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热”的反思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学术界对此争论也很大,你们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刘绪贻: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广义的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的骈文、唐宋的诗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体系。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了作用,它孕育过了汉唐的盛世,同化过了统治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曾经统治了中国,但最终被中国国学所同化),甚至到了清朝还孕育出了康乾盛世,这是国学的作用。
  但是,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明生化出了民主、科学、法治,建造出了坚船利炮,生产出了多样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些东西逐渐输出到了全世界。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鸦片战争爆发,文艺复兴中的西方文化或者说西学逐渐与中国国学接触,中国国学在西方新的文化面前,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斗争中屡战屡败,使得中国几致亡国。
  刘道玉:狭义上的国学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盛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现了“寻根热”,九十年代掀起了国学热。到底什么叫国学?至今仍然没有统一准确的界定。但是,一个叫邓实的国粹派,在1906年撰文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现在新国学派的人,似乎继承了邓实的观点,把医学、戏剧、书画、星相和数术等都包括进去了,这显然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本来早已明确界定的各有关学科,牵强附会地拉扯到国学的范畴,这也未免太霸道了吧!
  刘绪贻:的确,国学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作用,但是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西方文化侵入、控制了全世界,中国国学渐居颓势。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做容闳的人,他知道为什么中国当时文化老是屡战屡败,他到美国留学后,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他说服了当时的曾国藩,派了一批十几岁的孩子到美国去学习,想让他们完全学习西方的文化来挽救中国。他想填补中国的缺点。我在一篇文章中谈了这个故事。容闳是洋务运动的参与者,曾任清政府留学事务所副总监,他倡导派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他知道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是不容易摆脱的,所以想把这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住在美国人的家庭中,使他们完全融入西方文化之中。但是,当时以国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清朝政府,担心这些孩子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就脱离了忠君的思想,怕他们将来不能够为清朝服务。所以在派遣之初就和容闳讲明,也派遣了国学的教师一同来到美国。他们采取平时住在美国人家里,但定期集合的方式,在每次集合时让这些小孩要向着北京磕头,这和容闳的思想完全是对立的。后来,清政府越来越担心,结果又找国学思想顽固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去的那个人和这些学生见面的时候,学生由于受了西方的影响,根本不跟他磕头。他见到学生连头都不磕。就大声喊叫糟糕了,不得了了,认为这些学生学成后也不会为清朝服务,所以就将学生召回了。其中,有几个学生不愿意回来,后来在美国很有成就。但是那些回来的学生,由于受到国学思想的荼毒,成就比较少。除了建造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詹天佑等少数人之外,多数的人后来就平平碌碌泯然众人了。那些回国的学生,西服脱了,穿长袍马褂,回过头来学国学。这是一个例子,在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们认识到国学不行了,要学西方的民主科学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但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刘道玉:我这个学自然科学的人,也感受到了“国学热”的味道,不少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三百所孔子学院。我曾经请教过不少著名的文史学者,他们都不认同国学的提法。儒学作为一门传统文化,是应当有其适当的地位,但是国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不存在的、不符合学科的定义,是人为编造出来的。实际上,热衷于国学的人并不多,他们也很心虚,争论起来总是给对方戴大帽子,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某些人之所以声嘶力竭地倡导国学,只不过是捞取学术资源而已。
  刘绪贻:我在2006年时写过一首打油诗:
  孔孟重忠君,洛克更尊民。
  如今唱尊孔,洛克是敌人。
  君在空中笑,人民困下层。
  究竟是为君,还是为人民?
