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军:以“药”为火,百炼成“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以发表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上的“磷脂-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胶束促进对肿瘤的渗透性”入选为2007年中国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9年,他获得“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填补河南省10年来在此奖项上的空白;此外他还主持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多项科研工作……
  他就是河南大学药学院的杜钢军教授,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
  从无到有,十七年艰辛科研路
  因为研究需要,杜钢军经常与各大医院里的临床医生合作。很多医生都略带羡慕地问他,“杜老师,学校肯定给你们提供了很多科研资源吧”,“你们实验室的条件肯定比我们好得多吧”,外界虽羡,但做科研的酸楚只有杜钢军自己明白,“我们做科研,其实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
  2004年杜钢军从中科院读博回到河大,那时他做研究用的实验室几乎是空的,缺少设备,缺少材料,甚至连小白鼠都没有一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先是自费从北京买来一批实验用的小白鼠,和学生们一起饲养小白鼠,直到现在,为了节省资金,实验室的小白鼠也还是学生们自己饲养的。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做实验的平台,他带领学生们去北京,借助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平台做实验。从中科院返回河大时,中科院资助了他20万元的科研经费,他这才购买了第一批实验器材。回忆起17年前的场景,一切还恍如昨日。“资金有限,我们只能挑最紧缺的买,缺培养细胞就先买高压锅,只能先买最基本的”,他当时这样告诉学生。借助这笔资金,实验室才有了最基础的设备。
  “虽然我在中科院读博时接受的理念很先进,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我和学生们还没有办法开展实验,只能发表一些理论研究的论文。那时候条件不好,跟着我的前几届研究生真的很辛苦”,回忆起当时艰难的岁月,杜钢军的表情有些凝重,比起自己的艰辛,他更心疼的是当时跟着他的研究生们。
  为了实验室的建设,杜钢军多处奔走。他主动联系一些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来换取实验设备或是资金。往返与企业和实验室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实验室才慢慢起步。
  药学院副院长谢纳泽对杜刚军的印象很深,“杜刚军老师来自中科院那样的高平台,但面对当时药学院简陋的实验条件时他没有任何埋怨,而是立足于当时的条件勤恳踏实地做研究,仪器坏了他就亲自拿着扳手修,双休日、节假日的时候他也很少休息。”
  数十年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杜刚军和他的团队以发表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上的“磷脂-阿霉素自组装纳米胶束促进对肿瘤的渗透性”入选为2007年中国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9年8月份,他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该奖是我国药理学学科领域最高奖。
  “科研起步时的日子确实艰难,但是一步步攻克难关、做出成果,看到研制的药物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辛苦远不如欣慰更强烈”,杜钢军这样评价这十七年。
  执着奉献,一片丹心不为名
  从读研時踏进科研之路到如今成为硕士生导师,杜钢军走过了近二十年的时光,也奉献了二十年。每天早晨七点半,他就准时来到实验室,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周末对他来说更是“形同虚设”;就连过年过节,他也很少休息。
  对肿瘤药理的兴趣促使他走进科研之路,但他的执着,让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起初向期刊投论文时,因为理念缺乏实验支持,且不同于学界的主流观点,影响力十分有限等诸多因素,杜钢军团队的论文屡屡遭拒。杜钢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论文投出去才三天就被退回来。虽然论文屡屡被回绝,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不断尝试。那时杜钢军常安慰学生们,“别人不认可咱们,咱们也得继续潜心钻研下去,等咱们拿出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和成果,自然就会被认可了。”
  虽拥有让人艳羡的诸多荣誉,但杜刚军的眼里尽是淡然“做科研的人,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想让别人认可你,奉献精神一定要大于经济利益,不能过分追求名利。虽然我们的经济条件远不及腰缠万贯,但既已不愁吃穿,我们就要有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让全人类共同受益。”
