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存思存神术中的天人思想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思存神术是道教中具有特色的修炼方术和法术,通过存想神祗的形象,化自身之气为神,从而打通人神交通的障碍,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存思存神术主要用于养生修炼和斋醮科仪两个方面,其理论基础与中国古代天人之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道教 存思 存神 内神 天人关系
  中图分类号:B95文献标识码:A
  
  存思存神术是道教中的养生修炼之道,也是斋醮科仪中的重要道术。其作用在于打通神人之间的沟通障碍,通过存想、外化达到神与人的同在与交融。存思存神术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以明镜存思的“守一”修道法;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也包含了存思存神术的雏形。而到了东晋时,葛洪在《抱朴子》中亦说:“吾闻之于师云,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各有效也。”由此可见存思存神术在其时已发展有一定规模,衍生出许多法门。“思见身中诸神,内视令见”便是存思存神术的核心,其所蕴含的思想乃与中国传统天人之学息息相关。
  探究存思存神术的分类,从作用与使用方式上区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于养生修炼的存思法,一种则是斋醮科仪中的存想法术。
  养生修炼的存思法,最早可见于明镜存思修道法——这是在道教诞生前期、道教中所应用之存思修炼法的渊源。早期的修士一开始是通过“画像”之法,存想四时五行五脏诸神之形象,图之以像,悬于室内,“上有藏象,下有十乡,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当铜镜的使用进入修炼的领域,修士就能更精确地存想形貌。如《抱朴子·杂应》云:“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后,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或用四,谓之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於修其道,当先暗诵所当致见诸神姓名位号,识其衣冠。不尔,则卒至而忘其神,或能惊惧,则害人也。为之,率欲得静漠幽闲林麓之中,外形不经目,外声不入耳,其道必成也。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虽来勿得熟视也。或有问之者,或有诃怒之者,亦勿答也。或有侍从为伟晔,力士甲卒,乘龙驾虎,勿举目与言晔。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抱朴子》中的这一段形容就是存思法的一例,已开始进入道教存思修炼法的范围。但应该指出的是,此时的存思修炼法所见之神明皆从外来,分为人身中本有。这样的神明,沿用萧登福先生的说法便是“外神”。
  存思修炼法真正成为道教的修炼法经历了一段从“外神”到“内神”的发展过程。“内神”就是居于人身体当中,专司人身各组织功能的神明。以“神”来称呼身体的各种机能,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而到了六朝时期,道教中的上清经派便将“内神”的概念与此前的存思修炼法相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身体中内神的数量,并且将身中的内神与原有的外神等同起来,“人体内有一神,天界必有一神与之相应”,从而提高了内神的地位,也使这样的内神具有了沟通人天之际的功用。
  根据研究表明,上清经派成立于东晋,创始人依教内说法为南岳夫人魏华存,实际的传承者是杨羲与许氏父子。上清经派的特色在于观想身中的神祗,使内神与外神相合为一,而达到炼形易质、飞升长生的目的。上清派的人体观认为人体乃是众神的居所,这主要体现在早期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上清大洞真经》和内外两卷《黄庭经》当中。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作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上清章第一》)
  而《黄庭经》认为人身中主要包含了“三部八景二十四真”,道经中具体描述了身体中各处神明的名讳、所在位置、大小以及服饰装扮,活灵活现。因为身内诸神掌管人身器官的各种功能,是这些功能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掌握了生命活动的奥秘,所以只要时常存想众神的形貌以及念诵众神的名讳则能祛除百病、长生不死。
  按照上清派对宇宙的划分,神仙都居住于九天之上;然而这里却又肯定有神明存在于每个人身体脏腑之内。这其实不是矛盾,而是对人与天同质同构的另一种表述。天上有神,人身中同样有神。据传《大洞真经》为上清三十九帝入身中三十九户而说经——神明之说经依然是与人之身体相联系——经中隐含诸神名讳,故诵之万过,便能得仙。上清派的修炼思想后来为道教各派所沿用与发扬,并成为后世注重内炼的性命双修之道的思想来源。
  除了作为养生修炼术,存思存神之道也是道教斋醮科仪中的重要法术。存想作为内在的意念行为,是斋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功法师可以通过存想使意念专一,将眼前之坛场化作仙境,将己身化为神灵本体,从而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来实现仪式。这样的过程称之为“化坛”。道教斋醮讲究斋洁为先,诚明为本,化坛的过程实际上是建斋行道之前作为净坛解秽的必备过程。法师要先引三光正气,运九凤真精,策役万神,吐纳二炁,蹑罡步斗,结界禁坛,旨在使正真生炁变化流行,使坛场成为万境俱消、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
  唐代的黄箓斋仪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其主要仪格有:(1)入户;(2)各法师存念如法;(3)鸣法鼓二十四通;(4)发炉;(5)出官启事;(6)各称法位;(7)读词;(8)礼方忏悔;(9)命魔;(10)步虚;(11)三启三礼;(12)重称法位;(13)发愿;(14)复炉;(15)出户。当黄箓斋开始,启堂、入户、上香之后,就有称之为“各礼师存念如法”的存想科仪。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九,法师的存想方式略有不同,多增加了神明从己身何处化生而出的部分。
  “正中午时,当思赤气从心而出,如云之升,匝绕坛殿,朱雀白鹤,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以云气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入夜戌时,当思白气从肺而出,如云之升,匝绕坛殿,白虎麒麟,备守四方,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以云气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又思五星、五岳、五帝,备守身形,五藏之气,仰升纷错,冠覆一身,如在烟雾之中,金华映盖,体作金色,先从肺出顶,后有圆光如日之象,照明十方,身中了然,尽见内外,然后修行妙观,洞入玄虚。”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道教法师存想的内容非常具体,从如何自身中五脏以气化神、到化出神明的称号、随从数量、到四周环境的状况、到神明对法师奏陈的回应……皆一一齐备。斋醮当中的存想有一个自内而外的过程,科仪当中所需要祈请的神明皆由身中化出,这就首先需要肯定一个前提,即:天上神明仙真本居于人身之中,人身中之神与天神具有同等性。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跟修炼养生中之存想存神法是如出一辙的。