  洛克是英国人,他特别讲究民主,是民主思想的祖宗。但现在却很少有报纸杂志上介绍洛克。
  从2002年开始,我对这些东西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历史一直研究到现实,我是看不出国学有什么任何的前途,虽然它现在很火。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共识,认为中国传统国学当中,没有产生民主、科学的任何因素,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你研究国学,无论怎么研究,都不能从国学中发展出来民主和科学。所谓一批现代新儒家,他们研究国学,他们本来是要“返本开新”,就是从原来的旧国学来开辟出民主和科学,但是这么多年,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现在他们自己也承认,在中国的国学当中找不出来任何能够产生科学和民主的因素。所以,我是认为,国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进行科学研究是可以的,但是却不能提倡它。而且即使你提倡它,它也不会有前途。
  刘道玉:我同意绪贻先生的这个结论。国学没有前途。我是学自然科学的,从儒学当中不仅找不出民主和科学的东西,而且也找不出创造或创新的因素,这是儒学的致命的缺陷。我对国学不懂,但绪贻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家,他有深刻的见解。1947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的硕士论文是《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了这篇论文的中文版,现在又要出修订版。这说明,他的学术观点是备受欢迎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刘绪贻:九州出版社跟我要求要继续出这个书,但是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还有三年的版权没有到期。于是,他们就请我说情,请他们放弃这个版权,以便再版。我找到了当时我这个书的编辑,叫做杨宗元,他现在已经是编审了,接到我的信以后,就去查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库,这个书完全卖完了。他说这本书是他出版的书里面最喜欢的一本,不愿意将这个版权出让出来,他说我给你再版这本书,而且我还要给你稿费。
其他文献
非有闲情事舞文,求真淑世是灵根。  不堪骨肉长冰炭,欲仗精诚挽陆沉。  故国归游逢旧雨,细谈治乱喜同心。  集思广益长安策,天下为公四海欣!  ——题记:胡秋原《和贾亦斌》  一  我与胡秋原(1910—2004)先生相识于战时重庆。那是1944年的一天,我们在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家里不期而遇。经熊先生介绍方知,秋原兄十五岁报考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时的作文试卷,就是熊先生批阅并一举成为武大当年的“
清代作家屠绅(1744—1801)有一部《六合内外琐言》,“六合”可指宇宙,如此则万事万物皆在其内,无所谓外。不过他是作志怪小说,随便说说,亦无不可。我的生活基本上在书斋之内,当然也有出去的时候,偶有所读所见所思所感,往往写一点下来。  肃静回避  旧时代县官老爷出行总是坐轿子代步,前面还有四个开道的,第一排二人,各扛一块牌子,分别大书“肃静”、“回避”;第二排二人,手执水火棍——这意思分明是说,
写近代湖南教育史不能不提到梁焕奎。梁焕奎,清同治七年(1868)生于湘潭,字璧垣,又作辟垣、辟园,号青郊居士,是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清光绪十三年(1887)十九岁补弟子员,光绪十九年(1893)二十五岁时于湖南乡试中举。1895年被湖南巡抚陈宝箴任命为长沙矿务局文案(秘书),旋升提调(秘书长),负责全省矿冶开发事宜。1899年,接办益阳板溪锑矿,成立久通公司。1901年被委为湖南留日本学生监督。1
张隆溪,194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任瑞典中文、历史及考古三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范围是中西文学及跨文化研究,所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等享誉国内外。2016年7月,当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韩晗(以下简称韩):首先祝贺隆溪老师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非常
众所周知,由于今年疫情原因,世界已然发生深刻的改变,各行各业深受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此不同,许多校园亦因之变化。对高校来说,所受冲击尤为显著;国外有部分高校曾临时停摆,有部分高校被永久改变,有的学校或从此消失。  去年寒假期间,全国性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计划提上了议程,以确保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力争“停课不停学”。从2月起,全国大中小学校都顺利地开始了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此之后的一段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录上古至唐会昌元年(841)间画家三百七十人,女画家仅有一人;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录唐会昌元年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间画家二百八十四人,无一女性。直至明代,情况稍有变化,明人姜绍书《无声诗史》专辟一卷记载三十一名女画家;清人汤漱玉《玉台画史》专门记录擅画女子,计二百二十三人。  画如此,文亦然,康同薇分析:“夫海内淑秀,知书识字者非无其人也,然其上者,则沉溺于词
《叩问童心》通过一个个故事记述了田田从幼年到少年成长、学习的过程,在儿童教育学方面提供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它是一部儿童启蒙的好教材。说它是一部儿童启蒙的好教材,一点都不虚夸。因为书中的诸多篇目都提供了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例如,《识数》介绍了如何通过汽车首尾相同的车牌号来引导孩子趣味地学习阿拉伯数字。《对句》中讲述爷孙俩如何通过句、词、
1935年4月28日天津《庸报·艺术周刊》第六期推出“北华美术专科学校画展专号”,共刊有四篇文章:张恨水的《北华美专学校美展几句话》、张牧野的《写在一九三五年美展的前面》、记者的《介绍北华美专》和未署名的《美展内容之鸟瞰》。该刊3月27日创刊,刊头则由齐白石题写,通信处明确标明是:北平前车胡同北下洼子二号王森然,可知主编系王森然。  据谢家顺《张恨水年谱》记载,1931年上半年,张恨水以稿费收入创
《思复堂遗诗》是“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1909—1978)母亲的诗集。1973年唐君毅在母亲去世十周年之际,在台北学生书局出版了亲订手抄影印本《遗诗》。之后1991年、2016年两岸《唐君毅全集》均曾以《亲人著述》的形式收录。但自其问世将近半世纪,她多半只是作为一位“名人之母”的闺阁吟唱的风雅陪衬出现。尽管1973年唐先生亲订本“编后记”中曾如此称道其母之诗:“吾母常称温柔敦厚为诗教
1951年11月,中国教育部在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上拟订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的基础上,于1952年进行全国大学院系大调整。浙江大学理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被并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法学院停办,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而文学院、师范学院则一部分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一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成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也被并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浙江大学本身只保留工学院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