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招生制度、评价机制等办学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以道桥专业为例,集中体现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及适用的岗位群定位模糊,课程结构设置重复或脱节;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向“三结合、八对接”方向转变,课程标准中没有反映出这种变化在课程内涵上的差异等方面,为解决以上问题,进而提出课程体系衔接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中高职 道桥专业 课程体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复脱节现象:中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传统的形式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模块,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职业岗位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三部分。看似有一定区别,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如人文素质模块,由于中职生起点低,就业需求导向位于行业低端,中职学校过于注重道桥专业学生施工等专业专项技能培养,忽视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交往等社会能力培养,影响中职生升入高职后的继续学习和新环境的融入,而高职生由于经历了高中阶段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和适应能力明显高于中职生,从入学起点上造成的惯性力,将导致专业基础课程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以致影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2)道桥专业课程标准脱节:课程标准主要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涵、课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入手制定。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说明不明确,课程结构存在重复现象,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既强调对学生桥梁施工维护识图等综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严谨创新等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桥梁工程检测与监理管理、一定的计算机处理和工程组织施工等拓展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标准对中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缺乏系统研究,专业能力重复培养、社会能力严重脱节,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整体性。
(3)道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脱节:目前中职道桥专业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技能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单一。高职道桥专业技能考试标准开发,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道桥工程技术专业12项综合能力和建设部制定的道桥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五大员)为依据,以企业标准为参照,以学生能力考试为主体,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尤其对于核心课程,出现了中职课程考核的面和考核方式与高职脱节的现状。
2 造成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重复脱节的原因
(1)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及适用的岗位群定位模糊:中职道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道桥施工维护等综合职业技能,在土木施工维护企业从事模板砌筑、钢筋绑扎等基本作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高职道桥专业主要是面向公路交通行业施工单位,从事现场施工检测、施工、监理以及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两者的人才培养规格和适用的岗位群定位不明确,都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甚至出现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同,用人单位无法区分中高职毕业生差异的情况。
(2)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由于中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导致培养的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定位模糊。对于人文素质课程,中高职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中高职学生各要达到什么标准说明不清;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岗位要求的核心技能没有区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向“三结合、八对接”方向转变,课程标准中没有反映出这种变化在课程内涵上的差异。
(3)缺少一体化的中高职道桥专业教材:针对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如对口升学、注册入学两类,对口升学是指同专业学生从中职升入高职,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注册入学相当一部分是从别的专业转入,完全没有基础,针对这两类学生往往统一上课,用同样的教材。文化基础课模块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针对的是高中阶段通过全國高考正规考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忽视了对口单招升入高职院,在中职阶段只学习了初等数学的这部分群体。专业基础模块以工程测量为例,没有进行模块化改革,教材中常用测量仪器使用、道桥建筑物工程施工测量、地形图应用等知识点重复浪费。专业课模块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教材存在路基路面基本构造内容重复,而设计计算模块脱节的现状。
3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衔接改革的方向
(1)构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把“企业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校企双轨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推进“订单式”(全程式订单、分段式订单)培养模式:依托南方高铁基地,校企合作继续推行“全程式订单” 培养模式,扩大“分段式订单” 培养模式,中职学生以分段式订单为主,对口升学后通过理论强化和综合素质培养,实行全程式订单;探索“项目式”(即2年基础+1年实训项目)培养模式,针对道桥工程特点和企业用人要求,实施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弥补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企业文化理念不足,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对应的岗位群差异,一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CAD制图、文献检索等方法能力的培养,以增强他们继续学习能力。二是要体现层次性, 中职道桥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产业链低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模板工、钢筋工等,高职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能取得的监理员、检测员证,将来一部分人能成为助专业工程师,甚至是工程项目经理。
(2)实行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弹性衔接,实行学分制改革,采取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例如我院依托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重点专业群,初步构建由衡阳市交通运输、建筑、信息、旅游职教集团组成的衡阳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同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实行认证制度,即道桥专业中职生升入高职,通过研究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采取免修、重修等学分制改革,利用分段式订单的形式分阶段、多渠道锻炼中职生的各项能力,弥补他们中职阶段文化基础差、社会能力低等不足。对于注册入学的中职生,由于缺乏专业基础,很多都是从头再来,需要增补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增设一些课程及时提高。
