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古诗词,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学的目的,也是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就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其他教师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宝贵的结晶之一,在初中学习的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诗人情感
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也是大多数学生烦恼的事物。学生由于对古诗词接触少,与诗人的年代相差甚远,不能理解诗人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自然认为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初中生学习的古诗词中,大多数都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个人情感依托的是一种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首先需要让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从而在熟读中领会诗人情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古诗词《归园田居》时,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数次的朗读。之后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应该使学生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表现的是厌倦官场,希望归隐山林的一种美好向往[1]。又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望岳》这首诗时,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特别是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让学生切实感受诗人的情感,意识到自身的“小”,从“小”中读懂国之大,迸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应重点让学生注意这类作为诗中灵魂的诗句。
二、通过理解诗词,培养爱国情怀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这些诗人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愛国情怀作为一种民族情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理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才能使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对这类诗词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真切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培养一种爱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春望》时,应先让学生理解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乱世。通过诗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学生能够直接明白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但教师应该从中向学生挖掘出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从后两句诗进行提问:“从诗人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而使学生在诗人的家与国都不存在中,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又例如,教师在教学《石壕吏》时,学生在对诗人所生活的背景有了解后,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内容:由于时代的黑暗,年轻人与老妇人都被抓去做苦工,民不聊生的苦情。对比现实,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的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想象诗词,培养文化素养
古诗词由于用词简练,其中蕴含的意思与现代词汇中的意思大为不同。学生的理解自然受阻,无法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词义。教师要让学生的思想钻入课本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其间人文风情和艺术空间,都需要学生细细去品味,体会作者作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为助力学生的想象延伸,教师可以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假想式的“设身处地”,去理解诗中的情意。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野望》时,王绩的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极为朴素,尤其颈联和颔联四句,将作者想象中的普通田园场景勾勒,每一个字中透露着自己“无所依”的状态。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想象这样的场景,会觉得无从下手,分散的画面,学生容易整合不了一个完整的情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音频文件,如播放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老人与海》,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点,在听的过程中,秋风中,学生可见画面中一个孤独、萧瑟的背影,他似乎在无奈呻吟,叹气。教师通过渲染诗中的哀伤气氛,让学生以作者的角度领略诗文,在体会画中风采后,感受诗文的中心感情,无论是消极致郁的悲伤感情还是喜悦之情。
四、通过品赏作品,感受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句,从精炼的字中,分析推敲作者写作的好,诗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值得学习,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美。 一首完整的诗,画与感情,是无法分离的,其中的韵味,需要学生去领悟。后人想要改诗,往往难,因为每一个字的删减,都有作者的独特用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作品,感受语言之美,整合作者的写作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眼界。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李商隐将自己对情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颈联,在现代,已化作对教师辛勤的无线赞美敬佩之情,诗句的实义变动较大,蕴含的人文感情,为大众所推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首诗和作者《无题》组诗对比,向学生提问:“两首诗所蕴含的诗中感情是不是一致的?分别找出诗中最核心的句,并对这句话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找到自己最喜欢作者提炼的字,补充对关键字的推敲分析。”追寻画面之美、感情之美和字韵之美,感应传统之美,把握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在学习作品中的美之后,模仿创造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真情爱上古诗[2]。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本身,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宣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多次阅读、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景创设和对比评析作品,让学生利用这四种方法,经过由浅至深的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诗中浏览祖国,领略各种风情。
参考文献
[1]韩景龙.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27):28.
[2]庞宗宝.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9(26):105.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宝贵的结晶之一,在初中学习的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诗人情感
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也是大多数学生烦恼的事物。学生由于对古诗词接触少,与诗人的年代相差甚远,不能理解诗人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自然认为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初中生学习的古诗词中,大多数都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个人情感依托的是一种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首先需要让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朗读,从而在熟读中领会诗人情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古诗词《归园田居》时,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数次的朗读。之后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应该使学生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表现的是厌倦官场,希望归隐山林的一种美好向往[1]。又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望岳》这首诗时,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特别是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让学生切实感受诗人的情感,意识到自身的“小”,从“小”中读懂国之大,迸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应重点让学生注意这类作为诗中灵魂的诗句。
二、通过理解诗词,培养爱国情怀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这些诗人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愛国情怀作为一种民族情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理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才能使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对这类诗词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真切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培养一种爱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春望》时,应先让学生理解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乱世。通过诗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学生能够直接明白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但教师应该从中向学生挖掘出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从后两句诗进行提问:“从诗人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而使学生在诗人的家与国都不存在中,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又例如,教师在教学《石壕吏》时,学生在对诗人所生活的背景有了解后,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内容:由于时代的黑暗,年轻人与老妇人都被抓去做苦工,民不聊生的苦情。对比现实,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的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想象诗词,培养文化素养
古诗词由于用词简练,其中蕴含的意思与现代词汇中的意思大为不同。学生的理解自然受阻,无法正确的理解古诗词中的词义。教师要让学生的思想钻入课本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其间人文风情和艺术空间,都需要学生细细去品味,体会作者作诗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为助力学生的想象延伸,教师可以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假想式的“设身处地”,去理解诗中的情意。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野望》时,王绩的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极为朴素,尤其颈联和颔联四句,将作者想象中的普通田园场景勾勒,每一个字中透露着自己“无所依”的状态。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想象这样的场景,会觉得无从下手,分散的画面,学生容易整合不了一个完整的情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音频文件,如播放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老人与海》,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点,在听的过程中,秋风中,学生可见画面中一个孤独、萧瑟的背影,他似乎在无奈呻吟,叹气。教师通过渲染诗中的哀伤气氛,让学生以作者的角度领略诗文,在体会画中风采后,感受诗文的中心感情,无论是消极致郁的悲伤感情还是喜悦之情。
四、通过品赏作品,感受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句,从精炼的字中,分析推敲作者写作的好,诗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值得学习,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美。 一首完整的诗,画与感情,是无法分离的,其中的韵味,需要学生去领悟。后人想要改诗,往往难,因为每一个字的删减,都有作者的独特用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作品,感受语言之美,整合作者的写作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眼界。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无题》,李商隐将自己对情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颈联,在现代,已化作对教师辛勤的无线赞美敬佩之情,诗句的实义变动较大,蕴含的人文感情,为大众所推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首诗和作者《无题》组诗对比,向学生提问:“两首诗所蕴含的诗中感情是不是一致的?分别找出诗中最核心的句,并对这句话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找到自己最喜欢作者提炼的字,补充对关键字的推敲分析。”追寻画面之美、感情之美和字韵之美,感应传统之美,把握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在学习作品中的美之后,模仿创造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真情爱上古诗[2]。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本身,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宣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多次阅读、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景创设和对比评析作品,让学生利用这四种方法,经过由浅至深的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诗中浏览祖国,领略各种风情。
参考文献
[1]韩景龙.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27):28.
[2]庞宗宝.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9(2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