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仰是对某种主张、学说、主义、某人或某物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具有个体性、超越性、稳定性和神圣性等特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一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承认信仰多样性的必要性,明确信仰教育的超越性;二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大学生身心特点,确立信仰教育的有机体系;三要净化信仰教育的外在环境,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协调,分辨和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校园文化的功利性。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信仰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定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3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2-0071-03
  目前,国际国内环境十分复杂,青年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以及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引发多重矛盾的国内背景,他们的思想表现出活跃、无序、多元等特点,一些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信仰上的迷茫、困惑、纠结、偏差。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其信仰状况的水平、信仰教育的程度,既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未来。
  一、信仰及其特点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学说、主义、某人或某物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或准则。它给人以价值标尺、生命动力、理想需求、终极目标,让人获得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也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保持强大凝聚力、旺盛生命力、不竭发展力的源泉所在。因此,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十分注重信仰教育,将其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信仰的特点在于:其一,信仰具有个体性。信仰是一种信仰个体的绝对自由选择,它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丝毫勉强不得,勉强的东西不是信仰。此外,即使是集体信仰也是个体选择的聚合,而不会是一个集体输入的过程,“被有信仰”是个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是最具人性化的,它让人与自己的终极精神追求合而为一。其二,信仰具有超越性。任何信仰都指向未来,它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对应在而不在的理想的追求,它充满了希望的张力。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信仰具有虚幻或空想的特征。信仰的本质是相信甚至迷信,服从甚至盲从,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可见。其三,信仰具有稳定性。一般来讲,信仰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一个人在某段时期甚至终其一生只有一个信仰,朝夕变化的东西不是信仰,只能算是兴趣爱好。其四,信仰具有神圣性。信仰是人内心异常神圣、倾力坚守的部分,外力不可亵渎、不可侵犯,自身不能违背、不能放弃。信仰是一个人的存在理由和精神支柱,是一种融知情意于一身、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无限能量的精神力量。
  依照信仰的内容,可以把信仰分为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生活信仰。宗教信仰是指由对神灵的崇拜和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政治信仰是指特定社会和国家的人们对某种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学说的真诚信服和坚定不移遵循与执行的态度。它具有政治导向、政治凝聚和政治稳定等多重社会功用。生活信仰是指一个人所认定的其人生中需要信奉和坚守的人生信条,这是最为广泛的信仰,包括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相对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信仰,政治信仰是一种高层次的信仰。在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①
  二、对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的反思
  信仰问题是关乎传统文化、现实时势和个体境遇的复杂现象。从历史上来看,虽然在我国各种宗教思想广泛存在,儒释道思想都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几千年来我国是以儒家学说作为主流信仰的,人们浸淫其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君子人格。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人民的主流信仰。近年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国际大背景,日益强化了人们对物质、功利和强权的崇拜,还造成人们把现实社会虚拟化却把网络世界真实化的怪异现象,进而也更加疏远了在精神上对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的信仰。此外,社会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一些敏感问题,如官员腐败、分配不公等,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困惑、怀疑、动摇甚至放弃,导致了信仰的缺失或迷失。从信仰形成的机制看,信仰是一个认知、情感、意志共同起作用的过程。信仰是信仰者对某种理论或观念等的自觉认同、自我内化、自我建构的过程,这说明信仰是一个自由而非强制的过程,从而为我们对大学生加强信仰教育提供了可能。
  1.转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首先,承认大学生信仰多样性的必要性。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并不就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如果简单地追求信仰教育目标的整齐划一,则既不切实际又十分有害。信仰的多样性是一种必然性存在,也是一种必要性存在,信仰的多样性也有助于科学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树立高层次的、科学的政治信仰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政治信仰的层次,更多的人可能只具有生活信仰,比如做一个崇德尚法的公民。道德和法律等生活信仰的确立,一方面是一个社会正常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确立高层次政治信仰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政治信仰所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明确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超越特性。不可否认,信仰根源于现实,它让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苦难更能承受和忍耐、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给人们一个栖息心灵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进行信仰教育的现实基础。但信仰更具超越性,单纯谈论共产主义,似乎遥远,但是这样一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们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恐怕是人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最理想的人类存在状态,而且只要人类慢慢积累物质和精神财富,最终一定会到达和实现。这就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自觉自愿地为这种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做添砖加瓦的工作。“正如世界的现实要通过感官才能把握一样,超越的现实要通过信仰——哲学的或宗教的——才能达到。”②   最后,确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体地位。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采取单向的、静态的外在灌输方式,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告知的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求知,会出现教师自说自话、学生并不领情的状况。此外,相对于专业课,在一些师生的观念里,对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忽视情况。大多数大学生甚至从未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应该确立信仰主体的自我教育,因为信仰是一个人自觉自愿接受的主观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机械输入的过程。大学生自身的知识、情感和意志在信仰的确立中起着内因的关键作用,知识是大学生确立信仰的理性前提,情感和意志则是大学生确立信仰的非理性因素。信仰可以“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和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快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③情感在大学生的信仰确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只有情感上认同的理性信仰才是坚定的信仰,而对这种信仰的意志上的坚持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幸福。因此,应充分确立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信仰认知水平,满足其信仰情感需求,锻炼其信仰意志能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要予以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去勇敢地追求其内心深信不疑的真善美,并在社会实践和理论素养的不断提高中去完善和提高追求的层次和境界,从而以一种自尊自信、正面阳光的姿态立足于现实社会。
