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童僧》中对比与重复手段的运用

来源 :俄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和重复作为两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莱蒙托夫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童僧》中的两小节诗歌为例,分析诗人在诗歌中对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修辞手段的合理运用与融合。
  关键词:对比;重复;形象叠加;语义重复;格律
  引言
  《童僧》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中独一无二的作品,别林斯基称它为“热情洋溢的”诗歌。在这部作品中,莱蒙托夫用一批极为鲜明的形象牢牢地虏获读者的心,掌握着读者的思维和感受,用主人公自身的悲喜来打动读者,使读者不得不崇拜诗歌中所颂扬的人类自由、倔强灵魂的巨大力量。
  《童僧》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被俄国将军俘虏的高加索孩子。他被关押在修道院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怀念使得生性崇尚白由的童僧不满于在修道院内被禁锢的生活。他勇敢做出了出逃的选择,冲破寺院的限制,进入到未知的自由世界,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童僧临终前对修道院老僧人的独白构成了这部长诗的主要内容。
  在该首诗歌中,作者将自己的创作建立在连续对比的基础上,建立在将一些表面上无法融合的事物进行组合的基础上。例如,明显虚构的异国情调在这里与史实相结合,宏伟壮观的描写与充满热忱的抒情相结合,崇高语体、书面诗歌语体与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体相结合,情节发展中激烈的戏剧性与诗歌中弥漫的轻快优雅的氛围相结合。同时,在整首诗中又充斥着大量的重复,如诗歌韵律的重复、大量词汇的语义重复构成的形象叠加及语义结合等。
  对比与重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修辞手段被作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主人公独特的浪漫主义个性并没有掩盖住他的现实主义典型性,令人炫目的美景和大量诗意的画面不会给读者留下任何做作的印象,强烈的戏剧张力不会使读者疲劳或厌烦,也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叙事小说,对比没有破坏作品的统一,重复不会使人感觉索然无味。该诗既体现了俄罗斯浪漫主义体裁的特点,又极其自然地与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归功于作者对对比和重复这两个修辞手段的合理运用。
  1.对比与重复
  对比(сравнение)是指将两种事物或现象作形象性对比,借助一个来说明另一个(吕凡,宋正坤,徐仲历1988:42)。具体来说,是指“作者在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蔡庸礼,蔡福中2010:68)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常使用五格、比较短语、比较从句以及词汇手段来形成对比。对比的运用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读者感受更为强烈。
  重复(повтор)是指为了表达需要,重复使用某个单词(包括同义词)、短语或句子等的修辞手段,又称反复或叠用。(谭福华2009:87)具体来说,是指“作者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蔡庸礼,蔡福中2010:68)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忌讳冗余现象,但有意识的重复却能使行文达到极好的修辞效果。重复实际上可起到加强语势、强化主题,进而抒发强烈情感、表达深刻思想、增强语言节奏感的作用。
  下面,就以《童僧》中情节发展较为缓慢的序言部分和情节发展较为迅速的第15小节为例,来看看莱蒙托夫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修辞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2.《童僧》中重复与对比的合理使用
  2.1 形式与内容:诗歌格律
  艺术作品的内容要求特殊的美学表现形式。在艺术作品中,形式从不是最终目的,作品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内容本身的价值和这个形式对这些内容的审美体现来判断的。内容和形式的依赖性是相互的,在艺术作品中,形式需要完全地表达内容,是为了内容而存在的。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织,相互融合。(Васильева 1975:10)因此,《童僧》中诗歌内容也对其形式及其修辞手段的运用起到决定性影响。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在诗歌格律这一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将“重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诗歌全750行,都是用同一个格律完成的,即四音步抑扬格;重音都落在诗行结尾上,即都使用阳性韵;全诗几乎都使用了二、三有时甚至是四行的相邻韵。
  全诗在格律上的重复似乎不可避免地会使人感觉无聊,以序言部分为例。在第一部分诗的序言开头,确实有一些无味,给人一种平铺直叙、情节在催眠般迟缓发展的印象。例如:
  但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事实上,作者不仅仅只用了上述这些手段,如韵律、节奏和押韵的重复,他还运用了诗句间停顿和语段停顿的一致性、句法结构的静止性,即“缓慢句法”(指大量大规模展开的句子、大量同等成分和独立短语、复合句中分句之间的无连接词的联系等)、用诗行中部第三个音步来延长句子的连续“缓和”等手段来描绘一幅静止、荒凉的画面,同时也交代了这首长诗的背景:在高山后面有一座破烂的修道院、里面只有一位白头的老翁在打扫墓碑上的尘埃。(Васильева 1975:56)
  需要强调的是,诗歌创作的语言形式本身很少会有独立意义,它作为体现诗歌内容的手段,虽然能强化或弱化内容的表现,但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内容的强烈影响。(Васильева 1975:55)因此读者很容易就会发现,诗歌开头21行中,情节发展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里“重复”的使用更主要的是与这几行诗本身的内容发展有关。
