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的理性审视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评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局限性问题,限制了学生评价原本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审视,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生;评教;审视
  
  近年来,各高校都把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多数学校学生评教的结果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大,约占50%-70%。实践证明,由于学生全程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有着最直接、最生动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评教效果无可替代。然而,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总会伴随着问题而发展,以某校为例,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20%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评价指标内容,不清楚学生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而对于学生评价结果,近50%的教师持无所谓态度,只有10%的人对学生评价有紧张心理。这组数据表明,当前对学生评教的现状仍存在不少争议,许多教师认为学生评价教师会存在诸多局限性问题,限制了学生评价本身价值的发挥,学生评教的不足渐露端倪,因此,有必要对现行高校学生评教机制进行理性审视。
  
  一、目前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评教体系设计不够科学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大多是由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自行组织人员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评教的主客体往往很难全程参与,个别环节更是无从过问,导致评教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为之削弱,出现评价指标单一且不具体的现象。例如,在某些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益和教学特色六部分,对教学内容指标的内容描述为“内容充实、新颖,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然而,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基本是陌生的,课堂上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于教师一节课究竟讲多少内容才算充实,该课程的新颖度如何,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等均难以把握,而要做出评价更显得能力不足。因此,如果评价指标的设计仅从教学质量的全面性来考虑而忽视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水平,就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形式性。另外,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构成、认知规律和教学模式,例如,理论课与实践课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侧重点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全一样的,实践课更关注强化基本技能和素质养成训练,对于教师的操作准备、实施、指导以及总结讲评更为看重,而理论课更偏向于课程的完整讲授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果这两类课程都采用同一评价指标,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失之偏颇的现象。
  (二)评教时间值得商榷
  在评教的实施时间上,许多高校是安排在期末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认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一个教师的讲课质量的高低是相对于同期参与教学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得来的,期末评教能更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本学期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整体情况,便于拉开评教档次[1]。但笔者认为该做法值得商榷,原因在于:一是评教的时效性不够,教师只能在下学期看到评教结果,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二是学期末正是学生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各项任务头绪较多,容易出现应付差事、随意打分的现象;三是容易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成绩高的评教分数就高,成绩低的评教分数就低。
  (三)评教过程易产生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在经济学中指市场竞争中出现 “优汰劣胜”的不健康状况,对于学生评教,则是指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反而可能被评为较低的分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方面,即学生在评教时表现出“晕轮效应”、“情绪效应”等心理误差。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的局限性以及情感上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在评教过程中易受个人好恶和表面现象的影响,出现评价误差,尤其在师生关系中,71%的学生明确表示“师生关系好必定打高分”。二是教师方面。在评教时,对学生要求宽松的教师往往易赢得更高的分数,这对要求严格的教师难免是一种心理冲击,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产生逆向选择的不利后果,有悖于学生评教的初衷[2]。
  (四)评价结果容易流于形式
  很多高校在处理评教结果时仅仅满足于在教学会议上一笔带过,却没有对评教结果进行充分的利用,如没有组织教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体反思和回顾,没有就如何改进教学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直接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而没有从诊断、发展、改善的角度来利用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学生评教的初衷事与愿违。
  
  二、学生评教实施策略的优化
  
  (一)科学制定评教指标
  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生评教体系。首先,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应是评价者与被评者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评价双方在设计指标时需要全程共同参与,这不仅使学生能更充分的理解各评价指标的涵义而便于做出合理分数,也能使教师心理上接受并配合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其次,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科而有所区分。在确定评教指标时,应在几项基本指标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特点并兼顾文、理、艺、体教师的利益,设计出不同的评教
  表[3]。最后,评教指标应主客观结合。客观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态度、内容等,主观评价包括学生的收获及对教师的希望和建议,这种两种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二)合理安排评教时间
  评教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对评教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笔者建议,学生评教应贯穿教学始终,在实践中可采取这样三种方式:一是平时评价和反馈。一般由教师在课堂独立公开实施,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把结果以文字形式上报存档。二是课程进度中期进行评价。此时学生对课程及教师已具备足够的熟悉程度,便于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接到反馈意见后也能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形成师生间的良性循环。三是期末问卷调查。安排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前,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实施,并对评教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反馈[4]。
  (三)谨慎处理评教结果
  大多数学校在处理评教数据时采用的是低分阀值、无效填涂处理、高分低分排除等方法来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对新课与老课进行加权平均更为准确,因为教师上新课花费的功夫多,但效果并不一定与其水平成正比例。更重要的是,评教只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应该由一堂或几堂课的效果决定” [5],同时,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将学生评教结果与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评教的作用。
  (四)完善师生沟通渠道
  学生评教只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种方式,其核心应是通过评教加深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多项专题讨论对如何改进和完善学生评教工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争鸣,同时拓宽教育渠道,为每门课开辟一块师生可以互动的空间,在空间中,师生可以进行习题发布与问题解答,也可进行聊天,把实体课堂延伸到网络课堂,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增进师生间的良性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学评价、诊断、反馈、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淑凤等:学生评教的时间安排在期末为好[J] .中国军事教育,2009,(1).
  [2]喻源:高校学生评教的逆向选择与对策[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3]邱文汇:高校学生评教方案的优化[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5).
  [4]陶玮:从权利的角度再议学员评教时机的安排[J] .中国军事教育,2009,(6).
  [5]路宁宁:高校学生评教理论与实践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社会实践模拟功能已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得到了证明。但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团的管理也必然面临着改变和提高。如何管理好学生社团使社团顺应时代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体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锻炼?这对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社团;功能;管理  
期刊
摘 要:对近十年来的文献检索说明,目前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赛前心理问题。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项目的运动成绩已经接近人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比赛中获胜,运动员赛前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广大的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田径运动;赛前心理    前言    随着现
期刊
摘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将活动课正式纳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历史学科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活动课课型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它是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实践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的知识与能力、情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创设情境,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不再是负担。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很大。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培养
期刊
摘 要: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思想意识提高到以“人和自然的共同为本”,以“尊重自然为先”的高度上来。本文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论述,“藐视自然”只能把人类推向生存的边缘,“尊重自然”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自己的敬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际上也是维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湿地物种丰富、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是市民休闲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关键词:生态系统;湿地;西溪湿地    引言    有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的管理,第二个层次是“神”的凝聚。班主任如果能够通过努力使一个班级达到“形神统一”,最终实现“无为而治”,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高层次的班级集体,而“无为而治”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
期刊
教学设想: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以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典雅而驰名中外,受到全世界的赞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民族风格,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智慧和力量。  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全面介绍故宫建筑的说明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的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文本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篇文章最初是为广
期刊
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传世之作,书中作者带着苍凉的低调调侃了两个生活在相似的大家庭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遭遇。本文试图从二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传递的隔阂与错位的角度来叙述范白二人在乱世中内心所遭遇的真挚爱情。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化隔阂;信息错位;倾城之恋    倾城倾国”一词本出自《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据此典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教师权威的解读,以及对教师权威发展的历史梳理,辨析了教师权威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制度和教师个人素养两个层面重新审视构建新型教师权威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权威;历史梳理;权威构建    教师权威是个动态概念,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容。由于教师权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直受到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力度之大、波及范围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以下观念: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个性观念、人性观念、终身观念和未来观念。《普通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而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学科、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几乎是无处不在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核心学科的地位。将现代教育思想渗透到《普通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道德素养高、专业技能水平高、开拓新型能力强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