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创新型人才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奖励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激励方式,一旦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就成为了激发个体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个体学习需要心理的满足,正确、恰当以及合理地实施奖励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可行性路径。充分了解奖励具有的教育意义,把奖励教育的方式准确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无论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还是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乃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激励理论;奖励教育;学习动机;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01-02
  一、对奖励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提到激发人的行为,通常会想到奖励这一基本的社会机制。与惩罚所带来的管制和束缚不同,奖励能够使人们对某种或某些活动产生期待。它通过满足人们物质或精神需要的方式,促成或增加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让人们有强烈的愿望去产生这些行为。同时,奖励也是强化行为的一种方式。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在40多年前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而奖励就是斯金纳所说的正强化。它通过对人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产生积极、乐观、激励的效应,让人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重复着良好的行为。实质上,奖励作为外部激励的方法要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也就是政治学中提出的外因对内因的推动作用。人们的行为是有原因、有目标的,而且总会受到动机的支配。动机是源于人的内心,推进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这时候,奖励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心理的变化,使其对内在需要产生强烈追求的冲动,从而以积极的行为满足自身需要[1]。与此同时,这一原理也经常被用在教育领域,奖励具有的重要教育功能,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学习意识,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奖励在教育中的作用
  桑代克用“猫开笼取食”的实验提出了他的学习联结说。他认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的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1.奖励与学习动机。毫无疑问,适当的奖励式教育必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这种方法一般对素质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适用于那些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课堂上的奖励式教育通常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是提供信息。奖励所传达的信息就是在作为与不作为、好与不好之间给予不同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心理认知,引导他们做出倾向于获得奖励的行为[2]。然而,关于奖励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还存在一种否定的声音,它认为奖励会给个体的继续良好表现带来额外的精神压力,减少学习者的自主性。如果对完成简单的任务给予奖励,会导致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藐视,从而对学习动机造成破坏;而且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把奖励单纯地看成学习目的,一旦奖励减少或消失,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损害内部动机[3]。
  2.奖励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奖励对人的创造性的影响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一方面,奖励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让学生的头脑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思维更加活跃,感召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洞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但一味的努力常常会使人产生厌恶,逐渐降低学习的动力,而奖励会减少这种厌恶感,引导个体做出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的造就源于内部动力和自由的外部环境。奖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内在动机,也就是说奖励把学生带领到控制的死角,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3]。因此,有观点认为,创造性源于内部动力,奖励只会破坏人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诚然,奖励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双面效应,但不可否认,动机对创造性的发挥有重要作用,而动机的产生源于奖励的刺激。所以,奖励通过对动机的影响而影响创造性,它具有的强化效果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优秀教师应当树立明确的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在发挥创造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灵活性。事实上,奖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缓解学生课堂压力、给予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的教育手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的释放。正如,组织领导者授权给员工创造条件以利于改进、创新和专业的持续提高。它给学生尽可能宽的空间,使他们努力以得到教师的鼓励,持续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创新性思维。
  三、奖励教育的运用
  奖励本身的意蕴是十分复杂的,它应用的范围很广,产生的效果也最显著。把奖励教育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住奖励实施的度,从而保证其正确的使用能够有效修正个人的学习行为,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
  1.明确奖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观念。奖励在课堂上就是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一种利益性的手段刺激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养成。但奖励的价值定位不仅仅只针对于学生课堂行为的加强,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奖励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2.准确定位奖励教育的施教环境。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其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能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而获得奖励是被肯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教学来说,奖励提供了一种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情绪因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高涨。但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再对学生进行奖励,不仅不能发挥它本身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3.奖励教育要适当。经常性的使用奖励会令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最终目的,导致学习行为偏离,而只注重眼前的名次和奖品,机械地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是将奖励视作激励的唯一手段。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这种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兴趣是不可能长久的。奖励只能作为“内在成功”的辅助性工具,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奖励更为有效[4]。
  4.奖励教育要公平。教育要公平,奖励教育当然也要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实施奖励的标准一致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让每个学生心存努力学习的希望,是奖励教育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高明书.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J].北京教育,2002,(4).
  [2]刘柏松,刘鹤松.借鉴科学行为激发学习动力的初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3,(3).
  [3]李鹰.奖励的教育意蕴及实践[J].教育研究,2013,(1).
  [4]吴培培.经典管理定律对教学激励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2,(1).
  作者简介:金珊(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旨在考核学生“合理确定造价和有效控制造价”的专业核心能力,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内容。由此引导和激励了工程造价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并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抽查考试标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片段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基本技能的一种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仿写、补写、猜写的训练;片段作文教学,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要见缝插针、形式灵活,还应循序渐进,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片段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切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73-02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验,讨论了启发式教学在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概念讲解上的体现,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条件概率;随机事件间的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61-02  一、引言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指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
摘要:《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是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自2013年10月份立项以来,课题组对泰安市农村中学比较集中的宁阳、东平、新泰等五个县市区抽样调查,对样品材料梳理形成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比对与分析,希望能总结出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校本课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结合起来,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为试图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主体间性的视阈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修炼的基本能力之一。首先简述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迷失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指出是由自我认知偏差、性格缺陷及人际交往能力缺陷三个方面引起的,并阐述了案例处理流程,总结出此类案例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56
摘要:运用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对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像山那样思考》一课进行“三读”处理,要求在强调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使学生成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注意启迪学生的灵性和发展创造性。真正做到课上学知识,课下学做人。  关键词:点燃心灯;冰山原则;“三读”;土地伦理  中图分类号:G632.0?摇?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餐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卫生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损害,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以杭州火锅店事件为例,研究餐饮业卫生管理问题。  关键词:杭州火锅店;餐饮业;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39-02  在如今餐饮多元化的时代,火鍋以“麻、辣、鲜”的特点深
摘要: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要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现状出发研究富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教育内容,尊重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发展的自身特点,注重道德教育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和知行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品质对象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等学校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有“恶魔主义者”之称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耽美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其艰辛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造就了诸如《麒麟》、《刺青》、《春琴抄》、《细雪》等一部又一部广为传颂的佳作。其创作内容也从初期描写施虐与受虐转向中后期描写日本古典美与传统文化的方向上来。曾被搬上日本荧屏的《春琴抄》是谷崎润一郎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