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的起点出发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赢在中学》,居然有一点点不以为然。尽管,书中陈述了北京十一学校60名优秀学子的精彩故事。他们的非凡成就,让我赞叹的同时,却忍不住冒出一个有些“不够友善”的念头:小升初时候,能够入读十一学校的孩子,不是自身出类拔萃,就是家庭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偌大一个十一学校,要挑选60名优秀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真只是寻常事。因为十一学校这样的特殊性,这本书有多少推广价值与意义呢?普通学校,哪里可能会拥有十一学校那么多极其出色的学生呢?
  这样“不够友善”的想法,我想,绝对不会只是我一个人如是想。我相信,它恰恰是较普遍的。不是经常听到“生源”这个词么?很多教师常常会抱怨班上的“生源”不够好,羡慕甚至妒忌名校的“生源”要好很多——尤其是在面对统一考试或者各级各类比赛的时候。这样的言说,又岂仅限于教师层面?怕是有些校长或者更上级的领导,也会这么表达。面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生源质量”真是个很好用的解释。
  初读此书后不久的一天,办公室同事聊起她正读高三的女儿的一个细节,让我——这个身处教育现场的同行与一个初中生的母亲——极其震撼与痛楚!同事说,她的孩子羡慕出水痘不用来上课的同学,很期待自己也能感染水痘,为此特地到请病假的同学的座位上去坐了一坐,以求传染病菌。事实上我们都知晓,同事的女儿是个乖乖女,没被传染上水痘的她还是每天乖乖去上学。可是,这句话背后,透露出一个高三孩子多么渴望在作业间隙喘息片刻,哪怕付出健康的代价!学校生活,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不是他们恋恋不舍的,而是极其渴望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逃遁的!学校,从什么时候开始,已不再是大多数孩子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的乐园了?
  在那一刻,我怵然心惊:如果那些小升初时候得以入读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们,当时就读了别的学校,他们还可能取得《赢在中学》里的那些成就么?多少县级、市级重点学校的学生,小升初的时候哪个不是在当地出类拔萃?可是六年中学,他们除了年龄、年级的增长,还增长了什么呢?考试内容与考试成绩?学校本该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可现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学校只是孩子们做作业的场所。
  对比之下,北京十一学校的孩子们,沐浴到的是怎样清新的风啊!
  再读《赢在中学》,那种自以为是的不以为然已经全然消逝。书中60名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自己在十一学校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与分数无关,让人无比艳羡。
  在这部20万字的书中,有68次“快乐”,109次“梦想”——多么美好的词汇!十一学校不说梦想就是获奖,不说梦想就是成名成家。学校鼓励孩子们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知道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学生们一直被鼓励要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正是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里,似乎一切都是“不怕学生做不到,只怕学生想不到”。
  “学校提供不同难度的课程,但是选最难的课程的同学不会骄傲,因为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所有学生的标准。在这里,只要拥有梦想,并且付诸实践,都会获得尊重。” (主编陈天泽同学)诚然如此,《赢在中学》里记录的故事,主人公绝对不仅限于成绩优秀的孩子。书中有未来的歌手,他们从学校的录音棚起步。酷爱钢琴的孩子有以自己命名的琴房。喜欢画画的孩子在学校里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夜以继日地作画。书中有未来的政治家,他们在“大使社团”及“模拟联合国”等其他社团中历练自己的才干。令人讶异的是,学生有权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成立各种不以比赛为目的的社团,甚至包括印刷厂、广告公司、学生纪念品公司和银行!这些同学不那么“顺从”与“听话”,但会有涵养的张扬。他们善于独立思考,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深谙身负回报社会的责任。
  2007年入读北京十一学校的程佳宁说:“来到十一学校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沿着每日不改的流水线和大方向相似的路线行进下去——在一个又一个45分钟里抄录笔记,在一张又一张试卷中沉沉浮浮,在最后的那一场考试中与‘千军万马’挤好那座‘独木桥’。来到十一之后,我才知道,学习可以有多少种方式,作为十一学子的我们,也可以拥有多少选择。”这段话很有普遍意义,《赢在中学》里的很多作者有类似的表达。师从意大利钢琴大师迪托马的陶思聪说:“在十一学校,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境界,丰富了我的经历,我学会了谦虚,忍耐和坚持,我有了责任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对世界有贡献和有影响力的人,成为十一的骄傲!”这样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期待,无不挣脱了“分数”与“重点大学”的枷锁,甚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与中国未来的希望。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直言不讳:“其实,中国的城市中很多学校都可以办成这样,之所以凤毛麟角,一是不知怎么办,二是不想这么办,十一学校于是成了中国教育大书的序,试着序一把。”既然“书序”已成,我们不无期待随后的“正文”。初中入读十一学校的学生,第一次进学校的时候,会看到报告厅门口挂了一条红绳,叫做“梦想的起点”。很多学生会郑重地跨过去,走向自己的梦想。那条红绳,是孩子们梦想的起点。那么,十一学校,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美好起点呢?祝福中国教育在有了“书序”之后,更有美好的“正文”。自“序言”开始,从梦想的起点出发,让我们每一个教师来共同执笔,一起书写中国教育大书的“正文”。(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其他文献
2013年1月9日下午,乐平市常乐幼儿园在户外愉快地玩趣味游戏,体验“阳光运动”的快乐。近年来,乐平市常乐幼儿园不断改善体育设施,大力开展“我阳光、我快乐”户外体育活动,以此增强幼儿的体质。  (程万海 摄影报道)