  下面再来看看序言这一部分最后独立出来的五行诗,它们是用同样韵律、节奏和押韵写成,但却能够使读者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与前21行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样,在诗歌其它的章节中,读者可以发现大量节奏、韵律的重复,却很少会感觉单调,这是因为诗歌的每一部分在内容层面都非常独特,对比鲜明,因此在这序言部分的后五行以及全诗的其他章节中,对节奏、韵律、语调的重复是作为仅有的、必要的手段,来平衡这种内容上的多样性,使诗歌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平衡和统一。
  2.2 整体与局部:形象构建
  在该诗中,莱蒙托夫运用了大量形象的叠加和语义的重复来表现每一节的分主题,我们以情节转折较为明显的第15节为例:
  从整体上看,首先应该指出,15节之前的章节内容与之后章节的内容是具有鲜明对比性的。本诗中15节之前描绘的完全是另外一种视觉和情感基调的画面:童僧愉快的梦境、萌芽的爱情、关于爱情的甜蜜烦恼、月光、宁静的黑夜等,这份宁静又因为渴望已久的雪峰上银色的光辉和潺潺的水声而变得鲜活,因为安宁的小屋里火光的闪烁而变得温和等。在前14节中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故事情节也随着这幅画面不疾不徐地展开着,只是在14节的最后,作者突然笔峰一转,直接点出童僧他“迷路了”,从而有了15节以及之后情节迅速激烈的展开。
  如果把15节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那么我们可以依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以下两个对比鲜明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行诗,主要讲述了童僧一开始迷路时,心中勇气尚存,与大自然激烈搏斗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第9到第17行,讲述的是童僧在经历过徒劳的斗争后,逐渐丧失希望,开始放声哭泣的情节。最后六行诗则是童僧内心的宣言,并不涉及情节发展。
  如果我们逐层分析,又会发现,前八行诗内,作者也安排了三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分主题:前三行诗描绘了激烈但徒劳的斗争画面,一切都是动态的、充满激情的;第四、五行在读者脑海中生成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印象,其内容可以概括成森林中“令人害怕的静止”;第六、七、八行诗描写了令童僧感到恐惧的黑夜。
  从以上整体至局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内容、情节的安排上,故意构建了大量画面动静态对比、心理落差对比、情节发展的快慢对比等,使读者在诗歌格律的大量重复下,不会感到索然无味。同时,如果我们逐行分析的话,又会发现作者在这大量对比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的叠加和语义的重复来表现每一节的分主题,以该节前八行诗为例。
  首先看前三行。前三行描写的是童僧同大自然激烈但徒劳的斗争画面。为了突出斗争的激烈和绝望,作者运用了“枉然地”、“愤怒地”、“撕扯”、“绝望的”这四个语义上情感表达相似的词参与了激烈、绝望这个形象涵义的构建,这个涵义并不仅限于这些词单个意义的总和,而是这些词审美上的内涵综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不能用单个词表达出来的综合。另外参与构建这个内涵的还有“有时”和“撕扯”、“荒荆野榛”和“藤萝”的形象内涵,以及片段中的一些爆破音组。
  接着来看中间两行。这两行描写的是森林中“令人害怕的静止”。在表现森林“静止”这个形象内涵时,作者运用了“尽是”、“无穷尽”、“越来越”这三个词和短语的语义重复和叠加来表现森林长时间的、永恒的重复和不变,而“周围”则表现了森林的无处不在。在表现森林“令人害怕”这个形象特征时,作者用的是“茂密”和“怕人”来表现森林使童僧感到害怕的原因:危险而又茂密。所有这些都是森林的特征,以上这些词的叠加和语义重复就是其特征的表现并使这些特征更加活化,因此这些特征才会给人以害怕的感受,似乎森林在外表的静止下隐藏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最后来看后三句。后三句描写的是令童僧感到恐惧的黑夜。在这三句中,作者仅仅只用了“黑色的”和“黑暗”这两个词的语义重复来表现黑夜,其令人恐惧的部分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眼睛”和“睁着”来表现。黑夜的抽象特征在这里变成了某种怪兽,这个形象传达了笼罩着童僧的无能为力的恐惧感。怪兽无所不在又洞察一切,它用“百万只黑色的眼睛”注视着童僧,但自己却默不作声,在这样的黑夜面前,童僧是无助的、绝望的。
  尽管这三部分诗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对立,并且能够相互独立,但它们中也存在统一、连续和共同的发展线索将这八行诗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满缠着”和“茂密”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并相互强化,以下这几组词也是被共同的特征以及语义的重复联系在一起的:“枉然尽是无穷尽周围”、“枉然绝望怕人”等。森林的巍然不动更突出了童僧努力的徒劳,绝望转变成了害怕——这就是这八行诗片段中情感的变化。除了词汇上的语义重复之外,韵脚的重复(如OM-OM,C-3等)也将各部分牢牢联系在了一起。
  3.结语
  本文仅仅只选取了长诗的两小节来进行分析,事实上,在整首诗中,对比的出现是连续性的,一个加一个地叠加、一个接一个地传递,除了以上重点分析的内容动静发展的对比外,全诗中还存在浪漫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内容的对比、童僧自己生理上的软弱和精神上的坚强的对比、老修道士的态度与童僧态度的对比等。作者在对比的过程中又会不断使用形象叠加和语义重复来加强这种对比,用跨越式的词汇重复和格律重复来加强语篇的衔接,推进情节动态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莱蒙托夫对于对比和重复这两种修辞手段的使用原则是:用形式的重复来缓和内容上的强烈对比;用语义的重复和形象叠加来加强内容上的对比和语篇的衔接。这两个原则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形式的对比冲突来缓和内容上的重复等。将对比和重复这两个修辞手段合理使用,不仅能使文学作品张弛有度,也能让读者感到兴趣盎然。
其他文献
什么是红的?  玫瑰是红的。  什么是蓝的?  天空是蓝的。  什么是白的?  云朵是白的。  什么是黄的?  梨子是黄的。  什么是绿的?  小草是绿的。  什么是橙色的?  橙子是橙色的!
