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黑夜换一件白大衣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多么像一块菱形黑石头
  称为盲人和男人的那种
  深夜,它起身走动
  里面的灵魂纸一样”
  收到诗集《盲道》,我是当着送快递的小弟面拆开包装的,这样的激动是因为我要看看分别了十二年的盲弟弟姜庆乙为我们贡献了什么样的诗集!
  盲弟弟的诗集,是固执写给我们“看”的诗集!
  他的黑石头,菱形的黑石头啊!
  2002年,十二届“青春诗会”放在了安徽黄山,全国共有十四位青年诗人被命运选中。姜庆乙是十四位诗人之一,他来自辽宁宽甸。他由他弟弟陪着——谁也没有问庆乙弟弟的名字,会务组把他的名单打成了“弟弟”——也成了我们共同的“弟弟”。可能是因为好奇,我开始注意姜庆乙——这只能是注意,无意的,同类的,敞开的,而不是“观察”,观察这个词有点霸道。我们的“弟弟”扶着盲诗人姜庆乙,上山——黄山那么险峻。他很固执,本来我们劝他不要爬“一线天”和“百步云梯”了,可姜庆乙还是坚持走下来了,站在光明顶上,我“观察”了姜庆乙,这位盲弟弟很平静。为了这次青春诗会的黄山,姜庆乙和他的弟弟一起每天都用两个小时爬家乡的黄椅山。这也就是他能够写下那么多美好诗句的原因所在吧。庆乙的母亲,每天都要为他热爱诗歌的儿子朗诵四五个小时的书和报刊。朗读与倾听。母亲的嘴唇。儿子的耳朵。还有儿子用盲文板与盲文笔在盲文纸上写下。之后把盲文纸翻过来,用手触摸,然后是儿子的阅读,母亲的倾听和记录——一首首诗就是这样完成的。
  “首先
  还是这支笔
  它吃掉的词语够多了
  ——铁的部分有什么用
  好象一直为沉默的
  时间录音”
  “铁的部分”是指姜庆乙写诗的笔和我们不一样,他用的是盲文笔,“刻”在盲文纸上的。真正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写诗,我和诗人黑陶完全被震惊了。
  那是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我和诗人黑陶一起去看姜庆乙。应庆乙的要求,我们各朗诵了一首自己的诗让他用盲文记下。我们朗诵,他用盲文笔在哒哒地刻写。只一瞬,他就记下了我的《活下去,并且赞美》和黑陶的《漆蓝之夜》。然后他朗诵,一行又一行,是我们的诗,但已经很陌生——我和黑陶为之都没说话,我取过庆乙手中那铜制的九行二百五十二格的盲文板,盲文板已坏了很多,用锡焊了许多处,上面刻有厂家“沈阳建新工厂”,这“建”还是简化字,年代已久了,铜的——其实是金质的盲文板在微微颤动。
  “无数页盲纸空白
  换位,移动
  不停向我讨要
  输入字母密码
  一条路黑到底
  点字声开始点灯”
  “一条路黑到底”的姜庆乙已经学会了倾听,倾听自己的心跳和这个世界的心跳。这本厚实的《盲道》,比很多平庸如人造瓷砖的诗集更令我珍惜。庆乙的这本诗集是用我们看得见的文字写的。就像道路边的“盲道”,“盲道”存在于我们的道路上,可我们真的看到了吗?
  “我按下听书机报时键
  ‘……零时零分’
  靠向终点与开始
  数字每天变换带我跟上
  地球的自转”
  在这个自转的地球上,我们活着,姜庆乙也在活着。2002年黄山分别之后,我对盲人以及盲人题材的作品特别地敏感。比如毕飞宇先生的长篇《推拿》,以及电影《推拿》,电视剧《推拿》,看到里面的演员濮存昕和郭晓冬,我就想到了姜庆乙。
  他们是姜庆乙吗?
