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坏坏对我说:“妈妈,让爸爸送我进去就行了,你就在车上等着吧。”下车后,小人儿拉着爸爸的手走出几米后,又回头朝我说:“妈妈,下午也让爸爸来接吧。”奇怪,怎么忽然之间我就如此不受待见了呢?
曾经一直在老公面前自恋:“瞧瞧,看我的‘小情人’多爱我,你再不好好表现就要靠边站啦。”谁如今日这句话反过来被丈夫抢走了。有时我一个人去接坏坏,看到我后,坏坏总是会先问一句:“爸爸呢?爸爸来了没?是不是在车上等我?”当我告诉他爸爸值班没回来时,他会接着追问爸爸回来的具体时间,直到心里有底后才肯罢休。晚上睡觉前见不到爸爸,小人儿还会主动要求给爸爸打电话,之后才安心入睡。由此看来,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断攀升啊!
反差怎么这么大了呢?仔细回想后,才发现在育儿中,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总是赢过我。
当坏坏放学后不想做作业,执意要看动画片时,我一般是先给他讲道理,耐心劝解,如果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便会毫不犹豫地严厉下命令,说到底是耐心到头了;同样的情况,爸爸则对做作业这件事只字不提,而是提出一个新话题,这个话题一定是坏坏感兴趣的。当孩子情绪愉快后,爸爸才对坏坏说:“那你快去做作业吧,做完了我陪你干什么什么……”听爸爸这么一说,坏坏就会乐颠颠地去做作业,而且做得很认真,速度也奇快无比。
有时候早上起来晚了,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便不停地唠叨:“快点起床,快点,要迟到了,去晚了饭菜都凉了。”其实说也是白说,小家伙根本就不听,眼看着时间一分分地过去,性急的我就又hold不住了,拉着他强行起床,最后搞得他一大早就一脸不高兴。坏坏爸的处理方法跟我不同,他会故意跑到客厅转一圈,然后返回卧室,大惊小怪地说:“宝贝,我发现你的卡卡龙昨晚在客厅桌子上放着,早上怎么就不见了呢?快起来,我们一起找找。”听到这,小家伙立刻就来了精神,赶紧穿衣穿鞋,跑到客厅找,等找到了还会很得意地说:“这不是嘛,你真笨,我先找到啦。”说完,父子俩在客厅哈哈大笑起来……
如此看来,也难怪坏坏越来越喜欢爸爸。爸爸总是能带给他惊喜和快乐,而妈妈呢,不是唠叨个不停,就是暴风骤雨,相比之下,还是和爸爸在一起比较安全和保险。
晚上,父子俩在沙发上尽情地嬉戏,我在一旁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啊!看来当妈的我要加油了,多向爸爸学习,要不然哪天就会被这个小人儿彻底地打入冷宫,到时可就没法混了。
编后:1 1>2
爸爸的思维属于理性思维,更适合于理解系统性的知识和事物的本质,善于预测和发现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相反,妈妈比较感性,更适合于产生共鸣,很容易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能对孩子的情绪做出适当反应。如果这种不同能够互补,则是非常完美的事情。也就是说,当爸爸和妈妈的影响非常完整而和谐时,孩子则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完美而健全的人。
曾经一直在老公面前自恋:“瞧瞧,看我的‘小情人’多爱我,你再不好好表现就要靠边站啦。”谁如今日这句话反过来被丈夫抢走了。有时我一个人去接坏坏,看到我后,坏坏总是会先问一句:“爸爸呢?爸爸来了没?是不是在车上等我?”当我告诉他爸爸值班没回来时,他会接着追问爸爸回来的具体时间,直到心里有底后才肯罢休。晚上睡觉前见不到爸爸,小人儿还会主动要求给爸爸打电话,之后才安心入睡。由此看来,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断攀升啊!
反差怎么这么大了呢?仔细回想后,才发现在育儿中,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总是赢过我。
当坏坏放学后不想做作业,执意要看动画片时,我一般是先给他讲道理,耐心劝解,如果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便会毫不犹豫地严厉下命令,说到底是耐心到头了;同样的情况,爸爸则对做作业这件事只字不提,而是提出一个新话题,这个话题一定是坏坏感兴趣的。当孩子情绪愉快后,爸爸才对坏坏说:“那你快去做作业吧,做完了我陪你干什么什么……”听爸爸这么一说,坏坏就会乐颠颠地去做作业,而且做得很认真,速度也奇快无比。
有时候早上起来晚了,我一看时间来不及,便不停地唠叨:“快点起床,快点,要迟到了,去晚了饭菜都凉了。”其实说也是白说,小家伙根本就不听,眼看着时间一分分地过去,性急的我就又hold不住了,拉着他强行起床,最后搞得他一大早就一脸不高兴。坏坏爸的处理方法跟我不同,他会故意跑到客厅转一圈,然后返回卧室,大惊小怪地说:“宝贝,我发现你的卡卡龙昨晚在客厅桌子上放着,早上怎么就不见了呢?快起来,我们一起找找。”听到这,小家伙立刻就来了精神,赶紧穿衣穿鞋,跑到客厅找,等找到了还会很得意地说:“这不是嘛,你真笨,我先找到啦。”说完,父子俩在客厅哈哈大笑起来……
如此看来,也难怪坏坏越来越喜欢爸爸。爸爸总是能带给他惊喜和快乐,而妈妈呢,不是唠叨个不停,就是暴风骤雨,相比之下,还是和爸爸在一起比较安全和保险。
晚上,父子俩在沙发上尽情地嬉戏,我在一旁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啊!看来当妈的我要加油了,多向爸爸学习,要不然哪天就会被这个小人儿彻底地打入冷宫,到时可就没法混了。
编后:1 1>2
爸爸的思维属于理性思维,更适合于理解系统性的知识和事物的本质,善于预测和发现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相反,妈妈比较感性,更适合于产生共鸣,很容易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能对孩子的情绪做出适当反应。如果这种不同能够互补,则是非常完美的事情。也就是说,当爸爸和妈妈的影响非常完整而和谐时,孩子则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完美而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