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为宗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培养,教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培养
  
   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学习的方法、形式、手段、途径和思路. 多年来,我们一直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围教转方式单一,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像一篇散文,信息呈多元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浅显易懂,呈螺旋式地推进. 针对这些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必须将这一单元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看懂本单元学习内容,然后用1-2节课以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就能探索总结出“化多元为一元,引申化高次为低次的数学思想”.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其次每节课前都请几位同学对前几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你是怎么学的,你都学会了什么?你对学过的内容还有什么需要探讨的问题等等. 让学生畅所欲言,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开阔思维空间,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比如在讲多边形“瓷砖的铺设”一节中,学生在交流中就能学到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请分析下面轴对称图形是怎样形成的,并且按照你的分析结果设计一个有同样特点的轴对称图形. ”
   学生分析想象设计出右图“小桥流水人家”,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要给学生动手机会,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力所能及地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 比如在讲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中小学的衔接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可以给学生印出许多图形,在课堂中学生按此图形剪下再按要求折叠既增加了动手机会,又多了一些感性认识,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课后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写出自己的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缺失等等. 通过这种螺旋式的推进,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学”什么,“想学”什么和“会学”什么. 逐步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手段. 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是一种僵化、死板和固定的模式,应是丰富多彩的,随时随地的. 比如,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下面题目:我县最高建筑物——镇赉电视塔,如果你是文学家,你怎样去描写它?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你想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你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你是数学家,你又怎么思考问题?课余时间学生广泛交流,课上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真是耳目一新,比如怎么测量塔高学生自发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测量电视塔的高度等等. 结合铺设瓷砖一节,以“瓷砖”中的数学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并在课堂中宣读,互相交流学习,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一些独到见解使我为之感叹. 当然初次尝试的结果可能是参差不齐的,但这些问题对于学生能得出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目标.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数学思维品质明显优于以往同期学生,数学思维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二、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1. 教师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常常是这样一幅司空见惯的图景,做不尽习题的“他”,眉头紧锁而答不出满堂问题的“你”和被空洞的说教训练成高喊政治口号的“我”. 如何改变现状,在新的课堂中,我们努力塑造一个“新”教师的形象,就是观念新,知识新,角色新.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注意并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期望与自信,要脚踏实地,不能为课堂的表演去做秀,要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思考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2. 教学方式的探索
   新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要靠教师自己去挖掘,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数学教材这篇散文的“神”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培养学生能“数学地”思考问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孕育着的数学思想.如七年段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 AC① 当 BD 的位置在保持与 AC 相交的前提下变化时,∠ADC 的度数是否随着变化?请你写出你的估计.如果你的估计是不变,则还请你写出对其度数的估计;如果你的估计是变化,则还请你写出对其变化范围的估计,无论你的估计是哪种情况,都要简要写出得出估计的思路或过程. ② 说明你估计的正确性.此题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推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这种思想要给予点拨.此类问题也是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一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意在启迪学生学会思考.再比如甲、乙两同学做“投球进筐”游戏,商定:每人玩5局,每局在指定线外将一个皮球投往筐中,一次未进可再次投第二次,以此类推,但最多只能投6次,当投进后,该局结束,并记下投球次数;当6次都未投进时,该局也结束,并记为“×”.两人5局球情况如下:
  
   为了计算得分,双方约定:记“×”为该局得0分,其他得分的计算方法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投球次数越多,得分越低; ② 得分为正数,请你按约定的要求,用公式、表格、语言叙述等方式,选取其中一种写出一个将其他局的投球数 n 换算成得分 M 的具体方案;
   请根据上述约定和你写出的方案,计算甲、乙两人的每局得分,并从平均分的角度来判断谁投得更好.此题解法很多,比如(一)其他局投球次数 n 与该局得分M,M = 7 - n 则甲:2,0,3,0,6,乙:0,5,3,5,0 M 甲 = 11/5(分)M乙 = 13/5(分)M乙 > M甲乙的成绩好.(二)其他局投球次数n换算成该局得分 M = 60/n,甲:12,0,15,0,60,乙:0,30,15,30,0,M甲 = 87/5 ,M乙 = 75/5 ,M甲 > M乙 ,甲的成绩好.此题对谁赢的结果并没有强调,意在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方法.学生能否学会这种思想,对学生数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应用数学的灵魂.教学的科学性是过程的科学性.教师要避免就知识论其本身.要教方法,教思想,提高学生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再比如第5.1节数据的收集一节,学生学过之后,结合班级向学校推荐学生会候选人的实际,让学生自己组织一节实践课,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进而熟悉数据收集的一般过程,加深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陶冶了情操,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索的方向转变,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当然教无定法贵在灵活,要因时、因人、因教材、因形势而异,实现静态的教学要素与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完美统一.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只有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良好转变,才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其他文献
a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 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像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
数学史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中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文明教育,是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实施思想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教学可以起到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培养、知
[摘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和课外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主体性 自主 独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是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入的发展,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都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知,而且还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阅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将从重知识、重理论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 由此,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切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进行具体、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活动.     一、让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在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兴趣 激发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设计新颖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接着分析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研究了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游戏;数学实践活动    1. 设计新颖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每名学生都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这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