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权式酒店作为产权式地产项目与商业性酒店的结合,是将房地产和酒店经营模式进行融合。由于中国产权式酒店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国家尚无针对产权式酒店的专门法规,因此投资产权式酒店的风险是较大的。本文从投资和开发商的视角,对投资和开发产权式酒店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简要讨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 产权式酒店;法律风险;风险防范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第一场国际性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英勇的朝鲜人民一道共同进行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更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下面就抗美援朝战争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创新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抗美援朝战争为人民战争思想积累了新经验
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进行正义的战争并获得人民支持,相信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力量,把敌人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才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漫长的国内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走出国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无论在作战形式上还是作战环境上相较于国内战争都有了许多创新与发展。
首先,特殊环境下快速、有效的人民战争动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恰逢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基础与国防建设相对薄弱,广大人民刚刚经历国内战争的洗礼,人民动员难度大。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的力量提高广大人民投身抗美援朝战争的积极性,党中央对传统的国防动员方式做了较大改变。加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作动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除靠近朝鲜的鸭绿江沿岸地区,全国其他地区并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以往进行战争动员,主要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唤醒广大贫苦农民的阶级仇、民族恨从而激发人民参战参军的决心。根据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党中央调整了动员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 一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坚持深入一线做动员。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懂得支援国家赢得战争的重要性。二是针对美国肆意入侵台湾海峡,越过鸭绿江轰炸我国边境城市的暴行,指出一旦美国赢得战争胜利占领朝鲜就会直接威胁我国安全,唤醒广大人民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责任感,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三是在群众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仇视、鄙视、蔑视的“三视”教育,使全国军民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其次,运用政权力量组织人民群众间接参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新中国成立不久,新生的人民政权,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建设能力不足。为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我国首次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战争动员使人民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后,全国自上而下都自觉的动员起来为战争服务,从而为我举全国之力进行作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是在全国上下大力进行评模范、树典型活动,人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争当支前模范。三是自上而下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广泛的动员工作,使战争动员深入人心,群众自发的支援前线。四是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强大的兵员保证和战略预备力量。美军在朝鲜参战部队最多时达到34万人,而我军在朝作战兵力最多时达到135万人,国内还有上千万热血青年等待报名参军。敌我作战人员数量差距明显,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支援前线作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再次,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军战胜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积累了经验。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面对拥有世界最强军事实力的“联合国军”,发挥人民战争力量优势,努力克服武器装备上的不足,不畏强敌,愈战愈勇,最终打败了强大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除了我军发挥自身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更为重要的是我军作战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是一支人民之师、文明之师。我军根据作战实际需求充分汲取人民的智慧建立了一条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运输线。在国内由于各级组织充分动员的关系,人民群众纷纷踊跃捐款捐物积极要求出国支援前线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1万民兵直接随军入朝支前;千千万万的农民、司机、铁路职工组成运输队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农民和工人加班加点日夜进行战争物资生产,厉行节约,共提供560余万吨作战物资;全国各界人士通过寄送慰问信、慰问品等方式把祖国人民的关怀寄送到战士手中。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与奉献使志愿军得到了充足的物力、人力支持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此外,战争的胜利也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朝鲜劳动党与金日成首相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克服了外敌入侵的困难,坚持农业生产,并最大限度的进行救治伤员、运送物资等活动,有效的支援了志愿军作战。
二、抗美援朝战争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了新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世界军事大变革的今天,新的作战理论与战争形态层出不穷,新式战争与旧式战争在特点与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总结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战争的经验与启示,对今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要打赢战争,必须使人民战争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使信息化武器装备与高素质人才队伍相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武器装备的落后给志愿军作战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战后美军一个步兵师就装备了400门各型火炮,且作战性能优异。而志愿军每个步兵师只有100余门火炮且型号庞杂、性能较差。实际作战中,我军往往依靠自身兵力优势和过硬的战斗作风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由于后方补给不足和武器装备劣势,无法歼灭敌重兵集团。抗美援朝战争告诉我们,双方作战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科技、人才、工业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培养能操作信息化裝备的人才。将人才梯队建设与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相适应,才能适应未来人民战争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大力进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建设,将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相结合走出一条军民两用的人民战争之路。
加强全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打赢人民战争的思想防线。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全局考虑,自上而下进行全国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人民群众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使人民战争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因此,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各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把深入开展全民性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牢思想基础。
优化体系结构,提高人民战争综合实力。信息化战争是国家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进行的体系对抗,诸兵种与战略预备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战斗力。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在朝兵力最高时达到135万人,有21万人参与支前物资运送。虽然人民在国家困难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前线作战,但支援效率低下,各种支援力量未形成合力。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未来战争要求,提升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能力;要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支援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优化民兵、预备役体系结构,加强后备力量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提高平战转化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在国防预算中落实国防动员经费,积极进行战略物资储备以保证作战需求。
