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文分析了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阐明了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心理特征;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已经达到了1.76亿人。目前,全社会尊老敬老风气日渐浓厚,离退休工作日益受到各级组织和部门的重视。大家在重视离退休职工物质养老的同时,对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分析其成因,并对维护和促进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离退休职工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一、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
离退休职工心理表现有以下特点:
1、失落感
离退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从几十年的工作状态,突然转变为赋闲在家,老同志们感到无所事事,心绪不定。特别是在岗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从掌握一定权力到平民百姓的地位变化,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的生活环境变化,感到极不适应,失落感极强。新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人际关系对于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存在一个适应过程,其中既有心理方面的适应,亦有身体方面的适应,有力无处使,有才无处用的失落感不可避免。
2、孤独感
寂寞孤独感是离退休职工常有的心理问题。由于接触社会的圈子很小,很难与周围环境、周围人群取得和谐共鸣。多年的同事见面机会少了;因工作关系建立的朋友及同伴逐渐疏远;家庭子女逐渐成人,结婚成家而离开父母;社会上新接触的人,职业差异大,共同语言少,因而会感受到孤单;尤其是那些老年丧子、丧偶者更会倍感孤独。
3、怀旧心理
怀念过去对离退休职工来说是极为正常的心理,许多人因个人生活、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怀念过去。如不少人怀念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贫富差别小,贪污腐败少,社会治安稳定。也有的人怀念以往成功和自豪之事,可以愉悦情绪。但是如果对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或者一味地重过去、轻未来,又缺乏理性判断,抱住老黄历不放,甚至总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缺乏信心,就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忘记过去不可能也不应该,但应将适度怀旧演化成为现在好好生活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旧心理是一种心灵补药,适量有益,过量有害。
4、不平衡心理
心理不平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在岗时级别、待遇问题而耿耿于怀,甚至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造成整个晚年生活的不愉快。有的是因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攀比而产生。比如社会的巨大变迁,工资差距逐渐拉大,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因为到了重要岗位上,收入却大大高过自己,心理不舒畅。
5、期盼尊重和关心的心理
人到了老年,健康状况逐渐衰退,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体力衰退使生活能力下降,精神上、生理上都需要他人的关怀和照顾。离退休老同志毕其一生精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多方面的关怀,如社会上的尊老敬老,配偶的关爱,子女的孝心,亲友的联络和组织的关怀等。全方位的关怀是离退休职工必须的,少任何一种都是缺陷。
6、承受力下降
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逐年下降,离退休职工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下降,经常会遇到有目标要求但不知怎么去实现的心理窘境。特别是受到某种刺激后,离退休职工往往是控制不往自己的情绪,激动、偏激、发脾气,动辄愤怒异常,遇到愤愤不平之事,更是控制不住自己,气得浑身发抖,有时还会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以上心理问题在老同志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在个别老同志身上还较为强烈,一旦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疏导和及时应对,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及家庭社区的和谐,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包括离退休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离退休职工心理问题的因素
老年是人生全程发展的后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既有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又有个人素质、性格等主观因素,所以要研究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还必须了解影响他们心理的诸多因素:
1、角色转变因素
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比如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退休前后心理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充足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有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所以心理比较满足,社会适应良好。但有些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状况就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很不适应,从而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2、生理改变因素
部分具有较高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离退休职工,通常在离岗之后,不甘于清闲。所谓退而不休,便是这些离退休职工崇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健康状况不理想,使一些离退休职工陷入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离退休职工由于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等,可使性格变得孤独、怪僻,甚至出现一些突发病或恶性疾病。
3、经济状况因素
经济是保证离退休职工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离退休职工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上升,离退休职工的经济来源往往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安全感较差。对于长年患病或子女收入不佳的老同志,经济问题就更加突出,从而直接影响了离退休职工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和身心健康。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组织,老同志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离退休职工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的和谐,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的个性,对离退休职工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保持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对策
离退休职工六种心理特征和四个影响因素表明,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不完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认知,一成不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科学分析正确认识离退休职工心理特征,正反两面的现状及其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辩证地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现代老年心理医学的观点看,只重视生理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是很难做到健康长寿的,生理健康因素影响心理因素,而心理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生理健康的事例并不鲜见,应当引起重视。离退休职工的一些主要心理特征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广大离退休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需要在工作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离退休老同志树立积极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颐养天年。
1、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意识