  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杜钢军从不“藏着掖着”,所有的实验数据,完整的实验流程他都毫无保留地写进论文里,即使有时候他们的科研成果还未来得及申请专利。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带来损失,但他却从不在意,“我们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而是要引领大家正确认识肿瘤,让同行少走一些弯路,早日弄清楚肿瘤的发病机制,绝不能藏着掖着。”
  由于杜刚军在肿瘤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出色,平日里来寻求帮助的病人很多。杜剛军的研究生孟明静回忆,“病人来的时候,杜老师再忙都会先放下工作为他们看病开药,但病人们带来的礼物或者医药费老师从来都不收。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说,我们是研究药物的,就要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除却自身的科研任务外,杜刚军还担负着一年三百多节课的教学任务,这在教授中并不多见。“别人急功近利也好,急于求成也罢,但我们要沿着最初的方向不变,走好自己的路”,杜钢军的世界里,少了一份对于名利的追逐,多了一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洒脱。
  言传身教, 科研严师“慈父”心
  杜钢军的科研团队,自始至终就只有他和他的研究生们。课题紧、任务重,杜刚军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实验室,平时与同事们都很少照面。对于他而言,学生们就是除了家人外最亲近的人。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是令他们骄傲的学术大牛,是热心肠的“老中医”,是慈祥贴心的“家人”,是做实验时严格到“强迫症”的杜老师……
  “读了杜老师的研究生后,我们生病都不用去医院啦”,药学院研究生耿胜男语气里满是欣喜。考上研究生之后的暑假,耿胜男因为爱吃冷饮导致了面瘫,又急又怕的她正准备去医院,就接到了导师杜刚军的电话,了解到情况的杜刚军立即为她开了药方,并一直鼓励她,直到两个多月后耿胜男病好。“当时我还没有正式入学,跟老师不熟悉,他那么忙还一直询问我的病情给我开药,我感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那次生病导师的关怀让耿胜男记忆尤深。如今耿胜男和其他研究生生病时会直接联系自己的导师杜刚军。即便患上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杜刚军也从没有推脱过。
  嘘寒问暖,关心学生身体,杜刚军承担起了家长的职责;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进步,身为导师的他也丝毫没有掉以轻心。
  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每次进行动物的基本操作时姚静静从不敢大意,因为在实验中杜刚军对学生们要求十分严格,久而久之她也养成了严谨的习惯。让姚静静受益良多的还有跟随导师养成了端正的科研态度,“杜老师对待科研工作非常严谨认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际操作,每一步老师都要求细致、完美。”除了工作严谨,杜刚军还要求学生们“勤俭节约地进行科研研究”,“现在药学科研过程中,化学原料试剂大量浪费使用,不仅浪费资金还污染了环境。因此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勤俭节约地使用化学原料试剂,避免没必要的浪费和污染”,跟随杜刚军做科研的几年时间里,姚静静坦言自己学到了很多,无论是科研上还是生活上,杜刚军都是他们的榜样。
  让学生们印象很深的事情还有很多,平时实验辛苦,杜刚军总是会给他们带好吃的;节假日他们无法回家的时候会带着学生们聚餐;学生的家人身体出现不适,杜刚军也会热心地了解病情并拿出自己研制的药物送给他们……
  虽然自己工作繁忙,但杜刚军却时时关注着学生们的收获和成长。两星期一次的组会上,每个研究生都要向杜刚军汇报自己的工作,讲英文文献,以此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实验思路。
  作者简介:茅铃验(1996.11—),女,江苏省苏州人,河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其他文献
【摘要】:《苔藓》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加拿大)的短篇小说,该小说通过描写中年语境下的分居夫妻和丈夫情人之间的一天,向读者展现了中年时期异性间的角色差异。文章不再以女性视角,而是通过男性气质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对于激发读者的换位思考、宣扬男女平等的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男性气质;《苔藓》;中年语境  一、引言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被授予给一
期刊
