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黄金时段曾有一个广告片大家应该都还记忆深刻:红旗飘飘,广告演员手持扩音器一遍遍大声叫喊:“1:1:1”;这个广告被网友评为当年十大恶心广告,但正如其他被公众所反感的广告一样,只要你声音足够大,销量就会随之大幅提升,所以,“1:1:1”的叫卖声在央视被一遍一遍的叫喊着:
这个广告在开始播放后是否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现在无法考证,但随着广告的不断播出,金龙鱼的麻烦却来了:
有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金龙鱼1:1:1产品的外包装上的一个角落上,清晰地写着:“0.27:1:1”,这不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么?于是有消费者去投诉,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消费者投诉起始于北京,却在全国各地有了响应,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消费者拎着油桶进行投诉,全国的媒体质疑声此起彼伏,金龙鱼在央视的广告片也被勒令修改:
这是发生在2002年中秋节期间的一幕,当年温州的一家媒体对此事这样报道:在某某超市,金龙鱼1:1:1产品每天的销量都在几十桶以上,而在媒体报道后的几天内,该超市中金龙鱼1:1:1产品的日销量迅速降到零:熟悉食用油市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销售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中秋和春节两个季节团购的销量在全年的销售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金龙鱼在此次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上面谈到的,中秋是食用油品牌重要的销售季节,所以金龙鱼在2002年中秋节前在1:1:1调和油的宣传上是下足了力气。有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体中的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1:1:1的时候,是最为健康的状态,但是人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摄取的各种脂肪酸并不能达到此比例。因此金龙鱼根据此原理配比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比为0.27:1:1,帮助人体达到1:1:1的比例。这样的原理说起来较为复杂,短短数秒的广告很难传达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金龙鱼在制作电视广告的时候将关键点定在了1:1:1,简单、有力、容易形成记忆点,并在旺季时选择收视率最高的央视黄金时段进行投放。笔者认为,金龙鱼的广告策略是比较正确的,但金龙鱼显然对公关的传播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的公关行业兴起于IT行业,因为只有公关的方式才能更全面更清晰解释IT产品中的复杂技术。同样,当金龙鱼的广告面临复杂的科技原理时,公关则是更为有效的传播手段。但在当时,大多数的非IT行业的企业对于广告的传播手段非常熟悉和倚重,却并不熟悉公关这把传播利器,认为公关只是简单的发发文章,并相对于硬广告将之称为软广告、金龙鱼在这轮的推广中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进行软广告形式的“公关”:通过广告媒介购买的方式用大篇幅的平面媒体版面进行软文投放:很明显,当时的公关软广告投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为更多读者将这种缺少新闻价值的大篇幅的广告文字视为垃圾广告,根本不具备可信度:而公关相对于广告的优势恰恰正在它的可信度上。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看金龙鱼当年面对的这场危机:消费者置疑的是金龙鱼的广告宣传,而金龙鱼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如果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的处理,这次“危”极有可能转化为“机”,因为有众多媒体和消费者主动关注金龙鱼的1:1:1——这是将产品复杂技术原理讲解清楚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遗憾的是金龙鱼反应过慢,且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媒体负面报道的“灭火”上,结果是摁下葫芦起来瓢,金龙鱼一条腿走路的推广中输掉了当年的中秋大战。
但金龙鱼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汲取到应有的经验教训,以至于在2004年中秋节前,同样的危机以更大的强度再一次的爆发,金龙鱼的广告再次被停播,销售再次面临重创的危险。此时,金龙鱼仍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一场口水战在更大范围内铺开,而金龙鱼1:1:1调和油这个投入巨大的产品就在这场口水战中渐渐被淹没。2005年底,笔者在超市中选购食用油时,超市的堆头中已经找不到不到当年1:1:1红旗飘飘的影子了。
在为金龙鱼扼腕痛惜的同时,不禁想到:1:1:1,到底败在了哪里?现在我们百度一下,与金龙鱼危机事件相关的网页依然还有5000多条,有人认为是因为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有人认为是金龙鱼的广告宣传讨巧不成反遭质疑。笔者则认为,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讲,金龙鱼错在推广中没有将广告和公关的两种传播手段进行很好的整合,没有发挥出公关利器的应有价值。广告追求的是一点突破,简单有力,而公关则可以为广告的硬性推广提供必要的润滑,所谓润物细无声,就像一台发动机,高质量的润滑油是它高转速、稳定和长期运转的必要保障。
