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可以从备课内容、导入设计、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反思,探讨有效的反思性的教学策略,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后大胆创新。
关键词: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8-2
教师反思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何谓反思?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必备能力之一,是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二、教师如何自我培养反思能力
1.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反思意识。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视野是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的、充实的头脑,才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因为,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则借鉴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等。教师自身应重视这些新的思想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2.记载日常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师自我反思必须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反思阶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计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下堂课发扬和改进。
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从知识及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法。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做好课前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学生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可预料发生的情况等及时反思并进行有效调控,在和学生互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课中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内容的教学时,原本以为这些内容结构清晰、流畅,只要讲解清楚即可,而事实上,学生空间概念较差,对这些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上表现困难。为此,本人从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入手,当堂就指导同学们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并让他们在指导下自己演示地球公转过程。经过修改的教学实践,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明显提高。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甚至有时会发觉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课后反思就是通过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肯定成功,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力,指导现在及未来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从导入新课、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并以教学案例或叙事研究的方式写出总结材料,可作为自己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在讲授南方低山丘陵的地理知识时,我根据知识的特点,层层设问,效果很好。最后设置了一个很灵活的问题:丘间水库的功能有哪些?水库的经济效益学生能很快回答,但是水库的生态效益(防洪、保持水土即沉沙)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我心里一着急,正确答案一下子从我的口里冲出来。课后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使多数学生失去了一次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从学生的眼神中可看出他们并没有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正确答案,而是失望,因为老师的冲动、急躁,使他们没有成就感……通过反思,我想我应该不会重犯类似错误。 而且很重要的一条,写这类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总之,“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我们应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3.观摩相互交流,促进全面反思。观摩他人的教学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可以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则能更多地促使自己提升反思能力。我们在观摩过程中,要自我约束,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上课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自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另外,我们应大胆主动地开放自己的教学过程,“逼”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重视收集来自学生、其他教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久而久之,我们自身的教学理念必定有所升华,教研能力必定有所加强,技能技巧必定有所提高。
4.依托教育科研,发展反思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撰写教学论文,其研究课题源于教学实践,源于现实生活,是对教学问题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批判、反思、修正的过程。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不对其工作进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疲惫心理,觉得没有“味道”。而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的。持久地开展教育科研,便会产生永久性反思动力,在“反思—科研—反思—科研……”循环往复中,反思能力会逐渐提高。
总之,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仅凭借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重复的教学实践,应更自觉地树立反思意识和系统科学的反思行动,开展反思性教学或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理性意义上的反思。“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实践,其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和改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相互交流;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8-2
教师反思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何谓反思?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必备能力之一,是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二、教师如何自我培养反思能力
1.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反思意识。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视野是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的、充实的头脑,才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因为,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则借鉴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等。教师自身应重视这些新的思想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2.记载日常教学,反思教学策略。教师自我反思必须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反思阶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计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下堂课发扬和改进。
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从知识及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法。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做好课前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学生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可预料发生的情况等及时反思并进行有效调控,在和学生互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课中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内容的教学时,原本以为这些内容结构清晰、流畅,只要讲解清楚即可,而事实上,学生空间概念较差,对这些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在课堂上表现困难。为此,本人从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入手,当堂就指导同学们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并让他们在指导下自己演示地球公转过程。经过修改的教学实践,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明显提高。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甚至有时会发觉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课后反思就是通过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肯定成功,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力,指导现在及未来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从导入新课、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并以教学案例或叙事研究的方式写出总结材料,可作为自己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在讲授南方低山丘陵的地理知识时,我根据知识的特点,层层设问,效果很好。最后设置了一个很灵活的问题:丘间水库的功能有哪些?水库的经济效益学生能很快回答,但是水库的生态效益(防洪、保持水土即沉沙)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我心里一着急,正确答案一下子从我的口里冲出来。课后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使多数学生失去了一次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从学生的眼神中可看出他们并没有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正确答案,而是失望,因为老师的冲动、急躁,使他们没有成就感……通过反思,我想我应该不会重犯类似错误。 而且很重要的一条,写这类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总之,“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我们应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3.观摩相互交流,促进全面反思。观摩他人的教学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可以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则能更多地促使自己提升反思能力。我们在观摩过程中,要自我约束,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上课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自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另外,我们应大胆主动地开放自己的教学过程,“逼”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重视收集来自学生、其他教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久而久之,我们自身的教学理念必定有所升华,教研能力必定有所加强,技能技巧必定有所提高。
4.依托教育科研,发展反思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撰写教学论文,其研究课题源于教学实践,源于现实生活,是对教学问题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批判、反思、修正的过程。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不对其工作进行研究,久而久之就可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疲惫心理,觉得没有“味道”。而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的。持久地开展教育科研,便会产生永久性反思动力,在“反思—科研—反思—科研……”循环往复中,反思能力会逐渐提高。
总之,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仅凭借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重复的教学实践,应更自觉地树立反思意识和系统科学的反思行动,开展反思性教学或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理性意义上的反思。“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实践,其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和改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