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误区的理性思考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在全民重视教育的热潮下,不少家长十分关注小孩的教育,特别是教育的基础环节----学前幼儿教育,以至不惜投入重金。这本来是好事,但却往往因为对幼儿心理发展及其教育特点不了解而走入了误区,对幼儿的成长反而造成了障碍。下面笔者就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予以浅析,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传统型教育之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教条管制。比如不许小孩拿刀子,我们总是把成人的想法(会伤到孩子)强加给孩子,但是我们忘了孩子的好奇心,忘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外界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怀疑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一篇文章,叫《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这样丧失的》,说的就是一个节目组来到大学,在一个班级的黑板上划了个圆圈,然后问大学生们这是什么,结果天之骄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来了句,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们,但却没有明确的回答,其实就说明他们没有信心,不敢说出答案。然后节目组来到中学,相同的问题仍让中学生们为难,其中有同学说是英语的“O”,还有同学说是零,结果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班主任也瞪了那同学几眼。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可能这么简单。最后节目组来到了幼儿园,这下可热闹了,小孩可不管你瞪不瞪眼,一股脑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说零的,有说是嘴巴的,有说是月亮的,有说是鸡蛋的,更有同学说是爸爸生气时瞪的眼睛。其实这些答案都对,但为什么到了大学,就没有人敢说了呢。
  二、“现代教育”之“早期教育”
  当今的“早期教育”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但是,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要让自己的孩子嬴在起跑线上”的做法,就是要抢在前头,提早的识字、背诗、读文、做算术,以至不断加码,甚至到了孩子难以承受的地步。这是一种对“早期教育”的扭曲,它实际上把幼儿丰富多彩的教育成长生活,狭义地理解为单一的知识教学,变成了瞄准大学的“精英”、“神童”教育。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应当指出的是,小学知识学习内容的提前是十分不恰当的,它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接受规律,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幼儿对所学所记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这种不知根由、不能深入理解的学习,是一种“失味”的学习,它使儿童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不仅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往往造成上学后厌学厌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失了克服困难和深入学习的坚韧性,影响了儿童读书品格的形成。其次,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在不经意间排挤了幼儿所需的教育内容,使正常的幼儿教育成为空白。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已出现,孩子应有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三、幼儿教育“极端”之“逼迫+迁就”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事实上,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同时,要培养小孩尊敬长辈的品质,长辈绝不能对孩子太溺爱,该长辈吃的一定要让小孩主动送给长辈吃,绝不能谦让。有人认为,孩子长到7岁才进入少儿期,上了学才是教育的开始。还有人认为,只有放松了发条才能适应今后的紧张。佐证是:“我的幼儿时期就是玩大的!我现在不是也很好嘛!”
  要知道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人的要求也不同,与时俱进同样适应于幼儿,同样适应于幼儿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国策,也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从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这个角度来讲,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旧模式已不能为今所用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孩子越小,他的感情色彩越鲜明”。幼儿时期是情感的种子萌芽期,是长大成为合格公民的好品格萌生阶段。一个合格的未来建设者有赖于成功的幼儿品格养成教育。
  此外,好习惯,享用一生。乌申斯基说,“养成好习惯就如同把钱存入银行,每月都在支取利息,使你享用一生。”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形成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习惯筑就良好的品质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练,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很多单位的用人策略都要求新进员工具有良好的品质,品质不好的人,哪怕本领再强,也不能录用。
  其实,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大体相当,但长大后作为却各不相同。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之一。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品质,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吧。 “养不教父母过”,“不教不成才”。幼儿身理可自然成长,但心理却不能让其自然成长,因为那样就会放任自由,不能自律,那是社会所不容的。幼儿应接受积极正确的教育,为其今后幸福的人生夯好基础。
  当然,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价值行动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四、幼儿园——也应为幼儿教育问题买单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幼儿教育需要体、智、美、德和谐发展,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钢琴等技能,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适当的生活技能固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十分必要,但大多幼儿园的特色班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家长的需求,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需要,这样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许多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这样幼教软环境才能改善,幼儿教育水平才会提高。
  五、为幼儿找“同学”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要正视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却找不到合适的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极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特别是尽量少让幼儿与老人在一起,由于老人需要安静,这样就会使得幼儿失去了好动的本性,变得孤僻自闭。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也有影响。因此,广大父母应该注意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应该抽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不能总是以“物质奖励”代替“精神交流”,忽视孩子精神发展的需要,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同时要为孩子寻找年龄相当的玩耍伙伴,因为同龄之间的孩子可以畅所欲言,有益于他们各自的各方面的发展。
  总之,幼儿时期是兴趣和智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幼儿在玩耍和娱乐中增长智慧,在新奇好问中得到知识,在故事情节中幻想着奇妙,在儿歌中品尝着文字的优美……在认识接触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激发着幼儿的兴趣、开发着幼儿的智能,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着基础。幼儿教育意义深远,教育从幼儿抓起抓好,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从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事实,以及严峻的就业现状,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复杂而艰巨,社会责任繁锁而沉重,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个方面,探寻其终极关怀的理论和依据,以发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考究中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力度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优化德育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工作 探讨 终极关怀 德育
期刊
在幼儿园工作已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幼儿教师不管在一线搞教学工作,还是在后勤搞管理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作为幼儿园一线老师,与家长沟通是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这对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管理者,与家长沟通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要求标准及调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
期刊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和常见手段。通过作业,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作业的批改则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更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作业批改具有较强的技巧性、严密性和专业性,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学
期刊
导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所谓“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摆正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在导读教学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去读,通过教师有效的“导”来引导学生的“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学伊始──导目标  受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聋校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
期刊
中学体育课的组织需要有明确的锻炼目的、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严谨的组织教法、科学的练习方法、鲜明的个人特点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能使所教的对象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实处做起,实实在在地组织好每一堂课
期刊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笔者现就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艺术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较多,而且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丰富、有趣、新颖、
期刊
摘 要:特殊教育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更高的要求,围绕课堂设计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语言美,形式活泛使课堂“活”起来,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兴趣;设疑;情境创设;实践性;角色;思想教育  《聋校教育学》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耳聋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社会
期刊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德育大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进行德育的一条主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把德育因素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
期刊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现在具有逆反心理的小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多数调皮、任性、固执、懒散、对立情绪严重,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对老师的指导总是不予理睬,甚至采取报复态度,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你要我认真,我偏要马虎,看你能把我怎样?面对这些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了解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也应及时、正确地寻找自己教育失败的原因,同时找
期刊
摘要:人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信息化时代下文学艺术,是人在精神时空中的三重生命的不同程度的追求与实现。文学艺术的情感视界是从人的生物生命愿望的角度,揭示出审美活动何以发生的问题;文学艺术的人生视界是从人的精神生命的较深层次,透视审美活动的根源何在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形式视界是从人的社会生命超越的角度,追问美的普遍有效性如何实现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文学艺术 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