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文字的应用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文字识别与获取能力、文字感知与理解能力、文字加工与记忆能力、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训练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龙文区小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立项批准号:LWKT19006)的研究成果。
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依旧存在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的情况,语言文字的应用并不突出,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使教学质量、效益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为此,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文字应用的方案。
一、词语学习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进行专门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还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词语教学穿插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两方面的优势,其一,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词语学习,学生能够在阅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词语,并加深对词语含义的印象,从而更加精准与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其二,将词语贯穿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已学词语进行巩固与复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情境,通过直观且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精准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语有很多,包括“即使”“浙江”“额角”“稍微”“仰卧”“蜿蜒”等,教师可以将词语学习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孔隙”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想想看,孔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很小的洞。”教师继续提问:“那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比较轻松地得出答案:“隙就是指很窄的、很小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提出疑问:“这个很窄的、很小的东西是指洞吗?”学生回答:“不是,是指缝隙。”教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现在将两个字联合在一起,大家再思考一下,孔隙是什么意思?”因为有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做出回答:“孔隙就是很小的裂缝。”最后,教师再做出总结:“是的,孔隙就是指窟窿眼非常狭小的缝。”之后,教师再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个词进行拓展、延伸:“大家通过了解‘孔隙’这个词语,能够发现文章中孔隙这处景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这处景点在很窄小的地方,主要特点就是窄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文本速读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所谓文本速读,是指在能够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学生对文本进行速读能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字识别能力,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获取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本速读的习惯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速读技巧的传授、阅读时间的限制及明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学会速读。首先,在速读技巧传授方面,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速读的要领,从而提高学生速读的效率与质量。其次,在阅读时间限制方面,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时間观念,如果没有对阅读时间进行限制,学生就难以感受到紧迫感,也就不会对阅读速度进行提升。给出时间限制后,学生就能真正实现快速阅读的目的。最后,在明确问题提出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清晰掌握阅读内容的主次[2]。
还以教学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游览双龙洞时的顺序进行文本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标记,最后通过标记的词语来进行文本脉络的梳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文本速读,还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识别能力与获取能力。首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对双龙洞进行浏览的?大家先别急着回答,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画出与之有关的词句,然后完成这张游程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文本阅读,并提出问题:“谁来说说你的游程?”然后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第一个地方是金华城,再是罗店、入山,之后便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是出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疏漏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等学生回答完毕后,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够更好地说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内容,与同桌相互说一说具体的游览经过。”学生互说后,教师再选出代表来述说,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在距离金华城约五公里的地方有个罗店,然后作者穿过罗店便逐渐进了山,行至大约五公里的地方就来到了双龙洞口,往里走便到了外洞,通过孔隙便到了内洞,最后作者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口。”
三、文本细读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常在进行文本速读后,便需要进入文本细读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详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义,从而帮助学生精准、透彻地解读文本意义,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以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经过文本速读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找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写作结构的分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即“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原路返回”。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词句进行剖析,主要是对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或者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对这些词句进行评价、理解与赏析。比如,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话:“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此时的心理感受,然后提出问题:“作者写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为了对‘孔隙’进行更为形象的描写。”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文本主题,即“作者通过描写游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能够体现出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又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细致了解文本内容:“在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对泉水的流向进行了描写,第四自然段是写泉水靠洞口右边往外流,第五自然段是讲泉水是靠左边石壁下方孔隙流出,而第七自然段又说泉水靠右边缓缓流,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似乎存在矛盾,这里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文本细读,然后结合画游览线路图的方式进行了深入阅读,这样便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语言文字感知能力。
四、读写结合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与表达,如阅读过程中的自言自语,或者主动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例如,小学统编版教材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属于游记,教師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写作形式来进行仿写。在仿写前,教师应明确游记的相关写作特点,如游记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游玩的过程,写作顺序可以为空间顺序,写作时应突出景点内容与游玩过程,同时可以对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行描写,从而衬托出景点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写作内容,如以导游词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马上就要到暑假了,听说小草旅行社要招聘双龙洞景区的导游,你们愿意报名参加吗?”同时,教师发布“招聘”条件,包括熟知双龙洞的各个景点、举止文明大方等,然后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来写导游词。考虑到时间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挑选一个景点进行写作,最后再让学生扮演“小导游”来带领其他同学参观“双龙洞”,比如,有学生带领大家参观外洞:“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双龙洞的外洞,这山不仅高,还非常有气势,你们再看这洞口的形状,就像见着了桥洞一般……”
简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先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J].语文课内外,2020(13):203.
