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2-2013年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临床医院开展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人群监测,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需求的直接技术指导的实践模式。

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菌型;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对疑似暴发病例开展基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地区4家哨点医院检测7 204份腹泻标本确认的712例DEC感染病例,阳性率为9.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351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292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感染32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EHEC)感染6例;DEC混合感染31例。EPEC感染以1~5岁儿童最多见,菌型均为aEPEC; ETEC流行峰值在8月,阳性率>20%,感染病例2012年聚集于1~28日龄和2013年的20~60岁人群(P<0.05),菌型以耐热肠毒素(ST)型最多(59.6%),其次为不耐热肠毒素(LT)型(27.8%)和ST/LT型(12.6%);2013年儿童感染EIEC病例明显增加(P<0.01);未监测到EHEC O157∶H7,但确认2例EHEC O26∶H11(eae-hlyA-stx1a)儿童病例;调查确认2012年上海地区15例新生儿ETEC聚集性感染病例与四川省自贡市新生儿病例属于同一克隆(STh-CS21-CFA/I-ClyA-EatA-ST2332-SHNL0005 )。

结论

上海地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改变,ETEC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构成潜在暴发风险,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并发症及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VLBWI中,排除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出生时重度窒息、中途放弃治疗或死亡、混合喂养的患儿,纳入适于胎龄儿351例。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院的16
目的探讨产后耻骨联合分离(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PS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07月31日,1例产妇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阴道分娩后,发生PSD合并前庭裂伤,回顾性分析治疗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27岁,于妊娠40+2周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一女婴,总产程4 h 20 min。第二产程26 min,新生儿出生体重3 650 g。分娩后检查,尿道上方呈
期刊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限制性表型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19例伴显著限制性特征的HCM患者(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19例典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典型HCM组),行黑血序列及亮血电影序列的四腔心、两腔心和短轴扫描,注射对比剂后10~ 15 min行延迟强化扫描。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室壁厚度及延迟强化节段数、MR功能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配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胎盘MRI检查且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患者资料。穿透性胎盘植入19例,非穿透性胎盘植入27例。患者均行胎盘半傅立叶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HASTE)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扫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分析MRI图像,对MRI征象进行判读。直接征象包括:胎盘聚拢并呈驼峰状改变、膀胱壁呈结节状;间接征象包括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IMCC且行腹部多期动态增强CT和(或)MRI检查的95例患者,其中56例行多期动态增强CT检查,29例行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依据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肝炎组(56例)和无肝病组(39例),并按照病灶最大径将患者分为最大径<3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联合MR相位对比技术(PC-MR)对儿童脑积水中膜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因膜性梗阻导致脑积水患儿28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MRI扫描,以及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和PC-MR技术扫描,以造瘘术中所见和脑室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序列诊断膜性梗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常规MRI扫描及3D-CIS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现状的地区差异。方法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剔除BMI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中512 489名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的BMI和WC及其对应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分组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10个地区女性的超重/肥胖(45.3%)和中心性肥胖(44.6%)水平均高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