  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是对神仙世界的另一种追求形式。通过存想,通过高功的步、诀、念、唱,是现实的坛场化为三清圣境,从而能跟上天神灵进行既虚拟又现实的交通。
  道教对“天”的理解来源于道家,尽管具有自然之天的特性,尽管也参杂了神灵之天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将之彻底客体化与对象化。这与道教本身的世界观宇宙观息息相关。《真诰·甄命授第一》云:“道者混成,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道有大归,是谓素真。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归也。见而谓之妙,成而谓之道,用而谓之性。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道”在这里具有两层含义:一者是作为宇宙本体的“道”,一者是修道合真之“道”。道,一方面是万物生成的始基,一方面又在生命存在中持续发挥作用。“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道不但是万物(包括人)诞生的原因,同时也令人先天地具有“向道之性”,是以“一切众生皆有道性”——这是人得以成仙的前提,更是作为修炼术的存思存神术的前提。
  在早期上清派的经典之中,“道”与“气”时常同时使用。对此,有人说道教的本体论是一种二元本体论,因为其论述宇宙起源有时倾向于道本体,有时倾向于气本体,互相杂糅。这固然是因为道经多寄托于想象性话语,言辞当中的语焉不详令本来就晦涩的意象更显芜杂。而我认为,在道教的宇宙论中,“道”与“气”只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表述,那就是“元气”。“道”与“气”正是“元气”在不同语境的“显现”,同时具备“道”的抽象性与“气”的具体性的便是“元气”。道教修道理论区分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先天之炁是宇宙的基质,后天之气从先天中诞生,是万物的质料。“道”,即蕴含在气当中,是玄妙不可测的。整个宇宙——包括天——就是由道气合一的“元气”所构成。
  由于“人”与“天”具有同质性,于是就不难理解在道教存思存神术的理论基础。道教认为,吾身与生俱来,即有内神居于其中。内神,实际上也是吾身之一部分,是体用一如的存在。既在我身中,又在九天之上;既能自身中化出,又能复归于自身;既属于我,能为我所了解,又具有莫测的神秘与神圣性。“人”与“天”沟通的本质在于“气”之“化”。司马承祯曾言道:“夫气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动之,微而用之,乃生一焉,故混然全乎太易。夫一者,道之冲凝也。故天地分乎太极。是以形体立焉,万物与之同禀;精神著焉,万物与之齐受。”(《服气精义论》)又说:“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莫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不然而然之,通生无匮,谓之道。”(《坐忘论》)“通生”是道教成仙之道的核心,实际上是把“人”与“天”以气为基础达到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归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老子·第三十九章》,当“人”与“天”达到“一”的统一性时,便能臻至“不出帷幕而见天下,乃为入神矣”的境界。
  道教哲学是以生命哲学为特征,而道教更是一个以生命为特色的宗教。在对神明的存想修炼过程中,修道者通过内视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再由内而外,最终实现天人的交融。
  
  参考文献
  [1] 道藏.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 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真誥校註.朱越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闵智亭.道教仪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4] 张泽洪.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巴蜀书社,1999.
  [5] 钟来因.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文汇出版社,1992.
  [6] 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7]萧登福.试论道教内神名讳源起,兼论东晋上清经派存思修炼法门.宗教学研究,2004(3).
  [8] 韩吉绍,张鲁君.铜镜与早期道教.中国道教,2006(1).
  [9] 太平经·以乐却灾法.
  [10] 抱朴子·杂应.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涉禁点就是牵涉到禁令的事情和问题。 这基本分两大类。一是有令不行,该禁不止。现在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诸如贩毒、吸毒、抢劫、赌博、酗酒、嫖娼、卖淫、走私、投机倒把、
梁启超曾说:“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思想很复杂,儒道佛都对他的思想取舍调和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用自然作标
新闻的职能是以报道事实的魅力和观点的鲜明性去感染读者,组织和影响舆论,交流思想。标题具有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内容即新闻基本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与
结合给排水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特点,介绍了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序质量的控制方法,指出泵站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应贯穿整个安装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以保证安
焊接式齿轮箱体主要由钢板、型钢拼装焊接而成,生产周期相对较短,适合小批量,尤其适合大型箱体的制造.文中从焊接式齿轮箱体特点分析入手,分析了影响焊接式齿轮箱体加工精度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的描写,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写作手法.“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可见细节描写作用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经典巨作之一意蕴深厚,其中蕴含了“道法自然”“阴阳冲和”“无为”等丰富的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2013年BAU博览会将于2013年1月14日至19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中心,这已是第二十届,将再次使用慕尼黑展览中心所有可用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室内面积加上3,500平方米室外
通过对苏轼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赏析,集中了苏轼精于体物,富于想象,善于比喻的艺术特色,它以精妙的构思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拨动着古今读者的心弦,万口流传,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