【摘要】:方鸿渐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产儿,是特定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畸形儿”。方鸿渐的悲剧既是社会所致,也是他矛盾的爱情观和自身性格使然。总之,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悲剧原因  一.个人悲剧原因  (一)玩世不恭、自作聪明  方鸿渐不满旧社会的社会现实,可是往往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中锋的基本情况,由此引出中锋的定义:狭义上的中锋和广义上的中锋。继而对中锋运笔时的笔毫状态做简要概述。中锋运笔的优势在于:稳定性、灵活性、书写匀称性;劣势在于:很难使上力道。  【关键词】:中锋用笔;定义;优劣  一、中锋用笔概述  中锋用笔的概念最早源于中国书法,后来被运用到中国画当中,由此引发了中锋的辩证发展,丰富了中国书画的表现形式。中锋是用笔的出发点,是艺术家情感的
期刊
谈起青春,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总有一丝丝的恐慌。是的,青春正在离我而去。她离开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只能奋力地去追逐,我追着她,抓住她的尾巴,但是她总想摆脱我,我就抓紧一点,抓得再紧一点。我乞求着她,慢点吧!而她是多么的傲慢,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  青春就要离我而去,那我的青春都用在哪里了?突然一个穿着校服,扎着马尾的少女出现在了我的脑海。课堂上抬着小脸,认真地听老师讲着,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低下头匆
期刊
【摘要】:如今,在发展迅猛的包装设计行业,亮丽的色彩确实具有先声夺人的效应和感人至深的魅力。而消费者在追求生活丰富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生活的风雨,消费者的需求是商品生产和艺术设计的导向标,所以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的不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能设计适应市场就要紧密联系好消费者色彩情感化因素和包装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色彩;情感化;包装设计  1.色彩与情感化  色彩作为设计中
期刊
【摘要】:《赎罪》是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第九部小说。这部小说第一部围绕主人公布里奥妮的犯罪展开。本文将从布里奥妮的作品入手,探究布里奥妮的创作心理和犯罪动机。分析文本的过程,将以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分析作为理论支撑,用布里奥妮的小说创作为窗口,以犯罪对象的产生、犯罪实施的推动因素、犯罪的不可挽回性为线索,来对布里奥妮的犯罪过程的原因进行心理学探究。  【关键词】:赎罪;布里奥妮;犯罪心理;心理分析
期刊
开篇便是一个刑侦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奇怪的作战中心,杂乱的开会场所,疲惫的与会人员,捉摸不透的事实真相,当然,还有一头雾水的主人公。老人口中60年代苦难的回忆,游戏中三体世界隐藏的巨大秘密,现实中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倒计时,三者逐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无从求解的三体问题。但故事突然到此戛然而止,特警对三体组织的袭击以及对巨轮的伏击,突然结束了这一切,给这一切画上了句号。  问题的答案出乎意料,科学脆弱
期刊
【摘要】: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的泰斗。元丰二年,苏轼遭逢“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身居闲职,期间写下了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被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本文就《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研究、艺术特色作研究综述,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研究综述;教学建议  一、研究综述  (一)主题研究  由于这篇小品文的写
期刊
【摘要】:京剧锣鼓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锣鼓演奏有着严谨的传统程式,在舞台上沿袭至今。然而京剧锣鼓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多年来,其变革与创新一直与京剧艺术的发展同步进行。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京剧锣鼓  锣鼓起风云,虎啸龙吟,黄钟大吕荡乾坤,律卷轰雷惊耳聩,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高亢低淳,氍毹天地展昆仑,声畅腔浓声韵美,若品甘醇。  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京剧是中
期刊
在城市中长大的千寻因为父母的原因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学校,离开了自己的朋友,搬家去偏远的地方生活,她的父母看上去似乎对这一变动十分满意,当她的母亲让她看看车窗外她即将要转入的新学校时,她表现得兴趣缺缺闷闷不乐,很明显她自己并不愿接受这些变动,但是她却毫无办法,因为她是小孩,所以很多事没有机会自己选择。当一家人迷路到了隧道前时她非常害怕,不愿意进去,但自己的父母执意要进去一探究竟,她的妈妈甚至松开了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