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源远流长,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离退休职工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社会道德有所滑坡,不尊敬离退休职工甚至歧视虐待离退休职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成为有损离退休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平台,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弘扬表彰尊老敬老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谴责虐待离退休职工的行为,开展尊老敬老的教育,落实尊老敬老的内容。
2、认真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切实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老同志来说,政治待遇的落实既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和企业形势、开阔视野的一个渠道,也是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的一个表现。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向他们传达重要会议精神,组织他们参观工农业建设和企业发展成果,使他们了解形势,紧跟时代步伐。要把解决老同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能办的事情,要早办、快办、办好;应该办但暂时还办不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在办不到的要耐心解释清楚。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做深做细,消除离退休职工产生心理疾病的土壤,使离退休职工充实愉快地生活,安享晚年。
3、普及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离退休职工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离退休管理部门和社区有关机构要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医疗保健专家讲座、收看录像、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疏导,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增强离退休职工自我预防能力。全社会和家庭成员应帮助离退休职工正确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对待离退休职工,帮助离退休职工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调整好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兴趣、新爱好,从而消除各种心理问题,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延年益寿。
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处理好与两代人或几代人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空巢家庭中,离退休职工应正确面对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的现实,不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的照顾,善于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子女沟通,并及早由纵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同时支持丧偶老人再婚,离退休职工丧偶以后,只要有合适的对象,一方面是离退休职工自身要冲破习俗观念,大胆追求,另一方面子女要同情、支持离退休职工再婚,使父辈晚年不再孤寂。
5、离退休职工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一个现代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精神状态决定的。心情好,再苦的日子能过得有滋有味;心情不好,再好的日子也不会开心舒坦。老同志自己要主动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采取综合性保健措施,预防心理衰老;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书法、绘画、旅游、下棋、养鸟、种花等活动,使身体健康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防止智力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我国的民族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保障他们安度晚年、健康长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社会及广大离退休工作者和社区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同志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离退休职工改变不良心理,树立良好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离退休职工提供心理帮助和健康教育,帮助离退休职工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简介:
孔翔宇,男,(1976-),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关键词】离退休职工;心理特征;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离退休职工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已经达到了1.76亿人。目前,全社会尊老敬老风气日渐浓厚,离退休工作日益受到各级组织和部门的重视。大家在重视离退休职工物质养老的同时,对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分析其成因,并对维护和促进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离退休职工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
一、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
离退休职工心理表现有以下特点:
1、失落感
离退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从几十年的工作状态,突然转变为赋闲在家,老同志们感到无所事事,心绪不定。特别是在岗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从掌握一定权力到平民百姓的地位变化,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的生活环境变化,感到极不适应,失落感极强。新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人际关系对于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存在一个适应过程,其中既有心理方面的适应,亦有身体方面的适应,有力无处使,有才无处用的失落感不可避免。
2、孤独感
寂寞孤独感是离退休职工常有的心理问题。由于接触社会的圈子很小,很难与周围环境、周围人群取得和谐共鸣。多年的同事见面机会少了;因工作关系建立的朋友及同伴逐渐疏远;家庭子女逐渐成人,结婚成家而离开父母;社会上新接触的人,职业差异大,共同语言少,因而会感受到孤单;尤其是那些老年丧子、丧偶者更会倍感孤独。
3、怀旧心理
怀念过去对离退休职工来说是极为正常的心理,许多人因个人生活、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怀念过去。如不少人怀念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贫富差别小,贪污腐败少,社会治安稳定。也有的人怀念以往成功和自豪之事,可以愉悦情绪。但是如果对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或者一味地重过去、轻未来,又缺乏理性判断,抱住老黄历不放,甚至总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缺乏信心,就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忘记过去不可能也不应该,但应将适度怀旧演化成为现在好好生活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旧心理是一种心灵补药,适量有益,过量有害。
4、不平衡心理
心理不平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在岗时级别、待遇问题而耿耿于怀,甚至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造成整个晚年生活的不愉快。有的是因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攀比而产生。比如社会的巨大变迁,工资差距逐渐拉大,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因为到了重要岗位上,收入却大大高过自己,心理不舒畅。
5、期盼尊重和关心的心理
人到了老年,健康状况逐渐衰退,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体力衰退使生活能力下降,精神上、生理上都需要他人的关怀和照顾。离退休老同志毕其一生精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多方面的关怀,如社会上的尊老敬老,配偶的关爱,子女的孝心,亲友的联络和组织的关怀等。全方位的关怀是离退休职工必须的,少任何一种都是缺陷。
6、承受力下降
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逐年下降,离退休职工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下降,经常会遇到有目标要求但不知怎么去实现的心理窘境。特别是受到某种刺激后,离退休职工往往是控制不往自己的情绪,激动、偏激、发脾气,动辄愤怒异常,遇到愤愤不平之事,更是控制不住自己,气得浑身发抖,有时还会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以上心理问题在老同志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在个别老同志身上还较为强烈,一旦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疏导和及时应对,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及家庭社区的和谐,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包括离退休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离退休职工心理问题的因素