期刊
一只小猪,每天都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背心。它上班去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嘴巴里哼着一支好听的童谣:吧嗒吧嗒,吃吧吃吧;吧嗒吧嗒,笑吧笑吧。  它走上那条长长小路的时候,小白兔的出租车就等着它了。小白兔的出租车很小,小猪一上出租车,那出租车就要摇三摇晃三晃。然后,出租车嘎吱嘎吱呻吟着就开了。  小白兔很愿意拉小猪,它说:“小猪虽然重一点儿,但那是沉甸甸的快乐。”  小白兔拉着小猪到立交桥前,小猪就下车
期刊
南南和星星人儿越飞越高。 南南往下一看,啊!地球上万家灯火,好美啊!汽车小得像甲虫,房子像火柴盒,根本看不到人。  南南觉得有点儿晕,不敢再往下看了。 他们的脚下是五彩缤纷的云朵,真跟仙境一样。他们越飞越远。不知道究竟飞了多长时间……  “到了。请你拉住我的双手,闭上眼睛,再两腿屈膝。好,睁眼吧。”星星人儿指挥着南南的动作。  南南定神一看,哇!一片金色的世界,到处金碧辉煌。  他们朝一座金屋走去
期刊
摘 要:如果说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数学学习能力,那么数学写作能力就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提升,是知识整合和内化的一种表现。当我们把教材中的目标,重难点挖掘出来,又以教师的理解,将问题通过多种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将问题的精髓讲透,达到学生快捷掌握方法的效果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单独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看错题,漏题,对题目不理解等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期刊
冬季是俄罗斯一年之中最美丽的飘雪季节。忽如一夜飞雪来,马路、人行道、院子覆盖雪被,树木换上银装,房顶戴上白帽。白然界就像雪域王国,四处白雪皑皑,万籁俱寂,听不到鸟鸣虫吟,飞禽走兽进入冬眠。  萨弗拉索夫(А.К.Саграсов)《小院·冬季》《冬季的路》《解冻》《冬景·解冻》  阿列克赛·康德拉基耶维奇·萨弗拉索夫(Алексей Кондратъевич Саврасов)是俄罗斯卓越的风景画
期刊
爸爸让笨笨去邮局发信,笨笨走了以后,爸爸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了。当笨笨回来后,爸爸赶忙问:“你有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你还没有把它投进信箱吧?”  “已经投了!不过,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  “那你为什么不说呢?”  “我以为你不想让我知道写给谁。”  幽默宝典  如果不在信封上写收信人的地址,就是一封送不出的信。笨笨却不知道,还天真地以为不想让他知道这封信写给谁。如果爸爸在信中有重要
期刊
爷爷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票友”。听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跑龙套,演些次要角色。如今上了年纪,着迷劲儿依然不减当年,不管什么时候嘴里总哼个不停,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能来上几句。“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花脸的张飞……”他张口就来。秦腔、京剧、豫剧、黄梅戏,都能来几句。唱念做打,惟妙惟肖。  爷爷就好似家里的“开心果”,只要他在家,家里便笑声不断。做饭时,他一边干着活,一边挥舞着大刀(菜刀)、金箍棒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的不断推进,智能机器人教学逐渐出现在了小学课堂中,人们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教学,来帮助小学生们塑造科技概念,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由此,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小学高年级中所开展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机器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优化措施,期望对智能机器人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中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 智能机器人 课堂教学  随着
期刊
中国,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曾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占我河山,侵我国土,欺我人民,中国身处危亡的边缘。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主权,为了国家的独立,浴血奋战。多少先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为了保全党组织的力量,面对敌人的恐吓和诱惑,立场坚定,宁死不屈,用自己年轻的生
期刊
我站在地图前,  仔仔细细地望。  奔流的黄河长江是你的血液和脊梁,  雪山草地上曾经的足迹留下了你的铿锵,  西柏坡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旗帜高高飘扬,  重灾区的救援场上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激荡,  “神舟”飞天结束了华夏人在梦中的徜徉。  妈妈告诉我,  你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你步伐矫健,气宇轩昂,  并赋予了我快乐成长的翅膀!  党啊,你的光辉照四方,  你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