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伐利尤单抗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度伐利尤单抗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度伐利尤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度伐利尤单抗致ADR的文献报道20篇,20例患者共发生31例次ADR,男性14例,女性6例,主要为60~69岁的患者(10例,50.0%),38.71%ADR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眼部等.结论:临床使用度伐利尤单抗应加强监测,警惕其ADR,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和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MTHFR的基因多态性,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测定MTX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结果:MTHFR C677T TT型和A1298C CC型患儿在HD-MTX化疗后24、48、72 h的血药浓度结果均显著高于CC、CT型(P<0.01).C677T TT型患儿发生血小板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巴曲酶组(46例)与纤溶酶组(4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纤溶酶组则联合纤溶酶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成本,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巴曲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NIHSS、AD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纤溶酶组比较差异无
1例88岁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2周,加重1 d”入院.入院后经抗感染治疗后病情稳定,于入院第25天停用抗感染药物.入院第32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先后给予美罗培南、氟康唑、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入院第50天停用利奈唑胺,给予万古霉素.药物调整后第2天,体温再次升至39.6℃,呈稽留热(39.5~40.0℃),出现相对心动过缓.药师积极查阅文献、详细分析患者用药及病情,协同医生及时识别并判定为药物热,于入院第53天停用所有抗感染药物.此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人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浓度.方法:以盐酸米诺环素为内标,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样品.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24:76,v/v,pH=3.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6 nm;进样量50μL.结果:人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校准曲线在0.10~5.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质量浓度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0%,提取回收率在99.43% ~116.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与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2001年1月 –2010年12月99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与肿瘤风险的相关性行队列研究.统计分析患者肿瘤风险的相关指标,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胺碘酮cDDD值和肿瘤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发生肿瘤的预测因子,并考察低、中、高胺碘酮cDDD值患者肿瘤发病率的差异.结果:44例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与正常人群相比肿瘤患病风险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男性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肿
1例13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横纹肌肉瘤伴重度癌痛”,入我院行抗肿瘤治疗.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的癌痛治疗,协助医师调整疼痛治疗方案,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爆发痛及时处理,患者在院期间疼痛控制良好.临床药师后续对患者院外疼痛控制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及监测,调整患者院外疼痛治疗方案,患者至下次化疗期间疼痛控制良好.目前针对儿童癌痛的规范性诊疗资料较少,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重度癌痛儿童疼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并对患者院外用药进行监测及随访,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参考.
1例46岁男性患者,因“高血糖11个月余,多饮多尿3个月”入院,既往右腮腺转移性鳞癌术后、放疗后.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约4个月余后出现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泡沫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入院诊断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暴发性1型糖尿病,予以停药、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排除并发症、合并症和PD-1抑制剂相关的其他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2周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目的:探究橄榄苦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肝蒂夹紧60 min再灌注90 min的方式制作大鼠HIRI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围术期橄榄苦苷治疗组(C组)、术前橄榄苦苷治疗组(D组),C组和D组分别在术前2 h和术前10 d予橄榄苦苷40 mg·kg-1·d-1.收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肝组织样本,进行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比较以及组织病理学的评估.结果:C组和D组的肝功能、组织氧化应激参数、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qd)治疗,用药2个月后患者入院检查血常规示:WBC 3.1×109·L-1,RBC 2.6×1012·L-1,PLT 51×109·L-1,骨髓穿刺+涂片提示骨髓增生低下、三系减少.考虑为丙戊酸钠导致的三系血细胞减少,遂停用该药,改为左乙拉西坦治疗.患者停药15 d后复查血常规示:WBC 5.5×109·L-1,RBC 3.62×1012·L-1,PLT 128.7×109·L-1,三系血细胞减少情况逐渐好转.2周后复查血常规示:WBC 5.6×1
目的:了解我院5-HT3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1月 –2021年6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288例住院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科室、适应证、药品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8例患者中有72例(25.00%)存在不合理用药,包括超适应证用药(48例,66.67%),给药剂量不适宜(16例,22.22%),重复用药(7例,9.72%),用药时机不合理(1例,1.39%).结论:我院5-HT3受体拮抗剂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