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里循逻辑:议论文举例论证后的分析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事例代替说理,是同学们写作的通病。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立意肤浅,结论草率。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举事例,还应对事例进行分析。分析说理是梁柱,援引材料是墙瓦。如果分析不透彻,说理不充分,材料即使再多,也只不过是一堆没有骨架的肉,一摊没有枝干的叶。我们应该认识到,议论文质量的高低,除了论点的正确与否、论据的典型与否外,最主要看分析是否全面、深刻、辩证。同样一个论点,所用的事例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分析的深入程度不同,其质量就大不一样。那么,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呢?
  一、揭示原因,发掘内涵
  也就是举了事例之后,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样的事例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如下面的作文片断: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
  这个片断作者并没有举例一举了之,而是进行了恰当的分析。这段话运用的是因果分析论证法。文章先列举了三国时马谡失街亭的事例,然后深入分析街亭失守的原因是马谡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水到渠成地得出了“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一观点。
  二、假设分析,反面论证
  假设分析就是举出典型事例后,故意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表现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则从正面假设,得出的结论都可体现论点的正确。如下面的作文片断: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这个片断较好地运用了假设分析的方法,文中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就……”、“假若……就……”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三、分析意义,以小见大
  这种分析的特点是举了事例之后,要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这个事例所缊含的道理和意义,从而以小见大地证明文章的观点。比如: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犯下的罪行的忏悔,
其他文献
本文就2016年江苏高考英语各题型失分情况作一些分析。  首先是听力。考生不知道审题、听不懂部分关键词是导致听力失分的原因。根据《英语教学大纲》、《高考英语指导意见》和英语教育专家要求,考听力之前,要把题目看清楚,预测它想考什么,在听的过程中仔细听内容,勾出答案后,马上看下一题,当听不清楚时,快速勾出答案,不要在这个题上纠结太久。听完之后,把答案快速填入答题卡中。但从对2016年高考英语听力的分析
分段函数历来是高考中的“常客”.所谓分段函数指的是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有不同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由于是分段定义的,与一般函数有着明显的区别,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3)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中的“{”与方程(或不等式)组中的“{”的含义是不同的,后者是“并且”的意思,“{”中的要求
含“新信息”背景的数列问题,以其难度通常位于试卷的最后一题.此类问题有以下几个难点:一是对于新的概念与规则,学生在处理时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易抓住信息的关键部分并用于解题之中,二是学生不易发现每一问所指向的知识点,传统题目通常在问法上就直接表明该用哪些知识进行处理,例如“求通项,求和”.但新信息问题所问的因为与新信息相关,所以要运用的知识隐藏的较深,不易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向.三是此类问题在设计时
摘 要:2016年淮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27题,融知识、能力考查与价值引领于一体,令人回味。我们从试题赏析中感悟到,应指导学生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精彩展示信息素养;疑中拨雾,授之以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亮点赏析;核心素养;教学启示  乍看2016年淮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27题,似显平淡无奇,但仔细品读,却真有点
A  假如你是我市某中学高三学生李华,最近你们班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 (Advance With English) 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根据调查内容写一篇短文,并代表全班同学用e-mail发给牛津英语出版社编辑,并提出你的建议。    注:1.词数150。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参考词汇:模块 module  Dear editor,   We hav
从本质上讲,小说属于叙事文学,叙述有关“人”的事情。我们研究小说,就是要研究“小说说了些什么”,“小说是如何说的”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而不那样说”。  一、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另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真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鉴赏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  1.考情分析  年号卷别作者朝代作品体裁设问方式题型分值  2011广东苏轼宋减字花  木兰词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时节是什么时候?简答题3  2011安徽欧阳修宋琅琊溪七绝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简答题4  2014山东陈与义宋寻诗两  绝句七绝“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简答题4  2014天津黄
限于既有的认知水平,高中生在阅读材料时往往存在着对物理、事理、情理等看不清、悟不透、辨不明的思维瓶颈,以致认识深度不够。但“明理”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涵泳濡养、潜移默化。下面,我们编辑了三组“明理”思维训练题,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洞开妙理。  一、观察漫画,揣摩哲理  1.对下面这幅漫画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适合自己的,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  B.站在对方角度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r Smith made his concerns about the changes that had been introduced at work.     A. plain B. perfect  C. easy D. ambiguous  2.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