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xl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1.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
  2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 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3.1 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体验”一词,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对低年级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如何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受、学会思考,最终获得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老师应该积极探讨的课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体验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师生思维的互动,是重
期刊
【摘要】在创新教育的春天里,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达到情境交融,教书育人的实效呢?本文主要从:一、教师的表率作用。二、尊重和爱护学生。三、创设好的情感“环境。四、对差生的积极态度。五、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六、献出爱心,建立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六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在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情感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及做法。   【主题词】体育;情
期刊
在教育工作者眼中,学习困难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怎样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高中是成长中 重要的一个环节,可塑性最强,但往往较为脆弱,一件小事、一个小环节就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方向。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特别需要一个“护航人”。  的确,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再也不能像教育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把道理灌输给他们,所以更需要的是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是指利
期刊
【摘要】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复习,还可以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教科书和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结合起来。  【关键词】阅读;教科书;生物学  阅读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把阅读看得这么重要?这是由于现代生物学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自然科学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结课方法。阐明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结课;方法  大多数语文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开讲部分,他们常常会在导入设计上下功夫,而对结课则大为忽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向,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开场戏”固然要有吸引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则更应具有撼动人心的功效,正如我们通常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讲,课后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其长处是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比较系统的接受课本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学生所学的也是课本上的知识,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创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从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
期刊
在教学视导中,笔者在两所学校听了同一内容数学课,效果截然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有效性的理解和追求上,某教师只是把自己定位在是教材的“翻译”,不去体会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这个“主体”,照着教材重述一遍。而另一位教师却能以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恰当运用周边教育资源,做到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基于这一状况。于是萌发了在某小学对同一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的比较,现就“小数的产生和
期刊
新课程倡导能力与知识并重,甚至把能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能力的达成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学科知识的特殊功能,不仅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而且有利于开发
期刊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然而,如果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学习数学,情况就完全不同。它既能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又能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还能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我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就运用
期刊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快的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因此,作文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着眼,把学生个性的培养置于突出地位,充分地把人的差异性显示出来,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独创性的个性精神,我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