  2.转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首先,注重大学生身心特点,确立信仰教育的系统性和层级性。针对不同年龄进行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层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的青年群体,身心已趋成熟但还不够稳定,不乏理性但又感性十足,有一定的生活和社会阅历但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化,这些特点为确立和稳定大学生的高层次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也表明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和深化的复杂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而不是一个即时的一蹴而就、揠苗助长的人为工程,太过急功近利和人为操作反而适得其反。
  其次,确立信仰教育的有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目前的信仰教育体系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坚守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推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崇奉。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们信仰教育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马克思及其后继者从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到研究结论都表现出了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实践也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具优越性,这一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超越现代西方制度和传统中国体制的国家制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其优势也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所证实。
  最后,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并未有效发挥,问题在于:一是大学教师本身的信仰素质不够。信仰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信仰教育更注重情感,更多的和教师的人格品行、价值准则、理想信念相关。这就需要强化高校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很难想象一个信仰素质不够的人能够对他人信仰的确立起到有效作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概念化、抽象化。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与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也缺乏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性解释。如何使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或对立语境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如何增强大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解和辨别能力,这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德有才有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承认马克思主义信仰。三是简单认为信仰教育只是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不少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信仰教育与其他专业课和通识课无关,甚至有些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信仰教育的作用。如何协调这些课程,在信仰教育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契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四是忽视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如果不考虑大学生内在的心理状况进行信仰教育,就会出现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与自己无关的现象。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本身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融合起来。
  3.净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外在环境。首先,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机协调。信仰不是在封闭的家庭或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心灵探索而逐步确立的。当前信仰教育的困惑或纠结之处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得家长和教师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不知是按照理想信念还是按照社会现实去规范教育大学生。灰色的理论是很难和长青的现实相抗衡的,因此,要解决三者的有机结合问题。一是净化社会环境,逐渐解决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消除一些消极尤其是恶性现象,加强主流价值和信仰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历史遗留或新存在的问题,学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二是净化校园环境,重塑象牙塔的洁净和纯粹。三是提高家长素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素质的家长是良好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信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其次,分辨和利用网络环境。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主角,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开放而庞大的网络信息可谓是庞杂无序,多元文化的交锋在这里表露无遗。尤其是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网络倾销,对青年大学生影响非常大。如何在这些扑面而来且大都能够自圆其说的多元信息中进行选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使得教师掌握学生本身的思想状况也变得同样困难。在这样复杂的状况下,为了让大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选择和辨别信息的方法,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努力来净化网络环境。
  最后,转变校园文化的功利性。目前有些大学生热衷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而是为了在评优评奖、保研、入党或将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加分或装门面,这种动机对于信仰的确立可谓是相去甚远。应教育大学生,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在物质利益的喧嚣中去追求精神上的纯粹。这种无关物质利益只关精神追求的文化氛围,才是对信仰确立有切实帮助的。当然,正确文化氛围的营造既需要主流的价值导向和政治方向,以及精粹的中外文化成果的内容,也需要大学生纯粹的心灵参与。此外,要善于利用宣传栏、报刊、杂志、电台等传统宣传手段,以及网络传媒、专家讲座、社团组织等现代宣传形式,形成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
  [注释]
  ①陈文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1.
  ②(德)卡尔·雅斯贝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7.
  ③(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77.
其他文献
1.资料与方法:将70例高脂血症病人分成2组。A组为压豆组,40例;B组为口服诺衡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具可比性。治疗方法:A组取耳穴,肝、胆、内分泌、皮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关键。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引导高校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原因出发,以辅导员能力标准为依据,从高校辅导员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四个方面构
自行设计骨干斜形骨折环卡,模拟股骨干骨折用四种方式固定,对不同载荷情况下各种内固定的强度、稳定性及应力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环卡固定方法适合于斜形骨折,具有
占全国4.7%的耕地的四川,却养活了占全国6.6%的人口,四川的农业发展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四川的小春已经收获,如今正值大春收获的“潜伏期”。  田里的水稻日渐长得“壮实”,迎风飘摇的玉米也即将成熟,绿意盎然的田野充溢着丰收的希望。巴中市平梁乡火炮村的彭仕澡老人看着自家三亩多“大肚子”的水稻,一亩多摇曳多姿的玉米,心里乐开了花。虽然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天府之国”四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定位和社会服务面向定位等问题,旨在提高我国民办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民办高校 定位  [作者简介]王乌兰(1982- ),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广东 广州 510550)
<正> 1988年5月~1991年3月我们对96例肺心病住院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气氧分压之比值(Pa/AO_2)进行了回顾性动态分析,并在判定预后方面作了比较性验证。一、临床资料96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6例消化系恶性肿瘤、88例良性疾病及52例正常人的血清CA-50含量。正常值为3.95&#177;0.41U/ml。恶性组的含量不仅明显高于正常组,并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也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由粗放式向集约
<正> 本文观察了缺铁性贫血患儿的甲襞微循环状态,旨在了解甲襞微循环与内脏微循环之关系。一、对象及方法对济南地区铁路系统哺乳室、托儿所6个月至3岁的小儿进行普查,经询
背景与现状能源是非常广泛的一个范畴。当前社会,无论是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话题,都是人类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大量采用的是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