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臂丛麻醉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中麻醉采取氯胺酮-芬太尼联合麻醉,B组患者麻醉采取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并且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关键词】 臂丛;氯胺酮;芬太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99-01
小儿麻醉观察应用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的方法对手术患儿进行麻醉,并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改变传统单一用药观念,寻求更适合小儿麻醉的方法,减少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12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有患者60例,其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5±1.2)岁;B组有患者60例,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2.5)岁。手术前两组患者均已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且,年龄、体重、性别、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5mg/kg、苯巴比妥钠2mg/kg、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取仰卧位,肩背垫一薄枕,不行气管内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呼吸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开放静脉通道后,两组均咪达唑仑0.1mg/kg静脉注射,A组氯胺酮100mg+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20ml;B组先以0.5%-1%利多卡因2-6mg/kg(加1:200000肾上腺素)做肌间沟或腋路麻醉后,氯胺酮100mg+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20ml,两组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静脉注药。A组开始15min注速为5-15ml/h,之后维持在2-8ml/h;B组开始15min注速为2-8ml/h,之后维持在1-5ml/h,均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术毕前5-10min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期间患儿HR、RR、SpO2,术中、术毕观察患儿体动反应、睫毛反射、溢泪、分泌物、呼吸及苏醒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两组HR、RR、SpO2改变幅度比较 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需要,A组患者苏醒时间、躁动现象、呼吸道分泌物均明显高于B组。同时A组患者的HR、RR、SpO2的改变幅度也高于B组患者的HR、RR、SpO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婴幼儿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善,气管较细,声门下较狭窄,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时,易损伤呼吸道及死腔增加,且导管内径小,易被粘痰阻塞引起通气不良和CO2积蓄,术后容易发生插管后气管狭窄等。而婴幼儿静脉麻醉时若注意药物配伍和用量,加强呼吸管理,亦可行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从而免除了气管插管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氯胺酮(K)是具有较强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有心血管兴奋,苏醒期精神症状、躁动等并发症,芬太尼(F)为短效强镇痛药,较大剂量有减慢心率,肌肉僵硬,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高浓度或大量局麻药面临直接神经毒性作用的最大危险,以上药物均不宜单独作婴幼儿静脉麻醉。从观察结果分析,小儿臂丛辅以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配伍方法,大大减少了它们的副作用,各药物间有协同相加作用,彼此取长补短。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因此,小儿臂丛麻醉辅以氯胺酮-芬太尼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豪.当代麻醉学[M].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9.
[2] 李芬.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6-1557.
[3] 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9:696,702,703,704.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1.
【关键词】 臂丛;氯胺酮;芬太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99-01
小儿麻醉观察应用臂丛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的方法对手术患儿进行麻醉,并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改变传统单一用药观念,寻求更适合小儿麻醉的方法,减少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12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有患者60例,其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5±1.2)岁;B组有患者60例,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2.5)岁。手术前两组患者均已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且,年龄、体重、性别、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5mg/kg、苯巴比妥钠2mg/kg、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取仰卧位,肩背垫一薄枕,不行气管内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呼吸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开放静脉通道后,两组均咪达唑仑0.1mg/kg静脉注射,A组氯胺酮100mg+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20ml;B组先以0.5%-1%利多卡因2-6mg/kg(加1:200000肾上腺素)做肌间沟或腋路麻醉后,氯胺酮100mg+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20ml,两组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静脉注药。A组开始15min注速为5-15ml/h,之后维持在2-8ml/h;B组开始15min注速为2-8ml/h,之后维持在1-5ml/h,均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术毕前5-10min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期间患儿HR、RR、SpO2,术中、术毕观察患儿体动反应、睫毛反射、溢泪、分泌物、呼吸及苏醒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两组HR、RR、SpO2改变幅度比较 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需要,A组患者苏醒时间、躁动现象、呼吸道分泌物均明显高于B组。同时A组患者的HR、RR、SpO2的改变幅度也高于B组患者的HR、RR、SpO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婴幼儿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善,气管较细,声门下较狭窄,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时,易损伤呼吸道及死腔增加,且导管内径小,易被粘痰阻塞引起通气不良和CO2积蓄,术后容易发生插管后气管狭窄等。而婴幼儿静脉麻醉时若注意药物配伍和用量,加强呼吸管理,亦可行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从而免除了气管插管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氯胺酮(K)是具有较强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有心血管兴奋,苏醒期精神症状、躁动等并发症,芬太尼(F)为短效强镇痛药,较大剂量有减慢心率,肌肉僵硬,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高浓度或大量局麻药面临直接神经毒性作用的最大危险,以上药物均不宜单独作婴幼儿静脉麻醉。从观察结果分析,小儿臂丛辅以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配伍方法,大大减少了它们的副作用,各药物间有协同相加作用,彼此取长补短。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因此,小儿臂丛麻醉辅以氯胺酮-芬太尼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豪.当代麻醉学[M].6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9.
[2] 李芬.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6-1557.
[3] 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9:696,702,703,704.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