武妍妍.用好语言文字,教出童心蕙质: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梯式阅读教学[J].语文课内外,2020(11):35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龙文区小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立项批准号:LWKT19006)的研究成果。
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依旧存在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的情况,语言文字的应用并不突出,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使教学质量、效益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为此,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文字应用的方案。
一、词语学习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所以,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进行专门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还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词语教学穿插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两方面的优势,其一,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词语学习,学生能够在阅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词语,并加深对词语含义的印象,从而更加精准与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其二,将词语贯穿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已学词语进行巩固与复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情境,通过直观且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精准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语有很多,包括“即使”“浙江”“额角”“稍微”“仰卧”“蜿蜒”等,教师可以将词语学习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孔隙”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想想看,孔是什么?”有学生回答:“很小的洞。”教师继续提问:“那隙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比较轻松地得出答案:“隙就是指很窄的、很小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提出疑问:“这个很窄的、很小的东西是指洞吗?”学生回答:“不是,是指缝隙。”教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现在将两个字联合在一起,大家再思考一下,孔隙是什么意思?”因为有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做出回答:“孔隙就是很小的裂缝。”最后,教师再做出总结:“是的,孔隙就是指窟窿眼非常狭小的缝。”之后,教师再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个词进行拓展、延伸:“大家通过了解‘孔隙’这个词语,能够发现文章中孔隙这处景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这处景点在很窄小的地方,主要特点就是窄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文本速读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所谓文本速读,是指在能够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学生对文本进行速读能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字识别能力,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获取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本速读的习惯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速读技巧的传授、阅读时间的限制及明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学会速读。首先,在速读技巧传授方面,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速读的要领,从而提高学生速读的效率与质量。其次,在阅读时间限制方面,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时間观念,如果没有对阅读时间进行限制,学生就难以感受到紧迫感,也就不会对阅读速度进行提升。给出时间限制后,学生就能真正实现快速阅读的目的。最后,在明确问题提出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清晰掌握阅读内容的主次[2]。
还以教学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游览双龙洞时的顺序进行文本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标记,最后通过标记的词语来进行文本脉络的梳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文本速读,还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识别能力与获取能力。首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对双龙洞进行浏览的?大家先别急着回答,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画出与之有关的词句,然后完成这张游程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文本阅读,并提出问题:“谁来说说你的游程?”然后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第一个地方是金华城,再是罗店、入山,之后便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是出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疏漏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等学生回答完毕后,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够更好地说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内容,与同桌相互说一说具体的游览经过。”学生互说后,教师再选出代表来述说,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在距离金华城约五公里的地方有个罗店,然后作者穿过罗店便逐渐进了山,行至大约五公里的地方就来到了双龙洞口,往里走便到了外洞,通过孔隙便到了内洞,最后作者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口。”
三、文本细读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常在进行文本速读后,便需要进入文本细读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详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义,从而帮助学生精准、透彻地解读文本意义,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以小学统编版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经过文本速读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所找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写作结构的分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即“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原路返回”。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词句进行剖析,主要是对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或者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对这些词句进行评价、理解与赏析。比如,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话:“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此时的心理感受,然后提出问题:“作者写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为了对‘孔隙’进行更为形象的描写。”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文本主题,即“作者通过描写游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能够体现出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又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细致了解文本内容:“在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对泉水的流向进行了描写,第四自然段是写泉水靠洞口右边往外流,第五自然段是讲泉水是靠左边石壁下方孔隙流出,而第七自然段又说泉水靠右边缓缓流,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似乎存在矛盾,这里是不是作者写错了?”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文本细读,然后结合画游览线路图的方式进行了深入阅读,这样便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语言文字感知能力。
四、读写结合中渗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与表达,如阅读过程中的自言自语,或者主动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例如,小学统编版教材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属于游记,教師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写作形式来进行仿写。在仿写前,教师应明确游记的相关写作特点,如游记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游玩的过程,写作顺序可以为空间顺序,写作时应突出景点内容与游玩过程,同时可以对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行描写,从而衬托出景点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写作内容,如以导游词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马上就要到暑假了,听说小草旅行社要招聘双龙洞景区的导游,你们愿意报名参加吗?”同时,教师发布“招聘”条件,包括熟知双龙洞的各个景点、举止文明大方等,然后让学生结合阅读文本来写导游词。考虑到时间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挑选一个景点进行写作,最后再让学生扮演“小导游”来带领其他同学参观“双龙洞”,比如,有学生带领大家参观外洞:“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双龙洞的外洞,这山不仅高,还非常有气势,你们再看这洞口的形状,就像见着了桥洞一般……”
简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先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J].语文课内外,2020(13):203.
武妍妍.用好语言文字,教出童心蕙质: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梯式阅读教学[J].语文课内外,2020(1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