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接教导等直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身心得到升华,做到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研究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用法,创造音乐空间环境,点亮孩子们心目中的音乐色彩,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以此来点亮学生心中的音乐色彩。
关键词:多媒体 点亮 音乐色彩
音乐具有自己的观念范畴,它用自己的特有表现手段,如“乐音”“节奏”“旋律”“词句”来表现观念,即“色彩”。音乐要素具有着象征性的意义,是在最辽阔、最自由的原野中为想象力而盛开的绚丽、鲜嫩的小花。教师是引导学生在美丽的音乐原野中遨游的向导,其成功之处则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所表现的空间环境,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音乐色彩。
一、运用多媒体音响,开启音乐大门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符的奏响使人们产生系列的联想,该联想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就是音乐形象,其形象的分类就是不同的情调。采用多媒体丰富的音频效应,真实再现各种音响,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音乐教学好方法。
让学生专注地听一些乐曲,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这些听觉刺激将在他们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我精选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段落对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思维充分进入音乐环境中,使他们全面的感受音乐情调,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学生也能对多种曲调进行理解,为唱好一首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多媒体的环境气氛中欣赏、范唱
范唱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范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本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多好也只是一种独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坚定的信心,也唱不出雄伟的气势。我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大家听,通过欣赏,大家感受到了音乐所表现的气氛,再来练唱这首歌时,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三、创设音乐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升华音乐主题思想
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时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好方法。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将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无声小影片,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学生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并且随着教师的琴声轻声伴奏,也情不自禁地轻声唱了起来。学会唱后,我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与无声小电影配乐播放,让大家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四、视听结合,使律动活起来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音乐教学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调,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同时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整个身心投入音乐情境。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并能充分理解曲乐思想而准确地律动呢?我认为,在教学中特别要让学生由感而动,避免机械地动或者乱动。为此,我特别注意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好动的力度。
五、形象直观,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们涉及多种表现内容的同步教学,对于这些“多元素”的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各自本身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合成起来,达到整体效果。在教学中,我特别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揭示了学生难懂知识的具体意义,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软件,展示出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录音大师”软件,在屏幕上演示每一个音符的波形记录长度,通过音符的播放波形图,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运用多媒体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课本知识,并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用童心点亮了音乐色彩!
参考文献:
[1] 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M],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6)
[2] 秦姓,《中外音乐教学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9)
[3]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4] 朱名燕,《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关键词:多媒体 点亮 音乐色彩
音乐具有自己的观念范畴,它用自己的特有表现手段,如“乐音”“节奏”“旋律”“词句”来表现观念,即“色彩”。音乐要素具有着象征性的意义,是在最辽阔、最自由的原野中为想象力而盛开的绚丽、鲜嫩的小花。教师是引导学生在美丽的音乐原野中遨游的向导,其成功之处则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展示音乐所表现的空间环境,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音乐色彩。
一、运用多媒体音响,开启音乐大门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符的奏响使人们产生系列的联想,该联想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就是音乐形象,其形象的分类就是不同的情调。采用多媒体丰富的音频效应,真实再现各种音响,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音乐教学好方法。
让学生专注地听一些乐曲,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这些听觉刺激将在他们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我精选具有典型代表特征的段落对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思维充分进入音乐环境中,使他们全面的感受音乐情调,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学生也能对多种曲调进行理解,为唱好一首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多媒体的环境气氛中欣赏、范唱
范唱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范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本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多好也只是一种独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坚定的信心,也唱不出雄伟的气势。我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大家听,通过欣赏,大家感受到了音乐所表现的气氛,再来练唱这首歌时,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三、创设音乐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升华音乐主题思想
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时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好方法。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将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无声小影片,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学生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并且随着教师的琴声轻声伴奏,也情不自禁地轻声唱了起来。学会唱后,我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与无声小电影配乐播放,让大家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四、视听结合,使律动活起来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音乐教学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调,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同时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整个身心投入音乐情境。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并能充分理解曲乐思想而准确地律动呢?我认为,在教学中特别要让学生由感而动,避免机械地动或者乱动。为此,我特别注意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好动的力度。
五、形象直观,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们涉及多种表现内容的同步教学,对于这些“多元素”的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各自本身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合成起来,达到整体效果。在教学中,我特别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揭示了学生难懂知识的具体意义,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软件,展示出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录音大师”软件,在屏幕上演示每一个音符的波形记录长度,通过音符的播放波形图,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运用多媒体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课本知识,并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用童心点亮了音乐色彩!
参考文献:
[1] 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M],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6)
[2] 秦姓,《中外音乐教学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9)
[3]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4] 朱名燕,《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