这个广告在开始播放后是否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现在无法考证,但随着广告的不断播出,金龙鱼的麻烦却来了:
有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金龙鱼1:1:1产品的外包装上的一个角落上,清晰地写着:“0.27:1:1”,这不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么?于是有消费者去投诉,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消费者投诉起始于北京,却在全国各地有了响应,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消费者拎着油桶进行投诉,全国的媒体质疑声此起彼伏,金龙鱼在央视的广告片也被勒令修改:
这是发生在2002年中秋节期间的一幕,当年温州的一家媒体对此事这样报道:在某某超市,金龙鱼1:1:1产品每天的销量都在几十桶以上,而在媒体报道后的几天内,该超市中金龙鱼1:1:1产品的日销量迅速降到零:熟悉食用油市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销售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中秋和春节两个季节团购的销量在全年的销售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金龙鱼在此次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上面谈到的,中秋是食用油品牌重要的销售季节,所以金龙鱼在2002年中秋节前在1:1:1调和油的宣传上是下足了力气。有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体中的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到1:1:1的时候,是最为健康的状态,但是人们在日常的饮食中摄取的各种脂肪酸并不能达到此比例。因此金龙鱼根据此原理配比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比为0.27:1:1,帮助人体达到1:1:1的比例。这样的原理说起来较为复杂,短短数秒的广告很难传达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金龙鱼在制作电视广告的时候将关键点定在了1:1:1,简单、有力、容易形成记忆点,并在旺季时选择收视率最高的央视黄金时段进行投放。笔者认为,金龙鱼的广告策略是比较正确的,但金龙鱼显然对公关的传播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的公关行业兴起于IT行业,因为只有公关的方式才能更全面更清晰解释IT产品中的复杂技术。同样,当金龙鱼的广告面临复杂的科技原理时,公关则是更为有效的传播手段。但在当时,大多数的非IT行业的企业对于广告的传播手段非常熟悉和倚重,却并不熟悉公关这把传播利器,认为公关只是简单的发发文章,并相对于硬广告将之称为软广告、金龙鱼在这轮的推广中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进行软广告形式的“公关”:通过广告媒介购买的方式用大篇幅的平面媒体版面进行软文投放:很明显,当时的公关软广告投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为更多读者将这种缺少新闻价值的大篇幅的广告文字视为垃圾广告,根本不具备可信度:而公关相对于广告的优势恰恰正在它的可信度上。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看金龙鱼当年面对的这场危机:消费者置疑的是金龙鱼的广告宣传,而金龙鱼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如果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的处理,这次“危”极有可能转化为“机”,因为有众多媒体和消费者主动关注金龙鱼的1:1:1——这是将产品复杂技术原理讲解清楚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遗憾的是金龙鱼反应过慢,且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媒体负面报道的“灭火”上,结果是摁下葫芦起来瓢,金龙鱼一条腿走路的推广中输掉了当年的中秋大战。
但金龙鱼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汲取到应有的经验教训,以至于在2004年中秋节前,同样的危机以更大的强度再一次的爆发,金龙鱼的广告再次被停播,销售再次面临重创的危险。此时,金龙鱼仍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一场口水战在更大范围内铺开,而金龙鱼1:1:1调和油这个投入巨大的产品就在这场口水战中渐渐被淹没。2005年底,笔者在超市中选购食用油时,超市的堆头中已经找不到不到当年1:1:1红旗飘飘的影子了。
在为金龙鱼扼腕痛惜的同时,不禁想到:1:1:1,到底败在了哪里?现在我们百度一下,与金龙鱼危机事件相关的网页依然还有5000多条,有人认为是因为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有人认为是金龙鱼的广告宣传讨巧不成反遭质疑。笔者则认为,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讲,金龙鱼错在推广中没有将广告和公关的两种传播手段进行很好的整合,没有发挥出公关利器的应有价值。广告追求的是一点突破,简单有力,而公关则可以为广告的硬性推广提供必要的润滑,所谓润物细无声,就像一台发动机,高质量的润滑油是它高转速、稳定和长期运转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