老年是人生全程发展的后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既有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又有个人素质、性格等主观因素,所以要研究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还必须了解影响他们心理的诸多因素:
1、角色转变因素
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比如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退休前后心理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充足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有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所以心理比较满足,社会适应良好。但有些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状况就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很不适应,从而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2、生理改变因素
部分具有较高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离退休职工,通常在离岗之后,不甘于清闲。所谓退而不休,便是这些离退休职工崇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健康状况不理想,使一些离退休职工陷入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离退休职工由于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等,可使性格变得孤独、怪僻,甚至出现一些突发病或恶性疾病。
3、经济状况因素
经济是保证离退休职工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离退休职工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上升,离退休职工的经济来源往往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安全感较差。对于长年患病或子女收入不佳的老同志,经济问题就更加突出,从而直接影响了离退休职工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和身心健康。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组织,老同志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离退休职工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的和谐,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的个性,对离退休职工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保持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的对策
离退休职工六种心理特征和四个影响因素表明,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征不完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认知,一成不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科学分析正确认识离退休职工心理特征,正反两面的现状及其规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辩证地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现代老年心理医学的观点看,只重视生理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是很难做到健康长寿的,生理健康因素影响心理因素,而心理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生理健康的事例并不鲜见,应当引起重视。离退休职工的一些主要心理特征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广大离退休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需要在工作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离退休老同志树立积极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颐养天年。
1、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意识
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源远流长,成为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离退休职工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社会道德有所滑坡,不尊敬离退休职工甚至歧视虐待离退休职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成为有损离退休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平台,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弘扬表彰尊老敬老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谴责虐待离退休职工的行为,开展尊老敬老的教育,落实尊老敬老的内容。
2、认真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切实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老同志来说,政治待遇的落实既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和企业形势、开阔视野的一个渠道,也是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的一个表现。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向他们传达重要会议精神,组织他们参观工农业建设和企业发展成果,使他们了解形势,紧跟时代步伐。要把解决老同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于能办的事情,要早办、快办、办好;应该办但暂时还办不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在办不到的要耐心解释清楚。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做深做细,消除离退休职工产生心理疾病的土壤,使离退休职工充实愉快地生活,安享晚年。
3、普及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离退休职工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离退休管理部门和社区有关机构要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医疗保健专家讲座、收看录像、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疏导,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增强离退休职工自我预防能力。全社会和家庭成员应帮助离退休职工正确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友善热情对待离退休职工,帮助离退休职工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生死观,调整好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兴趣、新爱好,从而消除各种心理问题,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延年益寿。
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处理好与两代人或几代人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空巢家庭中,离退休职工应正确面对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的现实,不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的照顾,善于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子女沟通,并及早由纵向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同时支持丧偶老人再婚,离退休职工丧偶以后,只要有合适的对象,一方面是离退休职工自身要冲破习俗观念,大胆追求,另一方面子女要同情、支持离退休职工再婚,使父辈晚年不再孤寂。
5、离退休职工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一个现代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精神状态决定的。心情好,再苦的日子能过得有滋有味;心情不好,再好的日子也不会开心舒坦。老同志自己要主动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采取综合性保健措施,预防心理衰老;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书法、绘画、旅游、下棋、养鸟、种花等活动,使身体健康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防止智力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我国的民族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保障他们安度晚年、健康长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社会及广大离退休工作者和社区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同志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离退休职工改变不良心理,树立良好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离退休职工提供心理帮助和健康教育,帮助离退休职工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简介:
孔翔宇,男,(1976-),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