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国防能力建设。在世界大力进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今天,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重是维护我国安全稳定的支撑,更是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保证。胡锦涛意识到增强国家战争动员潜力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性,指出:“一旦有事,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要能够迅速转化为确保赢得战争胜利的实力。”一方面,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建设,两者相互适应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国防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建设国防力量保证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产权式酒店;法律风险;风险防范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第一场国际性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英勇的朝鲜人民一道共同进行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更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下面就抗美援朝战争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创新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抗美援朝战争为人民战争思想积累了新经验
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进行正义的战争并获得人民支持,相信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力量,把敌人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才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漫长的国内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走出国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无论在作战形式上还是作战环境上相较于国内战争都有了许多创新与发展。
首先,特殊环境下快速、有效的人民战争动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恰逢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基础与国防建设相对薄弱,广大人民刚刚经历国内战争的洗礼,人民动员难度大。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的力量提高广大人民投身抗美援朝战争的积极性,党中央对传统的国防动员方式做了较大改变。加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作动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除靠近朝鲜的鸭绿江沿岸地区,全国其他地区并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以往进行战争动员,主要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唤醒广大贫苦农民的阶级仇、民族恨从而激发人民参战参军的决心。根据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党中央调整了动员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 一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坚持深入一线做动员。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懂得支援国家赢得战争的重要性。二是针对美国肆意入侵台湾海峡,越过鸭绿江轰炸我国边境城市的暴行,指出一旦美国赢得战争胜利占领朝鲜就会直接威胁我国安全,唤醒广大人民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责任感,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三是在群众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仇视、鄙视、蔑视的“三视”教育,使全国军民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其次,运用政权力量组织人民群众间接参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新中国成立不久,新生的人民政权,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国防建设能力不足。为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我国首次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战争动员使人民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后,全国自上而下都自觉的动员起来为战争服务,从而为我举全国之力进行作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是在全国上下大力进行评模范、树典型活动,人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争当支前模范。三是自上而下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广泛的动员工作,使战争动员深入人心,群众自发的支援前线。四是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强大的兵员保证和战略预备力量。美军在朝鲜参战部队最多时达到34万人,而我军在朝作战兵力最多时达到135万人,国内还有上千万热血青年等待报名参军。敌我作战人员数量差距明显,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支援前线作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再次,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军战胜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积累了经验。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面对拥有世界最强军事实力的“联合国军”,发挥人民战争力量优势,努力克服武器装备上的不足,不畏强敌,愈战愈勇,最终打败了强大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除了我军发挥自身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更为重要的是我军作战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是一支人民之师、文明之师。我军根据作战实际需求充分汲取人民的智慧建立了一条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运输线。在国内由于各级组织充分动员的关系,人民群众纷纷踊跃捐款捐物积极要求出国支援前线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1万民兵直接随军入朝支前;千千万万的农民、司机、铁路职工组成运输队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农民和工人加班加点日夜进行战争物资生产,厉行节约,共提供560余万吨作战物资;全国各界人士通过寄送慰问信、慰问品等方式把祖国人民的关怀寄送到战士手中。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与奉献使志愿军得到了充足的物力、人力支持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此外,战争的胜利也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朝鲜劳动党与金日成首相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克服了外敌入侵的困难,坚持农业生产,并最大限度的进行救治伤员、运送物资等活动,有效的支援了志愿军作战。
二、抗美援朝战争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了新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世界军事大变革的今天,新的作战理论与战争形态层出不穷,新式战争与旧式战争在特点与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总结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战争的经验与启示,对今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要打赢战争,必须使人民战争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使信息化武器装备与高素质人才队伍相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武器装备的落后给志愿军作战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战后美军一个步兵师就装备了400门各型火炮,且作战性能优异。而志愿军每个步兵师只有100余门火炮且型号庞杂、性能较差。实际作战中,我军往往依靠自身兵力优势和过硬的战斗作风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由于后方补给不足和武器装备劣势,无法歼灭敌重兵集团。抗美援朝战争告诉我们,双方作战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科技、人才、工业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培养能操作信息化裝备的人才。将人才梯队建设与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相适应,才能适应未来人民战争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大力进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建设,将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相结合走出一条军民两用的人民战争之路。
加强全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打赢人民战争的思想防线。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全局考虑,自上而下进行全国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人民群众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使人民战争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因此,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各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把深入开展全民性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牢思想基础。
优化体系结构,提高人民战争综合实力。信息化战争是国家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进行的体系对抗,诸兵种与战略预备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战斗力。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在朝兵力最高时达到135万人,有21万人参与支前物资运送。虽然人民在国家困难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前线作战,但支援效率低下,各种支援力量未形成合力。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未来战争要求,提升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能力;要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支援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优化民兵、预备役体系结构,加强后备力量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体制建设,提高平战转化能力和快速动员能力;在国防预算中落实国防动员经费,积极进行战略物资储备以保证作战需求。
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国防能力建设。在世界大力进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今天,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重是维护我国安全稳定的支撑,更是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保证。胡锦涛意识到增强国家战争动员潜力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性,指出:“一旦有事,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要能够迅速转化为确保赢得战争胜利的实力。”一方面,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建设,两者相互适应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国防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建设国防力量保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