(3)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在文化课衔接问题上,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职教联盟为平台,遵循教育循序渐进的模式,共同研讨区域宽泛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设计,采取分层化、分类型、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开发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 道桥专业 课程体系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复脱节现象:中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传统的形式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模块,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职业岗位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三部分。看似有一定区别,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如人文素质模块,由于中职生起点低,就业需求导向位于行业低端,中职学校过于注重道桥专业学生施工等专业专项技能培养,忽视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交往等社会能力培养,影响中职生升入高职后的继续学习和新环境的融入,而高职生由于经历了高中阶段理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和适应能力明显高于中职生,从入学起点上造成的惯性力,将导致专业基础课程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以致影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2)道桥专业课程标准脱节:课程标准主要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涵、课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入手制定。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说明不明确,课程结构存在重复现象,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高职院校既强调对学生桥梁施工维护识图等综合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严谨创新等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桥梁工程检测与监理管理、一定的计算机处理和工程组织施工等拓展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标准对中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缺乏系统研究,专业能力重复培养、社会能力严重脱节,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整体性。
(3)道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脱节:目前中职道桥专业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技能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单一。高职道桥专业技能考试标准开发,以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道桥工程技术专业12项综合能力和建设部制定的道桥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五大员)为依据,以企业标准为参照,以学生能力考试为主体,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尤其对于核心课程,出现了中职课程考核的面和考核方式与高职脱节的现状。
2 造成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重复脱节的原因
(1)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及适用的岗位群定位模糊:中职道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道桥施工维护等综合职业技能,在土木施工维护企业从事模板砌筑、钢筋绑扎等基本作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高职道桥专业主要是面向公路交通行业施工单位,从事现场施工检测、施工、监理以及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两者的人才培养规格和适用的岗位群定位不明确,都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甚至出现中职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同,用人单位无法区分中高职毕业生差异的情况。
(2)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由于中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导致培养的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定位模糊。对于人文素质课程,中高职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对于专业基础课程,中高职学生各要达到什么标准说明不清;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岗位要求的核心技能没有区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向“三结合、八对接”方向转变,课程标准中没有反映出这种变化在课程内涵上的差异。
(3)缺少一体化的中高职道桥专业教材:针对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如对口升学、注册入学两类,对口升学是指同专业学生从中职升入高职,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注册入学相当一部分是从别的专业转入,完全没有基础,针对这两类学生往往统一上课,用同样的教材。文化基础课模块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针对的是高中阶段通过全國高考正规考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忽视了对口单招升入高职院,在中职阶段只学习了初等数学的这部分群体。专业基础模块以工程测量为例,没有进行模块化改革,教材中常用测量仪器使用、道桥建筑物工程施工测量、地形图应用等知识点重复浪费。专业课模块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教材存在路基路面基本构造内容重复,而设计计算模块脱节的现状。
3 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衔接改革的方向
(1)构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把“企业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校企双轨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推进“订单式”(全程式订单、分段式订单)培养模式:依托南方高铁基地,校企合作继续推行“全程式订单” 培养模式,扩大“分段式订单” 培养模式,中职学生以分段式订单为主,对口升学后通过理论强化和综合素质培养,实行全程式订单;探索“项目式”(即2年基础+1年实训项目)培养模式,针对道桥工程特点和企业用人要求,实施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弥补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企业文化理念不足,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对应的岗位群差异,一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CAD制图、文献检索等方法能力的培养,以增强他们继续学习能力。二是要体现层次性, 中职道桥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产业链低端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模板工、钢筋工等,高职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能取得的监理员、检测员证,将来一部分人能成为助专业工程师,甚至是工程项目经理。
(2)实行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弹性衔接,实行学分制改革,采取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例如我院依托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重点专业群,初步构建由衡阳市交通运输、建筑、信息、旅游职教集团组成的衡阳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同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实行认证制度,即道桥专业中职生升入高职,通过研究其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采取免修、重修等学分制改革,利用分段式订单的形式分阶段、多渠道锻炼中职生的各项能力,弥补他们中职阶段文化基础差、社会能力低等不足。对于注册入学的中职生,由于缺乏专业基础,很多都是从头再来,需要增补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增设一些课程及时提高。
(3)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在文化课衔接问题上,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职教联盟为平台,遵循教育循序渐进的模式,共同研讨区域宽泛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设计,采取分层化、分类型、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开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