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彰显数学课堂的本真色彩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认知中,有困惑、有感悟。巧用“质疑”,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表象走向数学本真,突破思维定势,挖掘数学规律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品质;本真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86-01
  有价值的“质疑”是深化数学探究的有效路径。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通过“质疑”来勤于思考,彰显本真数学。如何质疑?需要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实际数学问题中去探寻结果、解决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灵动色彩。

1.在动手测量中“质疑”,探究数学的科学精准
  在認知发展与思维形成中,动手操作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功用。小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需要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趣。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围绕教学主题,准备相关动手材料,来测量圆的周长、直径,以及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结合同样的圆,用同样的毛线进行测量发现,有学生测量的直径结果为9.6cm,有学生测量的直径结果为10cm,同样的测量活动,为什么两者的差异很大?由于毛线本身较粗,在进行测量时,有学生参考的是毛线的外沿,有学生参考的是毛线内沿,才导致直径结果较大。根据反思测量活动,怎样来减少误差?有学生提出,尽量选择细一些的线;有学生提出,尽量贴近圆周;有学生提出,在由于毛线具有柔韧性,在拉线圈时要用力相当;有学生提出,利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圆不能与尺的边缘压得过紧;有学生提出,对不同的测量方法多测几次,求取平均值。事实上,对“圆的周长”动手测量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测量的数据差异性中,提出质疑,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探究改进方法,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由此,让学生承认动手操作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对操作结果的影响也是细微的,只有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行为中,来提高数学探究的可信度。

2.在数学观察中“质疑”,促进概念的深刻理解
  观察是获取感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从学习中观察,从观察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观察的结果往往存在表象性,难以达到数学的本质,甚至对数学认知产生“误区”。例如,在学习“比的认识”时,给出相同照片的不同压缩比例,让学生观察哪一张照片比较像?对于比较像的两张照片,说明像的原因。在学生进行观察后发现,照片的相像度,与照片的长、宽有关系。通过测量长、宽数值,有学生因测量中的误差,而无法洞悉长、宽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此,引导学生质疑,对于两张图片,“长”都是“宽的”的倍数,则图像看起来很像;当“长”与“宽”不成比例时,则图像看起来不像。同样,在数学概念认知中,所看到的未必是“实”,应该用数据来说话,更有说服力。在探究数学的本真过程中,除了观察,还要激发学生的猜想精神。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以“3的倍数”为例,通过分析“百数表”,对“3的倍数”进行圈出,并猜想“3的倍数”有何特征或规律?根据结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有学生质疑,对于个位数与十位数,两者代表的意义不同,为什么可以加?针对学生的质疑,我们设置问题:有1捆小棒(10根),至少拿出几根才是3的倍数?有2捆小棒至少需要拿出几根?经过学生讨论,对于十位数上的根数,与十位上的数字意义是不同的,但通过将十位数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事实上是对整十的小棒中,拿出1根,变成9根为1捆,如此,就可以通过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来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

3.从计算方法中“质疑”,深化学生对算理的掌握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算法、规则,更重要的是从数学中获得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公式学习中,许多教师将探究公式的来源作为重点,但却忽视公式的应用,往往以机械套用为主,导致学生理解陷入表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我们围绕三角形的拼接方式,来引领学生认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多数学生都能够快速、准确的运用公式去求解计算。但有个学生提出很特别的计算思路:将三角形的底除以2,或者将三角形的高除以2,再进行相乘。这种算法,激起了其他学生的质疑,教师请该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学生随即利用画图方式,对三角形的高,进行平分后,可以将上面的小三角与左边进行割补,形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高除以2再乘以底,或者底除以2再乘以高。可见,该学生是通过对三角形进行割补,把三角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求解结果。质疑,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中,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解题体验,也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总之,数学探究中,“质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通过“质疑”,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从探究中创新观察、讨论、猜想,丰富学生对数学的多维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在“质疑”中顺应了学生求知需求,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体会本真的多彩数学。

参考文献
  [1]朱华北.数学课堂上将质疑进行到底[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55-56
  [2]王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生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184
  [3]庄永.质疑,推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引擎”[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1):52

其他文献
4月的创业板暴风骤雨。有139家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以及亏损,其中有17家公司首度预亏。  2013年初,创业板一度上涨了6.6%,而同期沪指则下跌了4.45%,其强势程度让大盘权重股都“汗颜”。不过,随着创业板年报、一季报预告的相继出来,创业板指数也步入回调阶段。  亏损阵营扩容  4月23日,A股打破“盘整格局”,再次破位下行,其中杀幅度最为严重的就是创业板。市场疲态尽显。  4月初,创业板陆续公
对于“柏拉图之爱”的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只言片语——“无性之爱”、“精神之爱”。人们(多是女人)用它去区别那种发生身体关系的爱情,甚至认为它高于有性之爱。一句话,这爱情够“纯洁”。  纯洁与否可不是这么衡量的,在不赞成禁欲的人眼里,只有淫荡的心灵,没有淫荡的肉身。且这里面有个简单的错误——把爱与性混淆了,或者说以性的有无作为区分爱的标准。这标准,多少有点牵强。爱情就是爱情,它是一种精神生活,性就是
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是最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是继放射敏感性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是对传统放射生物学的一个有益补充和发展。有助于解决肿瘤细胞的放射耐受和正常组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1-CAM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
摘 要:高中生物知识虽然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但其单元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因此,通过合适思维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如问题引导式课堂讨论教学,教师通过生物知识框架的构建,提出层层递进、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并在讨论中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讨论方向、解决讨论问题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633.9
将seminar引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必要深化并扩展seminar的内涵,即要由"以课堂讨论的单一形式"演变为"以课堂教学讨论为主导,以课程专题学习为辅助、研究生学术沙龙为补充、学界
摘 要:教育技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变革,微课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开展科学知识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技术,优化学生的预习形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同时渗透科学常识,从而逐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79-01 
国内的朋友们总是问我:为什么没有选择豪华精致的E时代之车——风神蓝鸟,也没有选择时髦靓丽的驾驶者之车——大众宝来,却偏偏选择了大气稳健的成功者之车——别克君威?在他们的
摘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斥着数学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密把握初中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积极融入生活化的数学内容,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生活;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85-01  数学教
摘 要: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扮演这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对以后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远不如大人,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教具与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使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教具;学具;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使用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