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凝血动态检测传感器装调检测误差控制方法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体外凝血检测传感器装调检测误差而引起传感器精度降低的关键问题,建立一种体外凝血动态检测传感器的装调检测误差控制方法.根据体外凝血检测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对于传感器装调及测量中所出现的关键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存在装调误差情况下传感器核心元件弹性支撑与机械探针装调误差与控制公式,搭建装调误差分析控制装置,建立消除装调误差前后传感器振幅变化关系,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传感器检测位置与倾角误差进行分析,并计算存在检测误差情况下传感器的振幅变化关系.利用本方法对体外凝血动态检测传感器装调检测误差进行消除试验,结果表明弹性支撑装调误差、探针装调偏转误差、检测对中误差对传感器振幅影响分别为8.263 Pa、9.56 Pa、11.28 Pa,经计算系统总装调检测误差为16.999 Pa,小于体外凝血检测传感器分辨力要求的21.85 Pa,所以本系统的精度可以保证体外凝血检测的精度,验证建立的体外凝血动态检测传感器的装调检测误差控制方法可以满足传感器误差分析的要求,为完善传感器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提供技术保障,在提升临床凝血快速检测技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电场、磁场、温度场和流场的多物理作用,建立电弧与熔池耦合的等离子弧焊接模型,揭示小孔型模式的焊接熔池形成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电弧热流密度和压力均呈现高斯分布形式,并且压力作用范围比热作用范围小一半.发现焊接熔池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速变缓,增速下降60%以上.等离子弧受到电磁力压缩作用,能量密度集中,电弧区的电磁力比熔池区高2个数量级.受电弧压力和Marangoni力、曳力等共同作用,熔池底部和顶部边缘分别出现对称分布的环流,熔池横截面逐渐形成“倒喇叭”状的焊缝.进行焊接试验,计
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整机的运行状态与可靠性.传动系统的支承轴承因工作环境恶劣,在其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早期失效故障.针对某航空发动机传动系统支承球轴承台架试验中出现早期失效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多点支撑柔性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转速和轴承游隙对系统各支承轴承的动态载荷与弹性变形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支承轴承发生失效的位置及其原因;采用Lundberg和Palmgre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基于多点支撑柔性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的轴承内部动态载荷,计算了台架系统中出现早
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各轮驱动力矩独立可控,可通过控制前轴左右两轮的力矩差实现前轮转向.以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智能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线控转向系统执行机构失效时的轨迹跟踪和横摆稳定性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协同的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层控制架构,上层控制器首先基于时变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求解期望前轮转角和附加横摆力矩,然后考虑转向执行机构建模不确定性以及路面干扰,设计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前轮转角跟踪控制策略.下层控制器以轮胎负荷率最小化为目标,利用有效集法实现四轮转矩优化分配
焊接效率低和焊接缺陷多是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efill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Refill FSSW)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分别采用加工有螺纹和凹槽的套筒对6022和7075异种铝合金进行Refill FSSW试验.结果表明,与加工有螺纹的套筒(传统式Refill FSSW)相比,采用加工有凹槽的套筒(改进式Refill FSSW)进行焊接时,在套筒下方形成了材料充分混合的楔形结构.采用加工有螺纹的套筒,通过快速插入的方式(快插式Refill FSSW)可提高材料在板
考虑粗糙表面影响因素的齿轮齿根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是齿轮弯曲疲劳寿命精准预估的难题,以磨削喷丸后的直齿轮为研究对象,研究粗糙表面下的齿根应力与应力集中计算问题.采用白光干涉仪Wyko NT9100对磨削喷丸齿根粗糙表面进行测量,得到粗糙表面形貌数据,基于空间坐标变换原理,使用Python对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调整齿根细化网格节点坐标实现了齿根表面粗糙形貌的添加工作,建立了齿根过渡曲面三维粗糙表面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三维粗糙表面参数下的齿根应力分布与应力集中系数,对粗糙表面参数与
基于端齿连接结构在预紧力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端齿预紧的新型中心拉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首先通过铁木辛柯梁理论和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采用抗弯刚度修正模型,将端齿预紧的接触界面效应计入到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并采用有限元模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紧力对耦合系统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预紧松弛情况下,因为端齿连接结构抗弯刚度的降低,使耦合系统的临界转速大幅降低.而对于不平衡响应而言,耦合系统的响应幅值随预紧
深空探测环境中电子设备焊点面临极端温度和电场耦合的严峻考验.在-196~150℃极端温度热冲击和1.5×104A/cm2电流密度的耦合载荷下,对Sn-3.0Ag-0.5Cu焊点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电流拥挤效应进行分析,描述焊点微观组织演变及电阻变化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热冲击前期,阳极处IMC厚度呈抛物线规律增加,其成分为Cu6Sn5;阴极处IMC厚度减小且成分也为Cu6Sn5.随着热冲击次数的增加,电子风力和应力梯度的方向一致的焊点阳极处IMC厚度持续增厚,阴极处界面IMC不断消融;当二者方向相反时
针对振动条件下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器件的振动可靠性问题,利用ANSYS软件进行随机振动仿真,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从而获得器件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首先,采用Surface Evolver软件对鸥翼形引脚焊点形态进行预测,并将模型数据导入ANSYS中完成模型建立;进行不同载荷量级的正弦振动试验,对SiP器件模型进行材料参数校正,并对校正后模型进行振动仿真,获得危险点应力数据,结合试验所得的疲劳寿命数据拟合得到材料的S-N曲线;最后,通过随机振动仿真分析确定器件危险薄弱点,通
通过向Sn-58Bi焊料中加入微量Zn元素,研究了Sn-58Bi-xZn(x=0,0.2,0.5,1.0)焊点在老化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的生长行为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微量Zn后,界面IMCs由Cu6Sn5转变为Cu6(Sn,Zn)5.当Zn的添加量达到1.0wt%时界面IMCs为Cu5Zn8.添加Zn显著抑制了界面Cu3Sn在老化过程中的生长.Sn-58Bi-0.5Zn/Cu焊点界面处IMCs在老化过程中出现分层现象,形成Cu6
围绕高速加工钛合金刀具严重粘结的核心科学问题,结合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表面工程、切削加工理论和绿色冷却技术,从最为关键的抗粘结性能需求出发,成功预测出多种Hf-B和Hf-B-N新型结构,优选出具有抗粘结优势的相结构及冷却环境;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及性能增强机制研究,首次制备出满足结构与切削需求的新型HfB2和HfBN涂层刀具;并验证了其在绿色冷却高速切削钛合金条件下具有优异抗粘结性能,切削寿命和加工质量比其他常用商用涂层和无涂层刀具显著提高.对于丰富和发展新型涂层刀具设计与制备理论有重要学术价值,并为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