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和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培养策略 学生主体
  “语文是工具”。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从平时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合适途径与方法。
  一、课前预习,整合信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首先应从课前入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搜集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预习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查阅课外书,询问他人等不同形式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及面临困境,促使他们对濒临灭绝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白豚等十四种动物正濒临灭绝,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也急需保护……有的学生通过对家中老人、邻居的调查询问,了解到家乡以前常见的黄鼠狼、乌鸦、麻雀等动物现今也很难看见了……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搜集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大量补充,通过交流对动物面临的困境有了充分认识,从情感上产生了忧患意识,为在课堂上体会“文章题目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开课时,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凭借情景,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及道德情操陶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要注重它在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声中,我开始了语文课学习,让学生在这首歌的背景下,畅谈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为课前有预习,且没有固定答案,为学生创设了入文入景的情境,学生兴趣高昂,为后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阅读教学中,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积累知识;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四、语感培养方法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表达出来!”学生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她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如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时间朗读,直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就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熟读成诵的文章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言语习惯就养成了,语言修养就提高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每篇课文教完后,我都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扩展閱读,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面。曾下载《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优秀作文等。通过多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多途径积累,多渠道运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
其他文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授课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教会学生关注社会,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对于世界名著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世界名著的阅读不断培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素养与文化修养得以培养的过程。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直接体现语文学科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语文的实用功能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的实用性,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真正体现语文作为交流工具
研究了在成都地区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海甘蓝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至出苗和现蕾至盛花是影响全生育期长短的两个主要阶段。日均温是影响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因子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语文教学忽视“人”的教育,而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动”起来。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互动课堂,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已成为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互动教学 
高寒地区井灌水稻施钾肥的效果韩秉进(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哈尔滨150040)贾红,郑贵仁,陈景宽,吴长义(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2062)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深入推广,水稻栽
高产优质小麦徐州22徐州22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从优质麦徐州2962(叶考拉/徐州32331)中经系统选育,于1984年育成,199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8~1989两年江苏省淮北片区试,两年平均产量6030.6kg/h...
摘 要: 课文实际上就是文章,但文章一旦成为课文其意义将不会完全一样,它将具有两重意义,也将肩负两大责任。语文教学必须思考其语文教学之本真魅力的凸显。本文所谈及的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的感悟活力,可供借鉴的很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感悟活力  语文教学,经历过多年改革,业已开始走上良好的轨道,人们开始比较有意义地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抓住其“语”,更要努力抓好其“文”,让学
目的:以视网膜S-Ag多肽片段(HS-AgP35)和非视网膜抗原(gp-MBP20)作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典型的病理改变和特异性强、发病率高,复制性强等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在
新闻业务研究如何运作解放日报丁凤麟新闻媒体的业务研究部门的研究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应如何运作?我以为,应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力求贴
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综合性学习”便悄然进入语文教师的教育视野,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我们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合作,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