期刊
灵溪镇邵坞小学位于上饶市信州区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在这所处于半山腰上的山村小学里只有不到20名学生和3位教师,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每每有新教师到这里来都很难留得住。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官文钱1994年8月从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一待就是18个春秋。  18年来,他既有浅尝甘霖的欣喜,又有屡遭挫折的痛楚,还有不眠不休的焦虑。有人问是什么力量能让他坚持下来,他说:“是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给了我力
期刊
他,60后出生,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先后获得了江西省师德标兵、江西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大大小小几十项荣誉称号;他,2005年当选为丰城市十佳教师、感动丰城的十大人物,丰城电视台8次报道了他的事迹;2012年教师节前夕,他又光荣当选江西省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在教书育人上却“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刻没有停止进取的脚步?因为他心中永远有追求。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教书
期刊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媒介运用增添了新的助推力:网络搜索引擎、网上聊天、手机短信、彩信、飞信等新兴媒介改变了传播信息的模式,并由此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近年来智能手机的便捷、多功能、高互动性以及平价化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由此引发的新媒介症候——手机依赖症的普遍存在也令人忧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媒介的冲击亟待进行与时俱进的调适。  一、大学生手机媒介依赖现象概述  媒介依
期刊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余干县教育局从四个方面着力,切实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长管理。  一是实行校长竞争上岗。该县规定,新任校长必须经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二是强化校长素质培训。在安排校长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校长岗位培训的同时,结合本县实际,邀请专家来县讲学。三是加强校长管理过程督查。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校长管理工作进行督查,重点督查校长在管理中是否做到思
期刊
2012年12月21日,由上高县妇联携手恒源祥毛线店组织的爱心捐助活动在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活动现场,上高县妇联领导和恒源祥毛线店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发放了爱心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毛衣一拿到手,同学们喜笑颜开,天真可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校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  此次活动,恒源祥毛线店组织爱心妈妈亲手编织了近百件毛衣,让上高县特殊学校的每个孩子在这个冬天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陈旗海
期刊
北京将全面推进残疾人融合教育,全市中小学校须承诺招收残疾孩子。  2012年12月3日是第21个国际残疾人日,其主题是“消除障碍,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包容便捷的社会”。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残联获悉,今后,全市所有的中小学须公开对全社会承诺,向包括听力、语言和视力等残疾类别的少年儿童开放,进一步强化北京市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同时,北京市残联和市教委将联合开展全市中小学无障碍设施、师资
期刊
记者近日从教育部有关部门获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已经启动实施。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兼顾在职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需要,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行建设,以培养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职教师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
期刊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是充满着慈爱的面孔;教育是心动,教育是幸福……每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面对我的学生,面对学生每天的个案,我微笑,我幸福。我们在付出青春年华,付出汗水热血的同时,收获着桃李芬芳,收获着自我实现,收获着常人所体会不到的快乐与满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尽情地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我曾经教过
期刊
2012年12月20日,于都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深入学习《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通过学习、讨论,老师们进一步懂得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道理。老师们认为,针对目前网络既是“精彩的”又是“嘈杂的”之现状,很有必要学习、讨论这篇人民日报评论。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充分利用和珍惜“网络”这个快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在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和与人交流沟
期刊