长期努力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组织全班共同拟定以班训为核心,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是班级建设文化的重要着力点。通过集思广益产生的班训为班级成员指明努力方向,凝聚力量。班训呈现在班级显著位置,时时警醒全班同学,使他们不至于逾越班规,并从奋发向上的词汇中获得精神力量。例如我校有的班级文化为“Jing文化”,确定了“敬、净、静、竞、精”的班训;有的班主任结合“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合作中学会互助”的班级文化特色,确定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班训。
二、在建筑等硬件环境上想方设法,促进教育目标实现
班级硬件指墙壁、教室环境等,利用黑板报等宣传方式使包括墙壁在内的硬件发挥作用,使班级文化呈现直观可感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成员。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成为隐性课堂,教育和教学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的舞台,从而体现一个班级的主旨。干净、整洁舒适的教室环境,彰显着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班主任要让班级环境也成为班级文化的教育场。首先,将体现班级文化的班名、班训等张贴上墙,让班级精神、班级核心价值观“时时入眼”。另外,黑板报和支部园地也是对班级学生教育宣传的阵地,支部园地可以放置学生的活动照片、心愿树、作品展示、荣誉榜等,这些都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增强团结竞争意识。
三、抓好制度建设,使制度成为班级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是班级教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抓好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营造民主、严明的班级制度环境,首先是“立法”。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由学生民主讨论制定,班主任适时鼓励和引导,最终进行民主表决,确认通过班级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学生的认可,班级制度才能自觉执行,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其次是设立评比激励机制,实施考核奖惩制度。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班级考核,抓好卫生、学习、纪律等各方面。奖惩制度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赏罚分明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整个文化境界的保證。当然,班级制度建设还是要以人为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四、实践班级活动,使团结和谐成为班级文化的特色
班级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意义重大。在班级活动中,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并获得锻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获得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成长。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彼此影响,并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审视他人的同时学习他人,审视自己的同时反思自己。而团结精神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培养,这样的班级就会因班级活动变得和谐。
班主任为建设班级文化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营造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例如组织一对一师徒结对活动、小组竞赛活动、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能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转移和消除不良心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产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关心集体,更友爱同学,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连起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使班级更团结,更上进!班主任要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将之内化为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情感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的建设方案在班级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只要用心发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抓手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努力实践。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还能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积极进取,最终建设成勤奋上进、充满活力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田恒平主编.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