  是。又不是。
  “没有地址我们继续活着
  我们是自己的邮差。”
  后来听姜庆乙盲校同学周云蓬的歌,还是继续想念诗人姜庆乙。再后来,在北戴河遇到丹东诗人丛黎明,一下子打通了姜庆乙的电话。
  姜庆乙有了爱情,有了婚姻,还有了孩子。生活妄想裹挟着我们顺流而下。有人妥协,有人逃跑,而庆乙依旧如守在黑夜里的一盏灯,他的诗歌变得越来越陡峭而尖锐。
  “当我摘掉墨镜和这世上
  更多的多余
  风摸到神医治的手指
  如形象从语言脱身
  ‘看’在我眼前如此亲切
  我不做声,怕美再一次
  错过了亲人”
  读到这首《当我摘下墨镜》,我禁不住再次打电话给姜庆乙,但我没有说这首诗。在优秀的诗歌面前,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我在长江边,他在鸭绿江边那个叫宽甸的地方,我和庆乙说了一些家常话,通完话之后,我又想到了那个朝霞满天的黄山。
  他看见了。
  是的,他看见了我们没有看见的——
  “我终将成为那个
  最后的病例
  告诉亲爱的一时
  请给黑夜
  换一件白大衣。”
  〔责任编辑 丛黎明〕
其他文献
上帝的口袋  我看着一个非洲小女孩的照片  她饿得仿佛只剩下了眼睛  上帝从来不曾在非洲的天空经过  打开他装满幸福的口袋吗?  我相信,上帝曾走在通往非洲的  路上,他被劫持了。他的口袋被我们抢走  我们从里面掏出一切东西,来填补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因贪婪而裂开了巨大沟壑  那心,比非洲的皮肤更黑;那沟壑  所有的生命都难以填满。或许  上帝从那巨大的沟壑里面一次又一次攀援  他还来不及奔到
期刊
小山 本名贾秀莉,曾用名贾秀丽。出生于辽宁丹东市,长大于盖州万福镇,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现居福州市,供职于福建省文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诗集、散文集、童话集及绘本多本图书,作品多次选入年度佳作和儿童文学作品集中。获过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奖、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  诗人舒婷在《我的厦门》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期刊
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是当世界日益成为陷阱时对人类生活的探究。芦刚的小说是耐读的,原因在于芦刚小说中的苦难叙述,将生活的阴暗与人性的残忍作为其文本表现的主体,作家在小人物身上放射出对弱者温情的目光,也对荒诞和坚硬的现实以知识分子的深度批判的力量。传达着小人物在集体主义人格破产的迷茫中,用乐观和本能实现对生存困境的突围,建构在灰暗的社会色调下的生存逻辑,寻找荒诞风情中坚韧不屈和积极进
期刊
落在北陵公园里的雪  落在北陵公园里的雪  使幽静的北陵公园  愈发幽静。此刻  雪在我的脚下  发出的嘎吱声有多么响  北陵公园就有多么静  落在北陵公园里的雪格外像雪  我的意思是要说:那些  落在松枝上木椅上草坪上的雪  比飘在空中的雪还要洁白  它们一层覆盖着一层  洁白得比哪一种颜色都深  雪继续顺着自己的意思  飘落着。其中的一些  眼看就要落进公园里  却被一阵风吹出了围墙外  哦,
期刊
回到家乡的那天晚上  可以脱掉落满尘土的鞋子  坐土炕上 黄泥火盆旁边  装一锅旱烟末 摁实  借一星炭火 给你点上  接下来揉肩 捶背  接下来开始数数  从一到八 又从八到一  只剩下八根灰黑发丝的  八个疼痛 八个年头的  眼眶里 隐忍了八秒的  泪水 还是流下了  父亲养的那头黄牛  浅色的 父亲养的那头黄牛  在夜晚的木栏杆里 卧着  它的两只犄角顶着月亮  把白日里吃进胃里的青草 每隔
期刊
江 晚  晾晒在江岸上的城市  日落后  城街带着余温  早到江边的人来人往  和刚加入的川流不息  特意刮蹭  穿过人群  和两袖的江风  护栏处,凉亭边一对对情侣  挽着迎江的夜深人静只顾低语  忽略了时间  和道路的长度  匆匆的前方  固定的街道  天天两点连线  固定的一些路过  天天街上遇见  远视即可背诵  迎面走来的街景、面孔  该在哪一时间和路段出现  过往天天这么进行  热天不
期刊
擦拭  目光布满灰尘  用一种心情擦拭  心情一点点用了了  贴着玻璃的天空还是那样广大  广大得完全可以同生活相比  曾用阳光擦拭过  一遍遍擦疼了目光  后来才清楚  它多么虚假  远不如一块抹布真实  于是那个词  那个只有白雪才配作背景的词  四处流浪之后  定居在一盆清水里  这盆水是我们积累的眼泪  面对一条河  波浪乔装成桥的样子  引诱风走来走去  过河者的影子  起伏  观望者的
期刊
街边的葫芦丝  你就是那个悠闲的人  你的声音揭开我麻木的封皮  现在,我走过丽江的小巷  做一个有梦境的人  让我们互相倒映,一米阳光  我驻足一会,看细雨来临  打湿小桥流水,然后消失  让你的葫芦丝  涤荡我记忆中的整个云南  艳遇是一个虚词  一场雨,一把伞,一次擦肩而过  一渠水,一间桥,一道迷离目光  在丽江,都把太多的想象寄托在别人身上  像某个梦境,某些人  不过是想象的影子,他们
期刊
我有马背上民族的性格。我曾在一文中说:“我生有马背上民族的性格,有了目标,即不避艰险,勇于奋斗。”解放前,1947年6月,经《沈阳日报》作家铁汉(郁其文 )介绍,参加了东北局城工部领导的地下组织,甘冒白色恐怖,勇往直前。1948年5月,铁汉被捕,失去直线领导,即偕四名进步同学奔赴辽北解放区。后四同学留下,我被单独派回沈阳,如此担更大风险,一直坚持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  1950年10月,在
期刊
1  你不能破解  七月的克什克腾草原  这遥远的谜语  云朵紧挨着马匹  紧挨着,珍珠般散落的牛羊  敖包上的神幡  打地鼠的金属乐  白草、马蹄上的花香  一一靠近我  只有风,可以把丢失的羽毛  变成公主湖里的落叶  听,这瀑布般的寂静  这寂静中呼啸的沉默  2  将一片空旷的慈悲  提前埋进草原  群山为马,蹄音如缕  在落日巨大的象征里  鹰的翅下藏着火焰  站在黄昏的低音区  每一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